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

2019-02-11

时代农机 2019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车辆体系

徐 燕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四川 德阳 618500)

应用型人才,顾名思义,强调“应用”,是集知识、能力及素质三者为一身的高水平人才。车辆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车辆工程相关设计理论、制造技能及应用能力的人才[1]。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车辆工程专业想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针对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不足,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使得实践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帮助学生构建车辆工程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结构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研究,分析当前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并提出具体措施。

1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不足

(1)实践课程设置不当。构成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部分是课程教学。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本科人才的应用性是否能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在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其课程设置与教学组织能否体现实用性和针对性。目前,有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车辆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以验证性的课程实验为主,即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理论进行相应的实验验证,以此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这种单一的实践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不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另有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以专周集中、类似现场观摩与模拟讲解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这种方式也不利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2]。合理的实践课程设置,除了验证性课程实验之外,还需覆盖综合性实践课程、创新性实践课程及研究性实践课程,以充分调动学生进行专业实践。

(2)实践环节缺乏联系。课堂理论实验、案例教学、主题探究、实地实训、毕业设计等各个实践环节应形成一个有机的过程,而不能孤立地进行,否则学生就无法获得立体的实践能力,不能将各个环节中积累的实践经验有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当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已经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将上述各个实践环节纳入了教学体系建设之中,却未能正确认识这些实践环节之间的密切联系,导致实践项目在内容上存在设计不合理甚至高度重复的问题。

(3)产学融合程度较浅。应用型本科院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目的就是适应新形势下汽车行业和汽车就业市场对于人才的全新要求,因此应该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不断根据产业变化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动态调整,以实现产学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车辆工程行业。然而,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突出表现为实践内容滞后、实践内容与行业现实不符等。

2 应用型本科院校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改革措施

(1)转变实践教学理念,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对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首先应实现实践教学理念的转变,不再只将实践教学作为对于车辆工程理论的辅助性验证,而应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实践教学理念转变的有效方式是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的建设,提高实践教学力量,从而将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所谓“双师双能”型教师,就是指兼具理论教学能力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这样的教师能够促进车辆工程教学与相关实践实现一体化,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进行实践的能力和水平。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建设:其一,引进高素质车辆工程专业教师,进一步补充和提高师资力量;其二,加强对现有车辆工程专业教师的内部培训,持续举行定期专题实践教学改革研讨活动及专题讲座;其三,与其他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及相关车辆科研院所之间进行交流,分享实践教学经验,借鉴实践教学体系模式。

(2)改进实践教学项目,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实践项目是对于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的统筹,通过改进实践教学项目,以实践项目作为教学导向,可以有效解决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及实践环节间缺乏联系的问题。教师应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提炼和把握,分析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将其设置为主题实践项目,再将项目细化为若干任务,并将这些任务化整为零,分散到各个实践环节之中,从而使各个实践环节成为有机整体。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去除其中过度滞后的内容及存在重复的内容,及时根据汽车行业的最新发展对实践内容进行补充及更新,在这些全新实践内容的基础之上设计实践项目;教师需要对实践项目进行模块化设计,在保证每个实践模块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同时,保证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例如,在针对《电动汽车技术》这门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时,教师可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整体实践教学项目,组织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全球各个品牌的电动汽车数据资料,并整理成册形成一本“新能源汽车汇编”;接着在理论课堂上组织学生利用其自己所整理成册的“新能源汽车汇编”材料,完成对电动汽车每个知识模块的对应学习,区别其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结构特征、优缺点;再组织学生实地实训,让学生利用实车完成对电动汽车的结构认识、相关安全操作、检测诊断等项目实训。通过真实的实验实训环节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以此思考当前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问题,撰写课程论文。这样一来,各个实践环节之间就形成了有机联系,在此过程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亦得到了有效提高。

为了充分满足实践项目教学的需要,学校还应根据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不断完善相应的实践条件:一方面,学校应加强与汽车企业之间的合作,让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感受汽车行业的工作氛围,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从而促进产学融合;另一方面,学校要结合当下汽车产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情况,加大对实验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车辆工程专业实验室,制定标准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对实验室使用要求进行明确,从而在整体上规划实验室的使用时间,并推行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从而有序组织实践过程。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或专业的汽车科研实验室达成合作,利用其先进的设备和条件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3)改进实践教学方案,完善相关考评机制。我国车辆工程专业发展较晚,因此在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时,有必要引入国际先进模式。我校在进行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时,就注重引入德国先进模式,借鉴德国车辆工程专业发展经验,建设“中德汽车学院”和“中德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平台。先进的教学模式必须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案得以运行,与此同时,只有当教师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并辅之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之中,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应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培养[3]。为此,教师需要根据实践课程及实践教学内容的不同,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实践教学方案需要与之配套的考评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强调的是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因此不应再以传统的终结性闭卷考试形式作为单一考评方式,而应考察学生进行实践的整个过程,将学生在各个实践环节中的表现都纳入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之中,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实现对于学生的综合性评价。

3 结 语

总而言之,对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丰富实践课程种类并实现项目化教学、实现教学方案和考评机制多样化,既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总体人才培养任务,又符合汽车行业的现实发展需求。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重视师资团队建设,注重实验室以及实训基地建设,并引进国际先进模式,全方位打造高水平实践教学体系,切实促进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应用型车辆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车辆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冬天路滑 远离车辆
车辆出没,请注意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