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陆游教子诗的主要内容与当代价值

2019-02-11王启阑段振榜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6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陆游

王启阑 段振榜

摘 要: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十分注重家风家教,在晚年退居乡村前后写了100多首教子诗。这些诗词寄托了陆游对子孙传承家风、读书求学、为官清廉、修身养德的殷切期望与谆谆教诲。徐特立作为现代教育家,对学生亦重“诗教”。在立德树人语境下极有研究和借鉴的价值。

關键词:陆游;教子诗;当代价值

一、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了题材多样、数量庞大的诗词,文学成就颇高,时人评价他“高处不减曹思王、李太白,其下犹伯仲岑参、刘禹锡”,可见其在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历史地位。人们对于他的爱国诗歌印象深刻,实际上,还有人评价他是“古代诗人中抒写家庭亲情诗的第一人”,尤其是其教子诗情真意切,意味深长,颇具研究价值。晚年退隐山林、清贫度日的陆游,更加注重家庭教育与家风传承,因此创作了大量的教子诗、示儿诗,将自己所感悟的人生哲理娓娓道来,给予儿孙后辈求学、做官、为人等方方面面的指导,饱含着一个慈父、慈祖对子孙的殷切期望与眷眷深情,爱子之心跃然纸上。其中蕴含的道理,在今天仍然具有学习和借鉴的价值。长沙师范学院的老校长徐特立亦注重“诗教”,为我们当代立德树人,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是德育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一)爱国之情

爱国是陆游毕生不悔的追求,也是其教子诗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陆游一生志在抗金复国,却因为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报国之志一直无法实现,但他始终胸

怀天下、忧国忧民,这样的大家情怀与激昂的爱国之心在陆游晚年的教子诗中亦有所体现。在诗里,他常常勉励子孙为国效力,不忘家国,并把自己报国酬志的希望寄托在后辈身上。诗人年轻力壮时,也曾“万里携一剑”(《思归示子聿》),意气风发,从戎杀敌;然而以他一己之力根本无法与大厦倾颓相抗衡,只能在山林之中“垂老叹途穷”,感慨自己年老体衰,报国无门的伤痛溢于言表;而在陆游内心深处,一直为国家的前途与人民的命运担忧,这种忧国的情感已经深入骨髓,无论为仕为农都不会发生改变,以至于诗人在和友人闲聊时也不自觉地想起“风漪奇石出临洮”(《休日与客燕语既去听小儿诵书因复作草数纸》),记挂着边陲小镇临洮兵戈相争,边疆未定;人虽在野,他也语重心长地教导子孙“仍须知稼穑,勉为国添丁”(《示元敏》),为国家增加劳动力、发展社会生产;更不必说其在临终之前写下的千古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诗中那片赤诚的爱国之心不仅教育了陆游的儿孙,更感动和激励了无数矢志不渝、爱国忧民的中华儿女,这样的爱国情怀已经超越了时空,成为所有华夏子孙的共同追求。

(二)读书之法

出生书香世家的陆游早慧,蟾宫折桂,少年英才,在诗词、书法等方面颇有成就,这一代文豪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家庭氛围的熏陶、家风家教的传承与其自身的勤奋努力,而陆游也致力于教子成才,将自己毕生读书求学的经验传授给子孙后代,因此敦促子孙读书学习就成为了他教子诗中的重要内容。“会看神授如椽笔,莫改家傅折角巾”(《示元用》),从今溯古,陆氏家族自祖上就有读书做学问的传统,浓厚的书香氛围深刻影响了陆游,他引以为傲,并对儿孙继承“诗书传家”的家学家风寄托了殷切期望;陆游还谆谆教诲、循循善诱,为子孙讲述读书之法与求学之理:“心心慕绳检,字字讲声形”(《示元敏》)具体阐述学习的基础是尊法度、讲形声;“家塾读书须十纸,山园上树莫千回”(《示诸孙》)倡导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提倡实践,学以致用,绝不“死读书、读死书”——这些道理不仅勉励陆氏子孙好学求经,也同样适用于如今的莘莘学子。陆游不仅教授读书之法,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用自己孜孜以求的探索、好学精神激励子孙勤奋读书:纵使晚年年迈体弱,仍然“父子共读忘朝饥”(《诵书示子聿》)、“短檠幸能继,竟夜可忘眠”(《示子遹》),于深夜苦读,废寝忘食,督促儿孙向“活到老,学到老”的自己学习,能够勤学、好学。

