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母沛治疗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2-11周霞
周 霞
(滕州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枣庄 277599)
产后出血是高危剖宫产孕妇分娩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指分娩后阴道出血量超过五百毫升的现象,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分娩后二十四小时内,严重威胁高危剖宫产孕妇的生命安全[1]。本文在临床上研究观察欣母沛治疗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效果,选取94例高危妊娠产后出血患者为分析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并收集分析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10月接诊的94例高危剖宫产孕妇患者基础资料后开展此次研究,依照双盲均等分组模式设定病例数均为47例的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病例中,首次、再次剖宫产病例分别为27例、20例,年龄段位于23~37岁之间,平均年龄(29.1±2.9)岁;研究组病例中,首次、再次剖宫产病例分别为25例、22例,年龄段位于25~35岁之间,平均年龄(28.3±2.1)岁。对两组患者所有临床基础资料对比发现无明显差异,P>0.05,可开展统计学处理。
1.2 治疗方法
两组孕妇分娩后立即静脉滴注20 U催产素。参照组在连续静脉滴注20 U催产素的过程中,将1毫克卡前列甲酯栓插入孕妇直肠,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之上,同时联合欣母沛治疗,欣母沛250微克宫体注射,如果第一次用药效果不满意,应每20分钟加入相同剂量的欣母沛,以提高疗效。额外用药的次数不应超过五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变化,治疗效果具体划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层次。
比较两组孕妇2小时和24小时内产后出血的平均量;比较两组孕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包(版本:SPSS 19.0)对组间统计数值进行运算分析,对应执行t检验、x2检验用以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对应以、(n)%的形式来表示计量、计数资料统计情况,当P<0.05即表明数值比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综合疗效对比
研究组47例孕妇治疗效果:显著31(65.60%)例,有效10(21.28%)例,无效6(12.77%)例,治疗有效率41(87.23%);参照组47例治疗效果:显著28(59.57%)例,有效9(19.15%)例,无效10(21.28%)例,治疗有效率37(78.72%);综合疗效相比研究组比参照组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孕妇产后2小时和24小时内的平均出血量比较
研究组47例孕妇,产后2小时出血量(124.45±14.11)mL,产后24小时出血量(454.34±41.87)mL;参照组47例孕妇,产后2小时出血量(187.77±24.59)mL,产后24小时出血量(547.01±59.25)mL。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2.77%(6/47),对照组为21.28%(10/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目前我国临床上最常见的高危孕妇类型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儿增大、子宫瘢痕及羊水过多等。这种孕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力差、子宫惯性、凝血能力障碍等一系列因素[2]。欣母沛治疗的治疗应用不仅可以增强产后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增加孕妇产后收缩宽度和频率,从而加快胎盘创面的血管和血窦的闭合,而且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另外,欣母沛治疗还可有效调整孕妇细胞钙离子的浓度,使缩宫素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强化孕妇子宫收缩能力,从而保证孕妇的血小板在血管内皮损伤中大量凝结。血管里的活性物质被充分刺激,进一步加强子宫收缩,孕妇产后降低出血的风险[3]。
综上所诉,两组患者对比,相比于参照组,研究组孕妇两小时和二十四小时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平均出血量均低于参照组,P<0.05。在高危剖宫产孕妇中应用欣母沛治疗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降低高危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并能在两小时和二十四小时内降低平均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