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塞罕坝精神推动江苏林业高质量发展

2019-02-12江苏省林业局调研组

江苏农村经济 2019年12期
关键词:塞罕坝林场林业

江苏省林业局调研组

为了学习借鉴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发展经验,深入学习领悟塞罕坝精神,9月3~6 日,时任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胥爱贵和省林业局副局长卢兆庆等同志组成专题调研组,赴塞罕坝林场进行考察学习。调研组先后考察了千层板分场、七星湖湿地、王尚海纪念林、石山造林、林相改造、白桦坪核心保护区、塞罕塔、夫妻望火楼等现场,参观了塞罕坝建设展览馆,听取了关于林场发展历史、造林绿化、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介绍。

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在塞北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变荒原为林海,用实际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学习和践行塞罕坝精神,理清新时期江苏林业发展思路,加快推动林业发展创新转变,对于实现以林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学习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的交接处,属于大兴安岭余脉的一条狭长高坝形地带。塞罕坝是蒙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经时代变更,塞罕坝生态环境的沧桑变化是一个值得深入剖析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功案例。

建国初期,塞罕坝地区“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一片荒凉。建国后,为改善当地自然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阻止浑善达克沙地南侵,原国家林业部提出建设首都北部生态屏障,并决定在塞罕坝地区建设大型国有机械林场总场。1962年,全国18个省市区、24 所大中专院校的127 名毕业生,与当地干部职工一起组成369 人的建设队伍,在茫茫荒原上拉开大规模治沙造林序幕。57 年来,几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克服气候恶劣、缺食少房、缺医少药、偏远闭塞等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用青春和汗水创造绿色奇迹,把不毛之地变成青山绿水、茫茫林海,建成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动植物自然基因库。

历经57 年的艰苦奋斗,塞罕坝人取得了辉煌成就:一是打造京津冀生态屏障。与建场初期相比,塞罕坝林场林地面积由24 万亩增加到112 万亩,林木蓄积由33 万立方米增加到101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0%。每年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2.74 亿立方米,固碳81.41 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近10 年区域年均无霜期增加16 天,年均降水量增加80 毫米,大风日数减少30 天。塞罕坝一片绿水青山成为京津冀西北重要生态屏障。二是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据核算评估,塞罕坝林场资源总价值为206 亿元,每年产出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45.8 亿元。通过实施造林碳汇和营林碳汇项目,促进生产经营生态效益转变为经济效益。苗木产业日益壮大,生态旅游产业持续发展,不仅保证林场可持续发展,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区域种养、林特产、苗木、生态旅游、手工艺品发展。三是生产经营科技水平增强。强化与科研院所合作,持续开展技术攻关,摸索总结本地特殊条件育苗、造林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经验,并通过CFCC 机构森林经营认证。四是灾害防治体系基本建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实行人防、技防相结合,实现有虫不成灾。森林防火建成天、空、地一体化全天候、全方位、立体火情监控体系。五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林路网格化格局初步形成,全场通信网络关键节点全覆盖,职工生活工作环境全面改善。六是深化改革发展后劲增强。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主体任务,机构人员精简高效,职工待遇不断提高,生产经营保障有力,森林资源不断增加,林场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赞扬,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塞罕坝精神,并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全党全社会学习。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之际,塞罕坝林场被评为“最美奋斗者”先进群体。

江苏林业70 年发展的成就与体会

建国70 年来,江苏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森林资源稳步增长。全省森林面积由1949 年的127 万亩增加到2018 年的2340 万亩,活立木总量超过9000 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由1949 年的0.8%提高到2018 年的23.2%。2018 年全省湿地保有量4230万亩,自然湿地保护总面积1460 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49.8%。

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全省林业产业产值不断增长,建国初期几乎为零,2018 年上升到4702 亿元,江苏以占全国0.7%的林地实现了7%的林业产值。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林木种苗培育规模逐年扩大,木材加工、板纸一体化、经济林产品综合加工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森林旅游、林业社会化服务空间不断拓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随着市场变化和科技进步,林业一二三产间的关系日益紧密,林业产业链条不断向环保型、高附加值方向延伸。

资源保护全面加强。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管理与行政执法队伍体系,森林公安、森林防火、林政执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队伍等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执法能力与水平逐步提高,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林业生态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省湿地保护网络体系、森林火情远程数码监控系统、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情监控体系全面建成。

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江苏省全民义务植树条例》《江苏省生态公益林条例》《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10部涉林地方性法规相继颁布,《江苏省实施〈森林法〉办法》等4部涉林政府规章相继出台,林业行业配套规范制度逐步完善,有力保障了依法兴林治林。

历经70 年努力,江苏林业发展形成了弥足珍贵的实践体会:

注重以创新思路深入推进林业建设发展。从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行动到向荒山、荒地、荒滩进军,实现平原绿化和“灭荒”两大目标,“九五”期间建设高效生态林业到“十五”以来提出并实践“打造绿色江苏”“培育和利用并举、生态与经济双赢”等与时俱进的工作指导思想,无不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注重以深化改革激发林业建设活力。20 世纪80年代初,江苏探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 世纪90 年代,苏北一些地方开展了林木承包经营改革,对平原农区的林业,尤其是对农田防护林体系的林木栽植、管护、分配等管理机制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1996 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林业分类经营改革试点,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家、省、市、县四级生态公益林已全部界定到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业已初步建立。2009 年,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极大地调动了投资者、生产者、管理者的积极性。2015 年,全面推进新一轮国有林场改革,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国有林场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全省参改林场整合为57 个,其中40 个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林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注重以科学技术来提升林业效益水平。在种苗培育方面,推广芽苗移栽、容器育苗、全光照扦插喷雾、组织培养等新技术。在造林绿化方面,广泛应用林木优良新品种。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森林防火远程监控、林产品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等技术得到普遍应用。特别是通过实施林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加快了林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集成与推广应用步伐,提高了林业发展的效益水平。

