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硝唑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预防拔牙术后干槽症的疗效评估
2019-02-11延凤茹
延凤茹
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口腔科,北京 102400
拔牙手术后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为干槽症,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具有较高的干槽症发生率较高,主要症状为牙槽中出现恶臭以及血块腐败,具有显著的疼痛,疼痛可延伸至耳颞位置,通常用药后无法实现止痛的效果,此外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全身表现[1]。此病病理呈现为轻微骨髓炎,病因具有复杂性,如果未对患者实施治疗会延长病程时间。此次研究随机抽取该院于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200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患者,主要探讨甲硝唑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预防拔牙术后干槽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收治的200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患者,将其平均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范围18~45岁,患者年龄经计算后为(32.5±3.2)岁,50例患者阻生类型为高位,30例患者阻生类型为中位,20例患者阻生类型为低位;100例观察组患者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范围 20~48 岁,患者年龄经计算后为(33.8±3.4)岁,45例患者阻生类型为高位,25例患者阻生类型为中位,30例患者阻生类型为低位。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数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过检查后表示下颌智齿阻生,不需要对其予以去骨。
1.2 纳入与排除
纳入[2]:入选患者全身情况良好;入选患者并未患有全身系统疾病;入选患者并无拔牙禁忌证;入选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3]:将患有牙周急性以及慢性炎症患者予以排除;将患有根尖周患者予以排除。
1.3 方法
采用曲面体层片对阻生情况予以了解,而后分析患者阻力情况,在拔牙之前患者均选择超声波予以洁治疗,而后采用洗必泰口水予以含漱,将口腔细菌数量减少。200例患者应由同一名医生对患者实施拔牙,完成拔牙后对创面予以处理。观察组患者拔牙术后干槽内放置甲硝唑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明胶海绵,不需要对其予以压紧,确保创面血供充足,每日采用康合素喷剂对创面予以喷洒,3次/d。对照组患者拔牙术后干槽内并不放置相关填充物,服用抗生素药物阿莫西林3 d。而后定期复查查看牙槽窝修复情况。将2片甲硝唑压成粉末并应用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中,调整为糊状留有备用。甲硝唑(国药准字H43021600),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国药准字 S20010096)。
1.4 诊断标准
①主观表现。患者拔牙2~3 d后产生剧烈持续疼痛,疼痛放射至下颌以及耳颞部,采用镇痛药物后并无显著疗效。②检查。拔牙中血凝块出现变色或者脱落,暴露骨壁,表现为灰白色,对骨壁探触可出现显著的疼痛,存在恶臭味,局部淋巴出现压痛或者肿大。如果患者检查结果表现为阳性说明为干槽症。按照医嘱进行复诊,如果未出现特殊情况拔牙后需要检查牙槽窝修复[4]。
1.5 统计方法
文中将SPSS 21.0统计学软件应用于该次研究中,数据经过计算后以率表示,数据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并未出现过敏和组织增生等有关并发症,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14例患者出现干槽症,发生率为28%,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3例患者出现干槽症,发生率为6%,组间数据经统计比较(χ2=8.575 5,P<0.05)。
3 讨论
