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我革命立于不败之地
2019-02-11本刊评论员
本刊评论员
自我革命,试问天下执政党谁敢?恐怕只有中国共产党敢。不仅敢,而且做到了。
如果说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自我革命的历史,那么,每到重大转折的历史时刻,站在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置于何去何从的时空坐标,这个结论的真理性就会展现得更加充分。
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发动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大规模军事“围剿”,当时博古和李德控制着红军的指挥权,拒绝采纳毛泽东的正确建议,最终导致失利,中央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踏上长征路。1935年遵义会议上,对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博古尽管承认有个别政策的错误,但强调客观原因,对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轻描淡写,而周恩来代表军委作军事工作报告,则实事求是地谈到红军在战略战术诸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主动承担个人在指挥战争中应负的责任。在报告后的发言中,周恩来还要求免去导致反“围剿”失败的指挥员的职务,以获得胜利的指挥员取而代之。众所周知,这次会议对错误进行了纠正,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和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遵义会议不仅成为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而且成为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解决自身问题的典范。当时,尚且“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就有直面问题、纠正错误的决心和勇气,令人肃然起敬。今天,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我们党自我革命的基因一脉相承,品格一以贯之,优势从未丢掉,更加令人敬服。
历史上曾有“扁鹊见蔡桓公”的典故,讲的是蔡桓公原本病情并不重,却因讳疾忌医,最后病入膏肓、体痛致死。自我革命,说白了就是“革”自己的命,不仅敢于直视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且敢于剖析致病的原因,更敢于向病灶动刀子。这显然是艰难和痛苦的,所以最需要勇气。
中国共产党这份勇气从何而来?说到底,是从无私中来。鲁迅有句名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话讲得十分深刻: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才能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承认并纠正错误。
以自我监督、自我革命保证长期执政,对于西方政党来说,简直成了执政“神话”;对于外国那一套政治学说的拥趸来说,几乎成了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追求“我将无我”的境界,筑牢政治优势,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解決好自我监督、自我革命的问题,已经并将继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任何一个政党都不可能不犯错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其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永远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而斗争,敢于正视现实、直面问题,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因而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进入新时代,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只能发扬,不能丢弃,这笔宝贵财富必须继承好、发展好。只要每个党员都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锻造自己,我们党就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就会在进行党的自我革命中把伟大社会革命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