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升级路径研究

2019-02-11张硕何榕

山西农经 2019年24期
关键词:东北三省产业发展

张硕 何榕

摘 要:利用1993—2017年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数据,采用钱纳里工业划分标准,对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进行阶段划分,用超前系数将产业升级系数进行特征化。深入研究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现状及成因,并针对推进产业结构路径升级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升级路径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4-006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志码:A

1  研究背景

振兴老工业基地,有利于中国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我国区域社会协调发展。但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不断推进及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地区出现了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单一的产业结构发展使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速落后于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1]。选取1993—2017年《东北三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通过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对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进行阶段划分,利用超前系数将产业升级系数进行特征化,为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升级提出合理化建议。

2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现状及成因

2.1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發展现状

根据钱纳里工业划分标准划分东北三省产业产值结构,发现东北地区在1993—2014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低于20%,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比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高,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此期间处于工业化中期。2014—2017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低于20%,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比第三产业产值低,说明东北老工业基地正由工业化中期向后工业化阶段迈进。同时,第一产业的结构占比由1993的15.7%下降到2017年的11.9%,25年间第一产业结构占比下降3.8%;第二产业结构占比由1993年的51.9%下降到2017年的37.3%,25年间第二产业下降14.6%;第三产业的结构占比由1993年的32.4%增长至2017年的50.8%,25年间第三产业提高了18.4%。

产业结构超前系数用于研究产业结构变动的方向,测算某一产业结构增长相对于整个经济系统增长的超前程度。以东北地区三大产业在1993—2017年的产值数据为基础,分别计算出T1=1993—1999年、T2=1999—2009年和T3=2009—2017年3个时间段的超前系数,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东北地区3个产业均存在经济发展滞后现象。第一产业在1993—1999年、1999—2009年年间超前系数由0.691下降到-1.384,GDP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达到了负增长;在2009—2017年间有超前发展的趋势。第二产业在2009—2017年间的结构超前系数为-3.166,相比于1993—1999年、1999—2009年有滞后发展的趋势。第三产业在1993—2017年的超前系数值变化较大,在2009—2017年超前系数值达到6.184,第三产业增长相对较快,发展较为迅速,可见东北地区服务业发展前景较好。

2.2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现状成因分析

依据前述分析可看出,东北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结构占比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结构占比呈逐年上升状态,即老工业基地的第三产业正在进入快速成长时期。这主要是由于在1993—2017年国家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相关人员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三产业,导致第一产业发展速度减慢。另外,第一产业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处于松散的状态,难以监管;信息化建设在第一产业方面尚不完善,缺少对第一产业进行指导的相关高新技术人才,不利于第一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导致在新型农业化建设及技术方面的革新较少,这些都成为阻碍东北老工业基地第一产业发展的原因,进而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第一产业结构比例下降[2-3]。

另外,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还推出了专项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的新兴产业。处于东北亚区域中心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充分发挥了地理位置优势,积极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协作,以“一带一路”为契机,积极促进沿海、沿边对外开放,形成具有东北地区特色的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区,带动服务业繁荣。这些都成为影响第三产业结构发展的原因,导致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上升。

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路径升级对策

第一,巩固东北区域老工业基地第一产业的根本地位,建立农业现代化的产业带。注重东北地区传统农业的技术改进,扩大老工业基地生态农业科技创新领域,采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模式,建设新型、规范化的东北农业经营体制,提高东北地区第一产业的经济效益[4]。

第二,将现代先进技术与第二产业有效结合,提升第二产业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竞争能力。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具有技术优势和科研能力的企业作为技术升级的平台,充分发挥东北地区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集中的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变,以高新技术带动传统工业,努力在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方面培育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第三,加强老工业基地对外的经济交流,合理引导第三产业FDI流向。提高东北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加强东北地区与各区域间经济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中加强“一带一路”交流建设,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经验并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现状相结合,积极推动第三产业结构升级。

第四,改进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模式,实施有效的产业发展政策,完善相关法规,加强管理与服务,健全东北地区的市场激励政策,支持老工业基地优势产业创新,提高传统老工业技术的创新性,加大对现代制造业的投资力度,继续组织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的策略,建立一种真正符合东北老工业基地繁荣发展的模式。

参考文献:

[1]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J].经济研究,2006(6):4-15.

[2]姚娜,徐进.对辽宁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定[J].中国市场,2017(11):64-65.

[3]刘雅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现状及升级效率测算[J].学习与探索,2018(4):118-125.

[4]周健.三次产业就业结构“逆”升级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1):83-90.

(编辑:季  鑫)

猜你喜欢

东北三省产业发展
数字经济赋能东北经济增长的效应测度与路径研究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学案例与反思
东北三省冬季传统体育消费者现状的调查研究
东北三省入侵植物的区系特征分析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基于投入产出表分析的黑吉辽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