攀枝荣 遗所思
——浅谈紫砂作品“树桩提梁”的创作
2019-02-12范中洋
范中洋
在当今社会,信息的高速传递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同时制造了新的距离。伴随着互联网的风暴,随之而来的是以西方为代表的世界各国文化艺术的入侵,在这一片风暴之中,紫砂艺术创作正迎来一场与时俱进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有些东西注定会变得枝繁叶茂,而有些事物却很可能独留下一点点的思索,这在艺术创作的道路的历史上早已经屡见不鲜,所以作为当代的紫砂创作者都在迷茫中不断探索着,试图寻找出一条既能符合当代人的文化审美需求,又不过多的丢失古老的技艺传承,这就需要一种更为高深的艺术创作智慧,而这种智慧并非是某个人或某一种时刻就能诞生的事物,它需要不断的勇于探索,勇于思考,自古“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正是这种学与思的关系,支撑着我们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推动着美的艺术创造不断前行。
紫砂作品“树桩提梁”从树木的生长出发,思考美的本质,将传统树桩题材的紫砂壶造型以一种更为生动的方式转变为近乎动态的仿生花货造型。这是一种对自然美学思考中的抽象简化,用形体本身作为引子,来引导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核心情感,对于紫砂壶美的思考。这把壶在延续了传统紫砂造型结构的同时,以自身的形态引出创作时的思考,用情感加造型的魅力感染人的心境,用一种常见的造型意识自然的衍生表达,赋予了自身充足的文化底蕴。突破了传统树桩壶造型的形体限制,用全新的角度来表现了自然形体的生长变化,树桩造型的壶身,表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悠长和可贵,其壶面的塑造采用了极简的装饰手法,将树桩表面绝大部分的肌理变化统统隐去,仅仅只保留一枚横断的瘤节以及新生蓬勃葱翠的绿叶和果实,这种既是悠久老弥,同时有有着新生嫩翠的组合正是我们日常所忽略的自然的写照。
自然就是一种不断的生长循环,紫砂花货以自然为形,当然就要蕴含这种循环,顺应这种循环,以自然的塑造来表达美化、加工、提炼后的具体形象,所以这把壶既有着光润的部分,也有着精细雕琢的额外的形体装饰,壶面和壶钮的装饰搭配如同包裹着一枚树桩的绿色外衣,视觉穿透其中,在须藤缠绕的梁下是一片精致的自然空间,嵌入式壶盖搭配平肩的做法将壶身整体的形象进一步隐藏,融入到自然之中,而交缠的提梁造型给人一种新颖,雅致的独特感受,加上立体感十足的壶钮,整体的气息如同自然环境中胡乱生长却又有着自身规律的天然植物群落,在错综复杂的形体之中,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气息,生长的繁荣。使得观者触景生情,感受到那种历经岁月的无奈,繁华过隙终将催老的感伤纠缠心底。与此同时,壶钮、壶流、壶把亦撷取树枝的不同造型特征,与壶身辉映,将作品所孕育的情感基调统一。
传统树桩壶造型截取的是一棵树中的一段,或者一棵树木残留的木桩,前者是对于一个完成形象的截取,后者则是塑造了一个残留的艺术空间,但在作品“树桩提梁”上却并没有采用这两种表现方法,而是综合性的以自然为本,用生动新颖的提梁来作为视觉审美的引子,将自然的本质引入,生动而抽象的营造出一个供人想象的艺术空间,它既不是一棵树的某一部分,也并非是树木的残留,而是树木生长本身。蓬勃的活力和生命力是仿生自然装饰所带来的唯一作用,也正是这种带有生命生长气息的艺术加工,让人亲近、亲切,摆脱审美的重复和疲劳。
结语:总体而言,这把壶从壶身造型的简化出发,在提梁的塑造中融入了创新的要素,表达了自然生长的循环,体现了自然美的真实意境。将当代紫砂对美的呈现,通过一种简单直观的形体,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表达出强烈的带有标志性的传统艺术造型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