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评价

2019-02-11

时代农机 2019年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发动机知识点

田 浩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襄阳 441000)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职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为专业性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同时,现阶段,相关行业企业对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与需求质量均有所提升,要求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专业课程的改革。由此能够看出,落实《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信息化是中职院校的必然选择。

1 中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专业课程信息化的具体实践

1.1 教学分析

对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来说,其教学对象为中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二年级学生。相比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其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专业基础,掌握了部分汽车知识。由此,能够确定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养目标。其中,制定的知识目标为: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及其运行原理。设定的技能目标为:了解汽车发送机拆装、常规保养以及检修的步骤,并能够在实践中熟练使用。设计的素养目标为:具备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安全意识,且操作行为具有规范性。

在本文中,主要选取了配汽机构、曲柄连杆机构、冷却系及润滑系、燃油供给系为主题,落实了项目设计。在这一过程中,教学重点为发动机构造及其运行原理;教学难点为发动机的拆装与检修。

1.2 教学策略

对于汽车发动机来说,其构件极为精密、内部结构也相对复杂,同时,保养及维修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相关人才熟练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且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专业水平[1]。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无法直观了解发动机的内部构造,教学效果有待提升。而使用信息化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弥补这一缺陷,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在本次教学中,引入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网络平台构建、展示发动机构造的三维仿真模型,结合教学资源库中的相关内容完成教学。

1.3 教学过程

1.3.1 课前准备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必须要求学生展开课前预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在单元教学模块中复习汽车发动机活塞组结构的相关知识点,并获取任务单,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内容。同时,需要结合任课教师制作的微视频完成自主学习,并通过回答配套课前测试题完成自我检测。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获取学生的课前测试题回答情况,切实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统计结果,完成学生的分层,并实现合理分组,保证小组成员能够进行优势互补。

1.3.2 课堂教学

第一,教学情境设置。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起始阶段设置教学情境,以此引出后续教学。此时,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或企业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选配活塞组?”,并结合汽车发动机的实际运行,让学生认识到活塞的意义,以此导出课程主题。

第二,相关知识点学习。组织学生观看微视频,熟悉活塞组拆装的步骤与方法,并分析、了解拆装要点。

第三,仿真训练。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与总结后,教师可以导入仿真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对照演示内容完成拆装练习。此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并回答学生的个性化问题,保证其熟练掌握拆装流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虚拟拆装考核确定学生的知识点、拆装技巧掌握情况。

第四,实践操作。在实训基地中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践操作。此时,一切活动均需要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完成,包括佩戴防护手套以及安全帽等等。教师需要在实践操作前展开安全教育,并引导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项目分工、拆卸、保养、装复等实践操作。此时,教师需要落实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保证实践操作的安全性。同时录制实践视频,放入网络课程平台中。

第五,总结与评价。要求小组上传任务单,并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完成综合评价,并对相关知识点展开归纳总结。在课后,学生可以观看实践视频,完成经验交流。

2 中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专业课程信息化的教学评价探究

2.1 教学质量方面

教学质量评价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各项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后续实践过程提供指导,依照传统的学生考核体系来看,学生对于各类知识的理解水平提高,让学生能够更好使用各项理论知识。另外在后续的工作中,由于建成的课程信息化系统可以实时收集当前学生学习中面临的困难,并主动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学习问题。可以说中信息化教学体系可以建成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工作制度,让学生及时找到学习中的问题,真正做到“问题不放过”教学体系[2]。

2.2 教学效率方面

教学效率方面的分析成果为,和传统教学形式相比较来说,发现教师在更短时间内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教学效率提高总量可以达到20%。但是对于效率的分析工作来说,也要注意学生对各类知识的实际掌握质量,由于新的教学体系中,信息化可总结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实现对相关知识的进一步讲解,此外在某些关键知识点方面,讲解完成后会通过出具习题让学生解答的方式吗,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本文研究中将这类题目视作日常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检测项目,最终结果表明,相同题目考核中接受信息化系统教育的学生正确率要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得出结论为,信息化系统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明显。

2.3 学生印象方面

只有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有深刻印象时才可视作达到了教学目的,尤其是在实践中,要求学生可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知识相互结合。本文的检测方法为,知识讲解1个月后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实践项目中,观察其对于汽车发动机的整体构造掌握情况、各个细部的了解水平以及一些简单故障的处置方法等,学生可以告诉完成这类项目时,则可认为学生对各类知识的印象较深。

结果表明,应用信息化教育系统的学生在故障处理方面、结构标注考核方面得分更高,说明其对各类知识的印象更深。

2.4 实践成果方面

实践成果的探究方法为,让学生参与到对汽车发动机简单故障的排除过程,观察其是否专业的流程完成各项工作,当学生能够独立处理问题,则可确定其对于汽车的发动机结构有深刻的理解。就记录的结果上来看,接触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学生综合得分更高,说明其可以凭借学习到的知识开展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掌握相关知识。此外从问题解决时长来看,接受新教学方法的学生可在更短时间内正确处理问题。

3 结 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落实信息化教学是中职院校的必然选择。在明确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通过基于微课视频的课前预习、教学情境设置、相关知识点学习、仿真训练与实践操作、总结与评价,提升了教学效果,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各类知识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发动机知识点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发动机空中起动包线扩展试飞组织与实施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新一代MTU2000发动机系列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