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细胞癌多层螺旋CT影像诊断结果的临床分析

2019-02-11河南省洛阳东方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71003韩志强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9期
关键词:肾癌螺旋病灶

河南省洛阳东方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71003)韩志强

肾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疾病,对患者泌尿系统的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然而由于该疾病的特点较为复杂,因此若想实现对患者的精准治疗,提升其治疗效果,则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术前检测[1]。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目前临床检测人员多使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检测,能够获得较为精准的扫描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较为可靠的检测结果,辅助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本文将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8例肾细胞癌患者,男20例,女8例,年龄为42~53岁,平均年龄为(47.9±5.1)岁。纳入标准:①经病理诊断均符合肾细胞癌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未患有其他泌尿系统疾病。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肿瘤疾病;②无法进行有效的检测。患者家属在了解相应的检测方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实验进行监督;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患者进行分析处理。

1.2 方法 选用西门子128排螺旋CT扫描仪,将电压设定为120kv,电流设定为300mAs,层厚设定为5mm,螺距为1.375:1,床移动速度设定为13.75mm/s,重组减薄层厚设定为0.625mm。检测前,检测人员需要告知患者禁食;使患者采取平卧体位,扫描的范围为肾上腺区至肾下极,实施平扫后对其进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前对患者经肘静脉注射350mg/ml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国药准字H20066469,山东洁晶药业有限公司),注射剂量为1~1.2ml/kg,注射速度为2~3ml/s,皮质期延迟时长约为25~30s,皮髓质期延迟时长约为60~80s,平衡期时长约为120~150s。之后分别对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处理与最大密度投影(MIP)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CT平扫图像特征。②CT增强扫描图像特征。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把研究得到的数据建立数据库,使用x2检验和t检验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CT平扫图像特征 经过平扫与分析后可知,28例患者中,共有9例患者的病灶边界呈现相对清晰特征,其余19例患者的病灶边界较为模糊。位于肾实质外围并且病灶可向肾轮廓之外生长的患者共18例。在所有的患者中,呈现低密度液化区的患者共11例,并且共有5例患者表现为均匀等密度特征,4例患者表现为较高密度或较低密度特征。28例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出现出血、钙化等高混杂密度影特征,2例患者呈现为囊性,9例患者呈现肾周脂肪间隙受侵模糊特征。

2.2 患者的增强扫描图像特征 经过增强扫描后分析可知,共有21例患者处于皮质期的肿块呈现出显著强化特征,病灶内部表现出斑片状、不规则状与裂隙状低密度影等特点,经病理诊断可知,该部分患者的病灶内部表现出液化坏死或囊变、出血等特征;同时该部分患者的病灶密度显著减低,并且病灶边界相对清晰。2例囊性病变患者经增强扫描后可知其病灶的囊壁存在厚薄不均与囊内分隔等特征,同时存在一壁结节强化现象;4例高密度病灶经增强扫描后表现出强化程度偏低的特征。在皮质期扫描结束后,使用MPR与MIP对扫描图像进行进一步处理,结果显示如下:CT血管呈现出肿瘤供血动脉特征,并且24例患者的肿瘤血管显现为增粗迂曲的特点。使用MPR对皮髓质期的图像进行重组后可知,表现出肾周间隙受累或者肾周筋膜受侵增厚特征的患者共8例,出现下腔静脉癌栓的患者共2例,出现肾静脉内癌栓的患者共6例,出现肾动静脉屡的患者共2例,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现象的患者共2例,出现肾上腺转移现象患者共1例,发生肝转移现象患者共1例,发生肺转移现象患者共1例。

3 讨论

肾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血尿、腰痛与包块等[2]。该疾病主要源自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病变,并且其病灶形状表现出诸多不同的类型。然而由于该疾病在发病早期并未具有显著的临床症状,因而若单纯的使用彩超或常规的CT进行扫描,将多诊断为小肾癌,因而出现较大的漏诊与误诊现象,对于临床治疗产生诸多困难[3]。因此需要对检测技术与设备进行不断的完善。

目前临床检测人员多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扫描,包括平扫与增强扫描等过程。经CT平扫能够有效的明确如下特点:①肾轮廓变化情况。经平扫后可知,肿瘤的发展将顺着肾发现向外发展,并且肾轮廓多呈现增大或局部向外膨隆的特点。②肿瘤的特点。肿瘤的形状多呈现圆形与椭圆形等,并且诸多肿瘤病灶的边界较为清晰。③肿瘤密度差异的特点。在小肾癌中主要表现为较均匀的低密度特征;在囊性肾癌中,表现为单囊与多囊特性,并且囊壁表现出厚且不均匀特点,囊壁及其分隔形状主要呈现为斑点状、壳状与线条状等特点。

肾癌的增强扫描特点:在为患者注射对比剂后,诸多肿瘤表现出显著强化特点,但在皮髓质期的强化特性显著降低,表现出“快进快出”的特点[4];不论在任何时期,相比于正常肾实质,肿瘤的密度均较低,因而使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小肾癌的诊断率[5]。除此之外,囊性肾癌出现强化后,其囊壁、壁结节与分隔部分也随之表现出较高的强化特征。依据本组研究数据显示,与其基本一致。

虽然使用多层螺旋CT能够有效的诊断肾癌症状,但仍需要与如下症状进行鉴别诊断:①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该肿瘤与肾癌肿瘤均以富血供为主,但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值为-40HU~-90HU,并且肿瘤内部含有极少成分的脂肪,与肾癌肿瘤具有显著差异,为此需要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②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其肾内部的病灶区域与肾癌患者相似,并且具有相近的特点;但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将会表现出筋膜增厚并侵犯腰大肌的特点,同时部分患者还将出现肾结石症状,因而需要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③肾囊性病变。该病变与肾癌的囊性病变具有相似特征,因而需要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④肾脓肿及肾周脓肿。该疾病将会使得肾脏周边产生严重的炎性反应,与肾癌特征相近;但进行过临床研究可知,该症状的血供较差,与肾癌的血供形成比较,因而能够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多层螺旋CT能够有效的显示出肾细胞癌的病理特征,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临床检测人员仍然需要提升鉴别诊断能力,如此才能够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

猜你喜欢

肾癌螺旋病灶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旋风“螺旋丸”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期间引发高血压的分析
奇妙的螺旋
自噬与肾癌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小肾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VEGF165b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