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课内实践体系探讨

2019-02-11闫燕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18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应用型人才市场营销

闫燕

摘  要 以上海电机学院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为背景,首先针对市场营销专业课内实践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从课内实践环节的内涵和特点入手,对市场营销专业目前课内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课内实践;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8-00125-03

Study on in-Class Practice of Marketing Program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YAN Yan

Abstract With the background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of Shanghai Dianji University,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in-class practice of marketing program. Then, it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class practice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in-class practice of marketing program. Finally, this pape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in-class practice of marketing program.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in-class practice; mar-keting; practical teach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1 前言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点在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而课内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课内实践在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方式。

2 市场营销专业课内实践体系现状分析

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1]。目前,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四个部分,即实践、实验、实习和实训,如表1所示。通过调查发现,按照新修订的上海电机学院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占总学分的20%,充分体现出应用型本科的培养宗旨。

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实验、实习和实训的教学安排,但是并未针对课内实践环节做出说明。课内实践是指专业课教师在教授理论时安排部分实践环节,以帮助学生对专业知识和理论的理解。由于缺乏相关规定和规范的管理,课内实践环节是整个实践教学中最薄弱的一环,也是学生意见最集中的一环。课内实践已经影响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亟待学界对课内实践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和重塑。

3 课内实践的内涵和特点

课内实践的内涵  课内实践是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旨在增强学生对课内理论知识的理解,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在应用型本科中,课内实践应根据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具体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出发,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内实践的特点

1)规划性。课内实践教学环节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进行详细规划,充分考虑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形式之间的内外部联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模式,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安排,在课堂中达到理论和实践紧密连接并相辅相成的效果。

2)差异性。不同的专业应按照各自专业的特色设计课内实践环节,同一专业的不同课程也需要按照课程要求和内容,设计独具特色的课内实践环节。例如:“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关注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课内实践环节可以以项目制要求学生完成一次市场调研[2];而“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关注消费者的行为和心理,在课内实践中可以采用情境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

3)时间和场地的局限性。课外实践教学具有明确的教学课时和教学场地,教学课时充足,教学场地可选择的范围较大。然而,课内实践教学一般安排在理论教学中,课时较短,场地只能选择在教室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通过统筹规划和系统安排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授课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

不同于理工类课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与日常生活更加贴近,有“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特点,即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理论的内容,但是在实践中应用起来很难,有时会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因此,课内实践需要帮助学生解决“动手难”的问题,即帮助学生灵活使用这些技巧,利用这些专业的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此同时,课内实践环节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系统性思考能力和规划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课内实践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上海电机学院的办学方略是“技术立校、应用为本”。课内实践应紧紧围绕这一办学方略而设计,突出特色,这对建设具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市场营销专业课内实践存在的问题

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近五年的培养方案中对实践环节有明确的学时和内容规定,但是对课内实践环节并未做出明确规定和说明。并且,在近五年多次针对培养方案的修订也没有将课内实践环节的相关规定加入培养方案中。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市场营销的专业课程中全部涵盖了课内实践环节,主要形式为课堂案例分析、小组作业、团队调研等。在授课计划中,小组作业和团队调研等课内实践活动占2~4课时,课堂案例分析并未在授课计划中详细说明课时数和时间安排。针对小组作业和团队调研的考核,一般占总成绩的10%~20%,由各位任课教师自由把握,授课计划和教学大纲中并未针对此部分课内实践的考核标准做出说明。调查发现,市场营销专业课内实践存在下面一些问題。

在课内实践环节的教学设计方面  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形式单一,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在实施课内实践教学时随意性大。据调查,上海电机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课内实践环节以小组展示和案例分析为主,占2~4课时。小组展示以集中课时的形式完成,案例分析分散在多个教学阶段,但是教师缺乏对课内实践环节的时间和进度控制,容易造成学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课内实践设计时会参考相关书籍、网络等资料,但是没有系统完整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课内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大纲中没有说明,从而使得任课教师在课内实践环节缺乏权威理论的指导和规范的设计,随意性强。

在对学生课内实践环节考核方面  对学生课内实践环节的考核缺乏规范化的标准和有效的激励手段。授课教师仅仅根据实验报告和出勤率对学生课内实践环节进行评价,而对学生是否掌握相关技能、掌握相关技能的熟练程度等方面缺乏考核。并且,单一的评价标准难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从而缺乏对学生参与课内实践环节的有效激励。

在对教师课内实践教学考核监督方面  目前,上海电机学院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中并没有针对课内实践的相关规定,在年终考核中也没有教师课内实践的考核标准和考核要求,在日常教学检查中没有对教师课内实践的监督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在学生评教指标中,并没有设计关于课内实践的评价指标,但是有两个指标能间接体现对教师课内实践的评价,分别是“认真设计好每一堂课,教学组织有序,不零散混乱”和“内容娴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课内实践的教学设计方面是最突出问题。然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源自制度设计和激励方式,比如缺乏对学生课内实践的激励措施,缺乏对教师课内实践环节的考核标准,以及任课教师缺乏培训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 市场营销专业课内实践体系的构建

针对目前课内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从课内实践的教学体系设计方面、对学生课内实践环节的考核方面、对教师课内实践环节考核方面构建多方位、全角度的课内实践体系。

课内实践环节教学体系设计  课内实践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加感性地认识理论知识,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课内实践环节的教学方法应更侧重引导,而不是教学。课内实践环节的教学应改变验证性的实践教学,积极推行研究性的教学方法,如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实践、开拓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

课内实践环节设计的基础是教学大纲中对课内实践环节的详细说明和定位。因此,在教学大纲中应该对课内实践环节的教学课时、教学资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指导用书等内容进行细致说明,从而保证课内实践环节规范有序地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丰富的资料库是保证课内实践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依靠每位任课教师自己搜集书籍、论文、网络等资料,不仅耗时过长,效率低下,还会产生重复劳动。而课内实践体系资料库要求每位教师将使用过的资料按照知识点汇集,这样能实现整个教师团队的资源共享,提高信息搜集效率,从而保证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的一致性。

学生课内实践考核体系设计  学生课内实践考核体系的设计应遵循“行动—反馈—行动”的循环模式。

首先,应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评估,对于勇于表达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激励[3];

其次,针对学生表达的内容进行有效反馈和评价,从而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維能力进行评估;

最后,鼓励学生根据教师反馈结果再次深入思考,并形成团队合作的报告,从而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估。

在对学生的考核中,应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中。

教师课内实践考核体系设计  要改变传统上重科研考核、轻教学考核的教师评价机制。近年来,上海电机学院已经针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相应考核,但是课内实践环节依然是教师考核的空白地带。因此,对教师课内实践考核可以在学生评教体系中加入对教师课内实践环节的评价指标[4],对那些奉献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在教师考核制度设计方面,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鼓励教师采用创新型教学内容和改革型教学方法,从学生评价和制度设计两个层面鼓励教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 结语

课内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思想认识上,课内实践教学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在实际行动中,课内实践环节不能流于简单的形式,而更应该关注教学的效果。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结合办学特色和办学宗旨,改革课内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小贻.应用型本科院校课内实践教学的思考:兼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池州学院学报,2012(5):126-129.

[2]张琳.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2(8):109-110.

[3]肖侠,吴价宝.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134-135.

[4]闫永海,何独明.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2):99-101.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应用型人才市场营销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农药市场营销技巧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成人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