(三)为官之道

陆家世代为仕,先祖在政治上颇有成就,陆游的祖父陆佃官至丞相,其父陆宰官至少师,虽身居高位,仍尽忠恤民,清白正直,为百姓所称道。陆游自己“一挂朝衣”数十载,在官场几经浮沉,对于做官、为政有独特的心得体会,因此教导子孙继承祖上遗风,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是其教子诗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传统士大夫的典型,儒家“忠君爱国”的思想深深刻在陆游的心上:“我死汝应传钵袋,勉持愚直报明时”(《示子聿》),时时不忘教育儿子继承自己的遗志,为君分忧、报效朝廷;虽“处江湖之远”、退隐山林,他也不忘忧国,一心为民,认为“仕勿卑曹掾”(《书意示子孙》),告诉儿子无论担任的官职多小,也要兢兢业业地做事;又切切嘱咐即将赴任的儿子子龙“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送子龙赴吉州掾》)要克己自守,做一个清廉正直的好官;“棠宜使可爱,蒲正不须鞭”(《送子虡赴金坛丞》),陆游还作诗教导儿子子虡要像召公棠和刘宽那样为政宽仁,才能造福一方百姓。

(四)爱子之心

从以上的诗词分析中可以感受到,不论是教育子孙爱国忧民、读书勤勉,还是为官清介、修身养德,陆游都言辞恳切、语重心长,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儿孙后代的关爱与深情,一片浓浓的爱子、教子之心跃然纸上。此时的陆游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深爱儿孙的父亲和祖父。“儿曹幸可团栾语,忧患如山一笑空”(《秋夜示儿辈》),当子孙团聚时,诗人由衷地为这天伦之乐感到高兴;“燕居侍立出扶行,见汝成童我眼明”(《示元礼》),当陪伴在身边的孙子长大懂事了,他的内心倍感欣慰;“此诗字字俱愁绝,忍泪成篇却怕看”(《送子虡吴门之行》),当晚年送别远行的儿子时,他显得十分痛苦悲伤,挥泪写下“只道耄年心似铁,诗成也作鼻辛酸”(《送子修入闽》)的诗句,体现了一个父亲无言的深情;当孩子病愈时,他欣喜地赋诗一首,“喜见吾家玉雪儿”(《喜小儿病愈》)充满了疼爱之情;他还常常在深夜回忆父子共读的温馨画面,“乃翁诵书舍东偏,吾儿相和山之巅”(《诵书示子聿》),更盼望着“此身未死还堪勉,更伴吾儿学数年”(《示子遹》)。可见儿孙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浸润着陆游春雨般的亲情关爱。

二、艺术特点

(一)风格朴素自然

陆游晚年退隐山林,当年轻时的意气与轻狂褪去,乡村清新秀丽的风景似乎也抚平了他官场不得志的愤懑不平,诗人的内心变得和山林一样宁静幽深,诗歌创作的风格逐渐从雄浑深沉转向陶渊明式的质朴自然。“我行无所诣,悠扬信舴艋。爱此绿树村,舍棹度小岭。”(《四月三日同子坦子聿游湖中诸山》),诗人与儿子悠然自得地游山玩水,领略放空自我、恣意而行的乐趣;“家住黄花入麦村,闲将稚子出柴门。草根萤堕久开阖,云际月行时吐吞”(《夜与儿子出门闲步》),秋夜里伴着菊花麦浪,父子二人出门散步,静谧美好的风景让他们的心也平静安宁了。还有“秋砧巷陌昏昏月,夜烛帘栊袅袅风”、“苍玉立万峰,清镜渺千顷”之类描写清新美丽的田园风光的诗句。在这些诗里,诗人描写的内容多为闲居生活、自然风物,风格接近陶公,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清新舒适感。