干槽症主要引发原因包含纤维蛋白溶解、创伤、解剖以及感染等。主要引发因素为继发感染以及创伤,而起到主要作用的为厌氧菌[5]。同时干槽症属于拔牙创急性感染的一种表现,主要发生位置为下颌后,尤其是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其发生率大致分为为:下颌第三磨牙、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其他牙少见,前牙发生率最低。一般情况,即使是翻瓣去骨拔牙手术,其创口的疼痛2~3 d后会逐渐消失。如果拔牙后2~3 d后患者产生剧烈疼痛,疼痛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选择一般止痛药物无法缓解疼痛,则可能发生了干槽症。为此对血凝块予以保护可有效预防感染,属于避免干槽症引发的主要方法。创伤引发干槽症的机制解释存在差异性,创伤挤压牙槽骨壁,受到压力的骨肉血管会产生血栓,从而对创口愈合产生影响。说明干槽症的产生和拔牙局部损伤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为此应从拔牙开始预防干槽症,手术前探究阻力的原因,可予以患者光牙片检查,了解患者牙齿发育情况[6]。手术过程中需要将创伤减小,从而将牙创面积减少,进而避免干槽症的产生。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14例患者出现干槽症,发生率为28%,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3例患者出现干槽症,发生率为6%,组间数据经统计比较形成统计学意义。曾有学者随机抽取100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患者,并在患者术后放置甲硝唑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hEGF),研究结果表明,2例患者出现干槽症,发生例为2%,显著降低干槽症发生率,和此次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由于口腔中具有一定量的细菌,人体正常防御机制并未产生感染病变[7]。而在拔牙后因为手术创伤可释放手术创造的活性胺,同时会产生纤维蛋白溶解,此外在拔牙的过程中会在口腔中开放创面,牙槽骨损伤会出现直接暴露,并存在于细菌环境内,从而产生感染。全身或者局部位置采用抗生素能够降低干槽症的发生率,临床研究同样证实此说法。创面愈合过程则是拔牙5~15 min创面会产生血凝块,24 h后纤维细胞会延伸至血凝块,第3日后会产生肉芽增生,血凝块中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会有所生长,第7日牙槽窝中会充满肉芽组织,从而产生新骨[8]。
甲硝唑属于硝基咪唑类药物,对细菌DNA螺旋结构断裂产生促进作用,对细菌DNA复制起到阻断效果,可将细菌杀灭,从而将抗菌目的实现[9]。安全可靠性良好,同时价格较低,属于抗厌氧菌主要应用的药物。在牙槽窝内直接放置甲硝唑可为拔牙周围组织提供相应的药物浓度,将药物不良反应减少,其中包含眩晕以及胃肠道反应等。在患者体内,通过侧链氧化和葡萄糖醛酸结合出现代谢,部分药物则不通过代谢。其代谢物自身具有相应的活性。甲硝唑及其代谢物大量通过尿排泄 (占总量的60%~80%),少量药物通过粪排出(6%~15%)。t1/2大致为8 h。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在拔牙创面应用的过程中,对牙龈以及黏膜创面修复可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对上皮细胞的增殖可起到促进作用,以此减少创面愈合时间[10]。与此同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于血管内皮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产生作用效果,自身属于有丝分裂原,对细胞增殖可起到促进作用,但临床研究并未证实药物存在抗炎效果,为此需要和抗菌素联合应用,以免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在作用过程中因为致病菌产生影响,从而对创面愈合起到促进作用。由于进食和唾液稀释关系,患者每日应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3次,吸入时经过明胶海绵。
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存在纤维多孔,从而能够对物质产生吸收属于药物载体,对拔牙创伤填塞,有助于血凝块的产生,对牙槽窝予以覆盖,隔绝外界以及牙槽窝,以免细菌或者残渣到达牙槽窝。明胶海绵吸收情况良好,不会出现不良反应,手术后不需要将其取出。此外需要将拔牙过程中的创伤减少[11],将窗口减小,拔除多根牙的过程中不应将牙槽中隔去除,对患者拔牙后需要将牙龈予以拉拢实施缝合,然而需要注意的事项不应过紧,以免手术后出现肿胀。创口中需要放置相关制剂均可产生预防的效果。放置羟基磷灰石能够将死腔消灭,从而出现骨再生,效果良好。同时可将碘仿海绵放置创口中[12]。没有浸泡的碘仿海绵不能放置在牙窝中。
该次研究结果表明,拔牙术后采用甲硝唑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可有效降低干槽症发生率,同时此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可将其进行临床推广。与此同时,在对干槽症预防的过程中,除对其采用局部用药,还需要对创伤因素予以重视。在减少创伤的同时需要将创口减小,在创内放置相关制剂,其预防效果显著。此外手术前应采用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检查对患者予以评估,而后对手术方案进行制定,将机体反应应激炎症减少,以此降低手术后感染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