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对高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探究

2019-02-11杨金梅雷江凤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4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教学

杨金梅 雷江凤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新时代下“思修课”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此状况,探究“思修课”上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法。需不断改进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和体验教学有机统一,结合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文化自信,结合时代背景与政治文化落实学生爱国主义行动。

关键词:教学;爱国主义教育;“思修课”

一直以来各个国家对各个阶段的公民的爱国主义教育颇为重视,我国的高等教育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爱国教育,其中“思修课”扮演重要角色。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发表多次重要讲话。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讲话,重点提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一个人不爱国,甚至欺骗祖国、背叛祖国,那在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都是很丢脸的,也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2019年3月,習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特别指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因此探索该课程如何有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迫在眉睫。

一、“思修课”对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思修课”是对高职学生爱国教育的主阵地与主渠道,要抓好这一重要阵地。新时代大学生承担着国家富强、民主复兴使命,肩负着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的希望,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群体。高职学生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实践,在爱国主义教育中需要逐步加深,他们是新时代中的攻坚力量。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指出:职业教育要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就要抓好“思修课”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它是我们铸魂育人的主阵地与主渠道。

二、“思修课”目前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一)“思修课”讲解形式单一,主要在理论讲解。

在高职院校注重专业技能的特点下,“人文性”课程所占地位自然下滑,普遍院校对“思修课”这种人文课程要求的标准未有提升,随之课程质量提升很难解决。“思修课”上形式单一的理论讲解,例如社会主义的革命、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解不深,感情不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里,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投入到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努力还不够。高职院校学生整体来看受生源的特殊性限制,学生自身文化素质较差,学习行为习惯有待提高,这就加重了理论性讲解要达到的预期效果的难度。

(二)“思修课”教学效果与时代使命匹配度不高

“思修课”上的爱国教育它要求思政理论教师不仅结合教材大纲的讲解,而且要更加注重时代要求的大方向的切实行动。在课上陷于形式上的表达,未能达到灵魂上的深入。部分教师虽也在利用现代媒体手段,通过课堂上的幻灯片、音频等形式在表现,但是随着全球多元文化的交流学习,部分学生很容易受到西方资本主义不良文化的侵蚀,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在对待国家的方针政策理解不到位,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的爱国情怀不够,且易被不良分子利用。新青年要爱国爱民,奉献祖国、奉献人民就难以达到,难以承担时代赋予这一代大学生的时代使命。

(三)在“思修课”上进行因材施教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明显

从整体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自我约束能力匮乏,学习行为不好,迷恋网络游戏的比例较大。作为人文课的“思修课”重视程度不足,部分学生在该课程上的目标仅为及格。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考试形式单一的理论考试,作为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高职学生来说,爱国主义就是标准答案,未能达到具体的实践行动中。

三、“思修课”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思修课”上改进教学模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教学模式上要打破单纯的理论讲解,注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与体验教学相结合。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极其抽象的工作,达到预想的效果需不断的进行与时俱进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要打破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根据高职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新时代下面对“00后”高职学生他们有这一时代的特征,这批在改革开放繁荣时期长大的孩子,他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科技信息时代下,已经不再是那“三点一线”(寝室-教室-食堂)机械学习的年代,面对时刻都能在信息网络里查询、学习知识,在任何地方都能远程学习,每天都接收大量信息等的时代里,孩子在“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思修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引领,达到爱国、爱人民就得改进教学模式。由单纯理论教学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体验教学相统一,从而迎接时代挑战的抨击,抓紧时代赋予我们的种种便利。

“思修课”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在理论认识上要给学生定义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在2018版的“思修”教材上作了要求“人生的青春之问”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这门课上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就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从哲学具有阶级性、时代性、民族性的角度看)树立“三观”,重点抓住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把握“三部曲”:一是何为爱国,二是为什么要爱国,三是怎样爱国,最终达到教学理论目标。从认识论上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方向是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还需结合实践教学与体验教学,从抽象到直观最后才能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思修课”上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教会学生爱国就是不断提升自己,投身祖国的各个领域地建设。这是有别教室课堂教学的第二课堂,在针对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中,立足学生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下,抓住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培养,融入爱国教育与爱岗敬业结合。重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文化长廊,课余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班会等,注重学生的文化熏陶。最后注重体验教学的升华,开辟的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需注重体验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自我搜集历史材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演讲,历史纪录片、影片的观看。让学生自我体验今昔对比,祖国过去的满目苍夷与今朝正在走向繁荣昌盛。在体验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好主题,学生自我参与后要进行及时有效的点评。

(二)“思修课”上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融合中华的优秀文化,塑造文化自信

对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完成此任务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让学生课余去查阅资料,进行主题演讲“我自豪我是中国人”从国家文化的角度谈起。在学生演讲后进行及时的点评并把学生演讲内容进行拓展。最后学生从自我的探索中对比了、感受到了中华文化,油然生起了爱国主义精神,也塑造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思修课”上的爱国主义教育与政治文化和时代背景有机结合

在对高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主要让学生要落实到爱国主义的具体行为中,这需要思政教师注重时代背景的把握,在新时代下,我们国家的奋斗目标:二零二零年是全民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融入国家的政治文化,奋斗目标,要让学生的爱国情感、爱国思想与爱国行为想统一,最后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合格的人才,学生践行爱国主义,落实到最后的行动中。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讲话[N].新华社,2019-4-30.

[2] 段伟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探析[J].山西青年报,2015-11-29.

[3] 徐红.“00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9(05).

基金项目: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2018年校级教改项目——基于信息技术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研究(编号:YSJG20180526 )。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