注重以重点工程带动森林资源稳步增长。20 世纪80 年代速生丰产林、优质干果林、农田林网建设工程为苏北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20 世纪90 年代里下河林业资源综合开发、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为林农复合经营提供了样板。进入新世纪,林业“双五”工程的实施,充分展示了林业的作用和效能,林业成为社会关注的亮点、投资的热点,森林资源总量得到快速增长。

注重以产业化经营促进林业产业融合发展。多年来,始终坚持按照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要求,全面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以产业发展带动资源培育,以产业发展促进林业建设的良性循环。

注重以依法治林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不同时期林业发展的特点,适时制定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为林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适时开展“猎鹰”“绿盾”等专项行动,经常保持对破坏森林资源严打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法治教育和宣传,规范林业执法,强化执法监督,提高了执法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

用塞罕坝精神推动新时期江苏林业高质量发展

新中国成立70 年来,江苏林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但整体发展水平同绿色发展新理念、同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同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和优良生态产品日益增长的新期待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一是资源总量还不足。尽管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省森林资源实现倍增,林木覆盖率实现翻番,但江苏森林生态资源禀赋较低。全省人均森林面积仅有0.36 亩,人均活立木蓄积量仅有1.13 立方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森林资源总量明显不够。二是森林质量仍不高。全省森林资源中人工林占比高,生态质量较高和生态功能较完备的天然林非常少。农村绿化总量、档次、效益不高,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推进步伐不快,树种结构调整力度不大,苏北地区的杨树大量飘絮影响百姓生产生活等问题仍然存在,丘陵山区面临林地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威胁。三是造林空间受限。全省当前可供连片造林的土地资源变得十分稀少,新增造林转向“四旁”等零星隙地。成片造林用地的流转机制不够灵活,“地从哪儿来、树往哪种”已成为制约森林资源增长的突出问题。四是林业干部队伍体系依然薄弱。江苏省林业干部队伍体系自上而下逐级减弱,特别是县、乡(镇)林业服务体系十分薄弱,与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很不相称。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推动江苏林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期,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思想和弘扬塞罕坝精神的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工作导向,分析林业发展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明确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开启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在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方面下功夫。扎实推进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要求,到2025 年基本建成岸绿景美生态带。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坚持国土绿化与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有机结合,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着力构建扬子江森林城市群。加快绿美示范村建设步伐,打造一批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品样板。因地制宜启动一批森林生态建设工程,着力建设丘陵山区森林生态屏障、千里海疆森林生态走廊、铁路公路绿色廊道,全面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和效益。

在湿地生态保障方面下功夫。加快国家、省、市和一般四级重要湿地名录建立步伐,实行湿地总量管控和用途管制,确保全省湿地保有量稳定。通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多种有效保护形式,扩大自然湿地保护面积,逐步提升自然湿地保护率。重点加强长江沿岸、滨海湿地、太湖、洪泽湖、里下河腹部湖荡群、南水北调沿线等退化湿地生态修复。

在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方面下功夫。规划建立具有江苏特点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提升全省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建管水平。以盐城自然湿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为契机,保护提升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景观优美的自然生态资源,统筹沿海湿地保护建设,强化黄(渤)海候鸟栖息地I 期自然遗产地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深入研究推动沿海湿地创建国家公园。

在林地资源管护方面下功夫。及时更新林地“一张图”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侵占林地违法犯罪行为。深化森林督查,抓好督查问题整改,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推进森林经营方案和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强化林木采伐管控。推动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开展林长制试点,为全省推广探索经验、提供示范。

在林业安全生产方面下功夫。强化森林火灾预防,落实行业管理责任和森林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实施森林防火现代化体系建设规划,加强森林经营单位防火能力建设。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强化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源头治理,加大检疫执法力度,提高防控科技水平。抓好林业安全生产,对国有林场、各类林业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涉林产品加工企业等林业生产经营单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在弘扬森林生态文化方面下功夫。以建设“美丽中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己任,大力弘扬以森林文化和湿地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林业生态文化。加强生态文化阵地建设,推动各类自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引导人民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唱响新时代林业节日的生态文明主旋律,围绕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重要节日,造浓节庆氛围,普及生态文化,推动更多社会公众认知、支持和参与林业建设。强化林业正能量宣传,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作用,加快运用“两微一端”开展随身推送,传播林业声音,讲好林业故事。

在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方面下功夫。科学利用林业资源,充分发挥涉林资源的多种功能,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处理好林业资源保护发展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在守住资源安全底线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增加优良生态产品和优质林产品供给,既守住绿水青山,又获得金山银山。积极开发林地徒步、森林观光、林下采摘等自然体验项目,提升林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使其成为林业经济的新增长点。大力实施林木种苗和林下经济产业“千亿元工程”,深入推进特色经济林果和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猜你喜欢

塞罕坝林场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江苏“塞罕坝”水上绿森林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land produ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