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线城市职业教育与制造业发展的途径探索

2019-02-11

时代农机 2019年5期
关键词:四平职业院校职业

姜 冰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吉林 四平136001)

职业教育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从事生产、技术服务及管理工作人才的教育,它在社会各类教育中处于不可取代的位置,应在吉林省经济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事实上,东北三线城市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不论是职业院校的数量还是招生的生源数量都在面临下滑的趋势,职业教育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探索出与地区制造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发展途径是我们肩上的重任。

1 寻找四平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瓶颈

(1)职业教育供给总量明显不足。由于我国长期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导致教育资源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配置不足、在城市与乡村配置不均衡。优良的教育资源涌向一线城市,这使得乡村职业教育条件越来越恶化。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院校的合并,由于职业教育所处位置的边缘化,这些因素均导致动摇了职业教育根基。这与当前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方针相背离。一些职业院校的学生源已转向三本或者其他专业,生源数量的急剧下滑,导致办学生存困难。另外,农民作为发展农业技术的主体力量,对其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也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在农民群众中宣传关于职业教育培训力度明显不够,农民不了解、不知道农业技术培训或者认为培训没有任何作用和意义。

(2)职业教育发展受到制约。当前四平地区从事机械制造的企事业单位和职业教育的院校存在体系上的衔接不紧密状态,各个办学组织彼此孤立,这就导致了办学的形势上出现了重复现象,影响了职业教育资源的充分发挥。虽然区域创新项目如火如荼,职业院校也在为社会经济发展积极寻找改革出路,但是企业科研与职业教育相脱节,分割成相对独立的两部分,这就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3)职业教育缺少大量的经费支持。虽然就现阶段来看,四平地区投入到职业教育的经费也在逐年增多,但是相比其他教育来说投入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职业教育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但是到达市县政府时会有被挪用、截留的情况,职业教育很难获得长效的资金保障。通过民办办学,以使得社会资金注入到职业教育上也是困难重重。虽然在长远获利的角度看,投资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相关农业企业劳动者的技术水平,但是由于教育获利回报周期过长,因此企业参与投资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

2 探索职业教育发展途径迫在眉睫

四平市作为哈大经济大动脉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处于沈阳和长春两大经济圈之间,地方制造业发展是经济转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使四平地区尽快步入制造业的行列迫在眉睫。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三个优先发展”,分别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就业优先发展。单看前两点,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就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将农业机械与教育进行有效结合。中国现在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迫切。

当下,我们要在“十九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农业的职业教育的背景下,紧紧抓住党的提出的新时代新机遇的契机,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为吉林省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使四平地方农业制造水平迈向一个新时代。

3 四平区域制造业内协调转型发展急需职业教育支持

吉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有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在东部延边自治州依托长白山,以绿色经济为主题,在中医药、绿色食品、矿泉水、生态旅游、健康保健等产业上加大引资招商力度,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白山市突出发展硅藻土新材料、人参精深加工、矿泉水、旅游度假等产业;通化市重点发展生物制药、中医药、农产品开发、绿色食品、葡萄酒等绿色产业,实现经济绿色转型。在西部白城市和松原市以生态经济为主线,在农产品深加工、畜牧业、杂粮加工等项目上加快经济转型的脚步。

从以上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中不难看出,在吉林省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发展众多项目中,绝大多是都与农业技术息息相关。新领域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这都需要职业教育为其培养大量相关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

4 四平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途径

(1)政府介入,做好宣传工作,让职业教育深入民心。

想要办好职业教育,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各级政府要了解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政策,制定资金投入依据,明确所管辖范围内的职业院校每年需要投入教育的资金标准,积极为职业教育院校提供帮助和支持,将国家助学和免学费政策落实到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同时还要推进职业教育知识普及,宣传宣传好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教育要发展,就要让社会大众从城市到农村都对其有正确认识,让全社会都尊重和重视从事农业技术工作者的社会氛围,让从事农业工作的劳动者都有职业荣誉感和合理收入,鼓励他们发扬大国工匠精神,让职业教育在教育的浩瀚宇宙中绽放光彩。

(2)整合地方职业教育资源,改善实验实训条件。要充分利用好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四平职业大学等教育资源,以他们为龙头引导四平地区其他职业院校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做好项目搞好研究,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为农机制造技术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积极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共建,双方互惠互利,共享设备、设施等资源,开展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涉农业院校可以与地方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种粮大户合作,为他们提供农业教育培训。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到农业机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并吸引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把生产一线的实际经验带到教学课堂。涉农院校还可以自己在能力范围允许情况下,建立小型的农机研发机构、服务咨询公司等,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四平地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既要考虑地方经济结构转型调整的特点和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的趋势,又要兼顾到传统制造业生产方式,并要为学生周全地考虑到就业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为此,职业教育要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机械技术职业岗位作为专业设置的依据,从而设计并构建适合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要注意经济转型下的新领域、新技术对专业知识的需要,形成可以持续发展的、灵活应变的知识体系,最终实现学生可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转变。

(4)积极开展对企业员工群体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各个职业院校还应重视对农民进行文化、技术教育,可以采取“学校(+协会)+基地”、“学校(+公司)+基地”的培训模式,培养出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能创业的职业型农民。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对企业工人实现长期的继续职业教育,使低学历者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职业院校增设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或职业资格考试机构,扩大鉴定考核科目和种类,使职业教育与地方农业经济密切贴合,让来自不同阶层的学生修业期满时都可以取得学历证书和对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应由原来的学历教育向职业能力培训转化,使教育对象大众化,实现“来者即可学,学即可有收获”。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使农民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激励他们成为农业人才,为吉林省农业经 济转型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建立优质技能人才储备库。

猜你喜欢

四平职业院校职业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摇摆不定”等十三则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职业写作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对四平保卫战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