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35例的效果分析
2019-02-11河南省新郑市人民医院451100乔永立
河南省新郑市人民医院(451100)乔永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带状疱疹患者共70例,均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纳入本研究,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8.45±9.42)岁;病程1~5d,平均病程(3.31±0.45)d;研究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8.86±9.12)岁;病程1~4d,平均病程(3.72±0.16)d;两组患者病程、年龄以及性别分布等存在同质性(P>0.05),可作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②年龄在18~70周岁范围内,性别不限;③病程不超过7d。排除标准:①2周内使用过相关药物治疗者;②对本实验用药存在禁忌症者;③合并严重肝肾心脑等脏器以及造血系统原发性疾病者;④合并恶性肿瘤晚期、精神疾病、艾滋病、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等特征人群;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即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厂家: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规格:0.3g×6s;国药准字H10960080)治疗,0.3g/次,2次/d,在餐前空腹用药,并连续服用10d,同时使用炉甘石洗剂(厂家:上海运佳黄浦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0ml;国药准字H31022790)擦涂患处,每日2次,连用10d。
研究组患者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疗法,基本处方为:龙胆草9g,焦栀子15g,车前子15g,大青叶15d,黄芩154g,柴胡9g,泽泻9g,白芍9g,甘草6g,生地黄15g;随症加减:伴发脓疱者加用板蓝根15g,蒲公英15g;伴发血疱者加用水牛角粉30g和紫草15g;伴发剧烈疼痛者,加用板胡索30g与川楝子15g;伴发夜不能寐者加用酸枣仁15g,便秘者加用生大黄6g;清水浸泡,文火煎煮30min,每日1剂,每剂煎煮2g,两次煎煮药液合并为400ml,分两次温服,用药时间是10d。
1.4 观察指标 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观察疼痛、瘙痒、烧灼感、皮疹、红斑、水疱、脓疱、皮损面积以及附近淋巴结肿大等变化,按照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四级评分法计算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疗效指数=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100%;统计两组患者的自觉症状消失时间。
1.5 疗效判定标准 ①基本痊愈:皮疹等阳性体征与疼痛等症状消失,疗效指数是100%;②显效:大部分皮疹消退,疼痛等症状明显缓解,疗效指数在60%~100%;③有效:皮疹消退超过30%,疗效指数在30%~60%范围内;④无效:阳性体征、症状均无变化,疗效指数低于30%;中医证候有效率=(有效+显效+基本痊愈)/总人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SPSS20.0统计学软件:定量资料行t检验,定性资料行X2检验;若存在统计学差异,则以P<0.05描述。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疗效 研究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治疗有效率是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
2.2 自觉症状消失时间 研究组患者的平均自觉症状消失时间是(3.41±0.86)d,短于对照组的(5.86±1.12)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64,P=0.000);
3 讨论
目前,西医对于带状疱疹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止痛、抗感染等药物,但因病毒感染后多以潜伏形式存在于人体脊神经、脑神经等神经细胞中,部分患者单纯采取西药治疗效果欠佳,建议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在中医学中属于“蛇串疮”范畴,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致使火毒蕴积于肝经所致,应以清热、利湿、祛邪治疗。龙胆泻肝汤中龙胆草为君药,有清肝泻火作用,以焦栀子、黄芩、大青叶为臣药,有燥湿清热、泻火解毒作用,以车前子、白芍、柴胡、泽泻等为佐药,有疏肝利胆、渗湿泻热作用,而随症加减可进一步改善治疗效果,早期消除自觉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治疗有效率较高,而自觉症状消失时间较短,并印证了上述分析,证明了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