(二)语言质朴平淡,明白如话

朱熹曾评价陆游“放翁之诗,读之爽然……语意超然,自是不凡……老笔尤健,在今当推为第一流”,戴复古亦有言“入妙文章本平澹,等闲言语变瑰丽”,可见其诗歌语言一贯平实醇厚的特点。这与其晚年朴素自然的诗风相契合。陆游的教子诗语言不事雕琢,不过分追求晦涩难懂的字词与典故,而多运用平易晓畅的语句来讲述深刻的道理,更容易让人接受。看似朴实无华,实则蕴含着的哲理与真挚的感情。“我阅人间久,深知理恶盈”(《书意示子孙》)发出语重心长的感慨与教诲;“汝业方当进,吾言要细听”(《示元敏》)是言辞恳切的嘱咐;“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送子龙赴吉州掾》)寥寥几笔就体现了诗人晚年与儿子分离的悲伤,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却于平淡中自然地流露真情实感。

(三)饱含深情,以情动人

陆游虽有报国之志却几度被罢官,加之年老体衰,晚年生活极端困顿,心中郁郁不平。因此,他的诗中多见感慨年事已高、抒发壮志未酬的郁闷之情的内容:“春来百疾作,沉痼困鍼砭”(《思归送子聿》),诗人多愁多病,虽有壮志,却无奈“老眼渐昏书嬾读,壮心虽在事多违”(《新凉示子遹时子遹将有临安之行》);另一方面,诗人对幽深秀丽的乡村美景与闲适自在的隐居生活充满了热爱与向往之情:“缩项鳊鱼收晚钓,长腰粳米出新砻”、“鹊惊山月栖还起,萤避溪风堕又飞”,田园风光的美好让诗人忍不住用笔记录下来;诗中着墨最多的是对子孙的关心教诲:“茆屋惟须补漏穿,家人衣食亦随缘”、“吾家世守农桑业,一挂朝衣即力耕”,即使生活清贫,诗人也能安贫乐道、不慕荣利,过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并且教导子孙如此处世行事;诗里还饱含着父子的深情:与儿子分别后“日倚柴门望汝归”(《新凉示子遹时子遹将有临安之行》),一心牵挂着游子归乡;“五斗方须禄,千金且爱身”(《送子坦》),陆游理解儿子为官谋生的艰辛,嘱咐他出门在外好好照顾自己,而不必挂念家中老父。一字一句皆是普天下为父母者的真实写照,情意真挚,十分动人。

三、当代价值

陆游借用诗词这一特殊形式,将自己毕生的经验、心得通过文字传授给儿孙,教导陆家子孙传承百年良好的家风,为人修身养德、勤俭节约,读书孜孜以求、刻苦钻研,做官清廉正直、胸怀天下等等,这些平白朴实的道理,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仍然适用。作为师范生、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从陆游的教子诗里发现其特别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运用和实践,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引导和激励学生成长为人格完善的、真正的“人”。我们欣喜地看到,生活在距今约八百年前的诗人陆游具有这种思想的雏形,或者说,我们可以从他的教子诗中得到关于“立德树人”的启迪。

一是鼓励学生勤学励志。古代读书人的理想目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人更是强调: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在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广大学生如何做到学以益智、学以励志、学以立德、学以修身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特别在高等教育领域,广大教师应该提升所教课程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有机拓展课程深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在学校、学院层面,对学生既要有激励也要有约束,要改革考试评价方式,严格过程考评,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读书上,实现更加有效的学习。要严把出口关,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二是引导学生安贫乐道。目前,在我们的大学校园,经常出现一些家庭条件一般的同学,不与同学比成绩、比能力、比贡献,而很喜欢与人攀比,比手机品牌,比衣服档次,比吃喝消费,明明家里面的经济实力不够,却喜欢做一些自己经济不能及的事情,裸贷的事情有之,为了金钱出卖自己者有之,甚至无法收拾残局。尽管时代不同了,我们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我们仍然有必要学习陆游教育儿孙不慕虚荣、 安贫乐道的思想,教育学生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淡泊名利,努力进取,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三是教育学生爱国为民。作为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十分重视子孙的爱国主义教育,培養他们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精神。我们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二)借鉴平等启发的教育方法

陆游虽然是古代社会封建大家庭的家长,但教育子孙的方式并不呆板、传统和专制,而是平等、启发、循循善诱式的。从他的教子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比较“现代”的交流、教育方式,此时的陆游既是一个慈爱的父亲、智慧的老师,又像是一同成长的朋友,把他毕生求学生活的经验传授给子孙,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1)平等交流

