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舍近求远”益何在?

2019-02-11朱国平

杂文月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私立学校吴某起跑线

朱国平

张某的孩子去年秋天上学。家门口有一所小学,论学校历史,已逾百年;论师资和学校环境,在苏州地区至少居中游以上;又是公立学校,义务教育不收学费。但张某选择舍近求远,托你拜他,把孩子送到了十几公里外的一所私立学校,每年学费10多万元。听孩子阿婆说,本来也想就近上的,但朋友李某把孩子送去了私立学校,所以他们想想也就去了。

张某家不缺钱。小两口都是外企高管,收入不菲;一方的父母是公务员退休,一方的父亲是企业老板;独女嫁独子,双方财产九九归一。所以,一年多花十几万,并不伤筋动骨。问题是,张某家孩子一走,他家隔壁的王某可坐不住了。两家的小朋友原来一起上幼儿园,表现基本相当,王某不甘心就這样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要去。可这两口子的年收入加起来,也才10多万,且双方父母都在农村,得靠他们“防老”。王某咬咬牙,说:砸锅卖铁,也要让儿子上那所学校。最后,锅虽没砸,但东挪西凑,方成其所愿。

吴某家情况不大一样。本来两口子住在苏州下属的一个县城,为了已经在当地上了一年级的孩子能转来重点名校,卖了150平方米的宽敞舒适的住房,再凑些垫上,到市区买了一套60平的学区房。儿子来了,夫妻俩放弃了熟悉的工作,也来市区重新就业。前几天偶然和吴某在一起吃饭,他在餐桌上大发感慨,后悔不迭。他说,儿子所在的学校,每个年级只抓几个重点班,保证有较好的师资配备,而他们家孩子的老师,才从师范院校毕业不久,感觉还比不上原来县城学校的老师。

张某看李某,王某看张某,谁能说就没有人在看着王某和吴某呢?上“好”学校,为学区房不惜血本,家长们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驱使下,互相攀比,不甘落后,通过择校,把孩子推到承载着他们无限希望的“高”起跑线上。稍微有点教育学常识,都不难看出,这种做法其实毫无可取之处。

学生的知识来源,无非是两条途径,一是课本,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内容,二是课本之外、校内校外的拓展。从目前情况看,一般学校,还是以教学大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尽力让学生掌握教材规定的内容。笔者觉得,这就够了,因为基础教育无论是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要求,还是对学习结果的检测,也都是以大纲和课本为依据的,即使有超纲部分,也限制在一定的比例之内。至于大纲之外的内容,如果能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哪个学校都可以让学生有所收获。

私立学校或所谓的好学校,有一定的优势,比如以“外国语”冠名的,一定注重外语教学,以“双语”见长,这类学校,因为收的钱多,可以出高薪聘用部分名师;这些,对孩子成长,当然是有利的因素。但因为有“名”,收的学生过多,“名师”也是“稀缺资源”,只能保证部分班级,无法“全覆盖”所有。而且,这里有一个量力而行的问题,没必要以己之短,拼人之所长。何况钱并不一定就能“买”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平常人家,让孩子像普通孩子一样,在正常的学习环境里接受教育,只要足够努力,未尝不会取得好成绩,有什么必要“砸锅卖铁”、孤注一掷呢?孩子家长正值盛年,正是展示自己人生价值、追逐梦想的最佳时期,不顾家庭实际能力,把财力、精力和时间都投到孩子身上,让孩子为自己“圆梦”,这也是一种“舍近求远。”

前天和一位在中学做过近10年班主任,后来调到一所重点小学做过20余年校长,现已退休,有“特级教师”称号的朋友煲电话,说到这种择校现象。朋友说:依我看,与其择一个好学校,不如能遇到几个好老师,尤其是小学,教师有了一定的专业水平,有爱心为主导的敬业精神,这就够了,至于成绩如何,将来能考上什么学校,设若把所有的学生都交给最好的学校,难道学生的成绩就没有差异了吗?就都能挤上北大清华之类的象牙塔了吗?

教育和培养孩子,作为家长,需要有一颗平常之心。有些家长,忘了自己上学时的平平常常,却给孩子制定一个高大上的目标,这不仅会累了自己,还会害了孩子。孩子教育需要舍得花钱,但仅仅舍得花钱是远远不够的,在花钱多少和实际效果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弄得不好,难免事与愿违,后悔不及。跟风盲从见识短,砸锅卖铁不足取。至于孩子的起点,因着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本就迥然相异,家长能够且必须做到的,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猜你喜欢

私立学校吴某起跑线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没有抢劫”的抢劫犯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左宗棠请客
The State Schools and Private Schools in the UK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重归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