在新时代的教育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应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内外进行平等交流,对学生人格塑造、个性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有师生平等对话,才有真正的引导;只有师生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师生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师生对话,才能共同成长。

(2)循循善诱

进入新时代,正确的教育目的观、良好的教育方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尤显突出,这自然也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性化的。我们如何在学生的成长方向上作正确引导,使学生的成长需求与外在的目的互为因果,互相促进,构成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呢?因此,要求广大教师以引导为主要方法,而不是以强迫学生适应外部需要为目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善于循循善诱的,像陆游教育儿孙那样,如春风化雨,做学生学问、人生的引路人。

(3)鼓励赞赏

我们每个成年人在工作生活中,都会渴望他人的认同和赞赏,更何况未成年的学生呢。我们作为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应通过赞赏语言或手段去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不断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理解、关爱和鼓励,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所谓的后进生,教师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友好的动作、一丝善意的微笑,都能激起学生心中美好情感的涟漪,促使其主动求知、主动发展。我们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有成才的潜能。学生成绩差,往往并不是由智力水平造成的,而是由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 我们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多鼓励、多表扬,才会实现更多的可能。

(4)寓教于乐

新时代的教育早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式的了,在获取知识途径多元化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让学生跳出课本、走出校园、靠近生活、学在路上的感知教育方式,使我们的教育过程富有诗意和效果。我们作为师者,应该给学生创造的“最美的教育”。陆游总是在和儿孙散步、出游、闲聊中增进感情,以一个亲密朋友的身份“接近”子孙,在游戏玩乐、营造轻松的氛围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陆游的教子诗将其毕生读书、做官、为人的经验进行总结,谆谆教导中蕴含一片赤诚的爱子之心,让数百年后的我们读来也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徐特立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任校长时,在他的办公室的前廊上挂出一块黑板,既不贴公文告示,也不写校内简讯,而是每天清早在黑板上题诗一首,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教育。徐特立在长沙女子师范任职不到两年,总共写下了百余首黑板诗,集名为《校中百咏》。徐特立语重心长地对教师们提出要求,教育不应该用强制的办法, 更不应该有粗暴的态度, 中国古代温柔敦厚的“ 诗教”,今天还用得着。他有一次晚上巡查学生就寝情况发现有学生熄灯后还唧唧喳喳地聊天时,第二天就在黑板上写道:脚尖踏地缓缓行,深恐眠人受我惊。为何同学不相惜,不出嘻声即足声?一首“人人共道伯箴强,一跃先登上女墙。倘使女儿皆若辈,立将衰弱转强梁”的诗,就是他一次带领学生在郊外踏青,见女学生丘伯箴奋勇跃上城墙而写下的赞美之词,借以鼓励其他女学生注意锻炼身体。如此等等。陆游的教子诗、徐特立的教生诗,都为我们新时代从事教书育人的广大教师与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如何将其立德育人的教育思想、平等启发式的教育方法运用到今天的教育教学中,是值得我们年轻一代深入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建英.陆游诗研究综述[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124-129.

[2] 钟一鸣.孙旋.论陆游家庭亲情诗的意蕴与特色[J].学习与实践,2010(07):134-140.

[3] 蔡丽平.陆游家训诗的借代艺术[J].文学教育(上),2018(10).

[4] 钟一鸣.孙旋.论陆游家庭亲情诗的意蕴与特色[J].学习与实践,2010(07):134-140.

[5] 方飞.钟芳勤.杨德忠.暮年于诗更多味——略论陆游的示儿诗[J].山东文学,2008(04):98-99.

[6] 李建英.陆游诗研究综述[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124-129.

[7] 陳延斌.论陆游的“诗训”教化及其特色[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02):26-29.

基金项目:文章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立德树人语境下徐特立德育思想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YBA026。

作者简介:王启阑(1999- ),女,汉族,四川宜宾人,长沙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17汉语言文学401班学生;段振榜(1963- ),男,汉族,湖南娄底人,长沙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陆游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吃货』陆游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除夜雪
陆游诗中“花汞”一词考释
陆游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