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风县玉米植保作业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9-02-11

时代农机 2019年5期
关键词:病虫草害植保玉米

张 茵

(扶风县农机管理服务中心,陕西 扶风 722299)

扶风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域内自北而南呈梯状跌落的四个地貌单元中,黄土台塬和渭河阶地部分为主要粮食产区,一年两熟,玉米的常年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1亩=667m2),是宝鸡市的产粮大县之一。扶风渭北塬土层深厚,以黄绵土、褐土类塿土为主,中性偏碱,质地中壤,通透性强,水肥供需平衡,含有机质1%左右,适宜玉米的种植栽培。玉米机播、机收水平较高,但植保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较慢,保有量较少,机械化程度不高,严重制约着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已成为阻碍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因此,大力推广和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已成为农机化工作的当务之急,对于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保证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玉米植保作业的前情与问题

1.1 装备落后

目前扶凤县玉米植保普遍采用背负式喷雾机,机身材料大部分为塑料,经常由于原料劣质或保养不当的原因,出现诸如密封性差、耐磨度低、老化率快等情况,在喷洒部件(吸管、接头、喷头)和增压部件(筒、泵)等关键部位容易发生渗漏。据调查估算,药液渗漏的喷雾器占比50%以上。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数据,因为药液渗漏不仅会直接形成药害,污染水源、土地和农作物,更有可能在控制不及的情况下,累积成为无法预知的潜在环境风险。

1.2 技术局限

操作者多为个体农户,沿袭传统种植观念,基于多年劳动经验之上的生产技术难免简陋,作业手段也相对粗放。常常是“一招鲜,吃遍天”“一招有,行到老”,使用单一机具就能打遍百药;多种表征,一种防治。况且不能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如便装下地,非长衣长裤,肌体暴露过多;不戴口罩,不观风向,直接吸入药雾;超时作业,疲劳赶工,毒性累积伤害。基础技术理论的匮乏,往往导致必要安全观念的缺失,并最终造成对自身及环境的损害。

1.3 效率低下

病虫草害的发生机理、蔓延规律和预防警报等缺乏科学系统、智能联动的决策支持,极大地削弱并拖延了各种防治手段的功效发挥。尤其在施用剂量和防治时机的选取上,呈散漫无序、任性而为状,更是无法保证药物效用及控制受体态势。同时仍存在超量喷、盲目喷和不对症喷等诸多技术惰性与弊端,使得药物的有效利用率仅仅在30%左右徘徊,而最终能够作用于目标的尚不足1%。

2 玉米植保作业的高效化对策

2.1 更新装备

为弥补田间作业机械的短板,提高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职能部门(扶风县农机管理服务中心)与合作机构(参与项目实施的扶风恒泽农机专业合作社、扶风曙光农机专业合作社)签订了《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购置叠加补贴协议书》,在国家购置补贴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补贴。成功引进山东永佳3WSH-500自走式水旱两用喷杆喷雾机和青州隆顺3WPA-700A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型号的机具。通过加长车体、拓宽轮距、重心下移,增强了作业时的平移稳定性以及坡地升降幅度;采用耐磨实心轮胎,安装全封闭脱泥板、1100mm地隙高度、可调节分垄器,不但可以减少在泥田、湿地等环境下对作物的压损,更是实现了对作物中后期病虫草害快速预防作业。

同时,通过极飞P202017型植保无人机的试用体验,尝试更加精准、高效的植保服务,以期帮助农户避免传统施药方式带来的作物损害、重喷或漏喷现象,且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减少30%农药化肥的浪费,节省近90%的农业喷洒用水,实现农户增产、增收和农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2 升级技术

近年来,在国家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国内的科研单位、企业和高校突破了一系列高端环节,包括高地隙底盘、精准变量施药和静电喷雾等技术要点。项目中引进的植保机械在玉米及小麦的田间管理过程中已经能够实现低喷量、精喷洒,减少污染,满足日益严苛的环保要求;实现高密度、高精准,控制标线,保障及时彻底的防治效果;实现精确配混、自动隔离,操控作业环境,严守人身安全的防护底线。

植保无人机的试飞取得了多项优良数据。在劳动防护方面,植保无人机采用中远距离遥感操控模式,极大地减少了操作人员与喷施药物的直接接触,大幅度地提高了植保作业的现场安全系数。在喷施效果方面,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将作物植株的细长条叶片吹动翻转,使其正反面均能充分着药。在风场作用下形成更均匀的药液分布,雾滴飘移范围受到控制的同时穿透力也得以加强。在适用机动方面,植保无人机属于空中作业机械,不受环境、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在湿地、坡(洼)地上空的表现尤为突出。在技术加持方面,巡航功能的导入与提升,使得断点接续成为可能,在无人机因能源存量或载药储备发出告警时,可以自动记录位置信息以便迅速落地及时补给;即使发生机械或电子故障而停机迫降,也能在整修完毕之后根据临时数据与历史轨迹实现航路恢复并继续作业。

2.3 提高效率

基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迫切需要,提出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植保服务理念。主要配套悬挂、牵引式和自走式的大型机具,并选择宽幅喷杆,利用风送穿透性;以预警预报为决策依据,以自动导航、精量配混、精确定位、变量施用和雾化沉积等高新技术为产业核心,以配套机械、专业管理和全程服务为保障内容,逐步形成制度化、程序化的防治体系。

同时,着力扶持创建一批高标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业务多元化、运行规范化、经营市场化、服务品牌化为目标,支持并引导合作社向“五有”型方向(有完善的装备设施、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有较大的服务规模、有显著的综合效益)发展;依托合作社在场地、装备、机手等方面的优质资源,进行集中连片作业,开展统一化的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统一化的田间管理生产模式,充分发挥规模化、集约化的种植效益。

3 玉米高效植保的方案设计

根据田间调查情况,结合扶风县玉米病虫草害历年发生和中后期天气预报显示2018年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病虫草总体呈偏轻发生,其中玉米田杂草、玉米二代粘虫、玉米螟中等发生。为做好玉米重大病虫草害防治工作,充分发挥现代植保机械在玉米病虫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执行如下方案:

3.1 突出机械化植保优势,明确高能效防控策略

选用抗耐病虫品种,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突出病虫害全程机械化防控,实施秸秆粉碎还田、苗期害虫害防治和中后期防治技术,实现节本增效,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3.2 把握重难点防控对象,构建集约型植保体系

(1)防控对象。重点防控玉米田杂草、玉米螟、二代粘虫、双斑萤叶甲和大小斑病。

(2)防控技术。①玉米田杂草:利用烟嘧磺隆和莠去津单剂或复配制剂等茎叶处理型除草剂在玉米苗后(3~7叶)开展化学除草,防除草害。②玉米螟和双斑萤叶甲:秋季秸秆还田,减少虫源基数;在心叶末期喷洒苏云金杆菌(Bt)制剂或用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等药剂与甲维盐合理复配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其它多种害虫。③玉米粘虫:当玉米田虫口密度二代达10头/百株和三代50头/百株以上时,可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杀虫剂喷雾防治。④玉米大、小斑病:选用抗病品种,适时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药剂防治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500倍液喷雾。⑤玉米蚜虫:点片发生和盛发初期喷施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吡蚜酮等药剂。⑥玉米叶螨:及时除草,消灭早期叶螨栖息场所。叶螨点片发生时,选用克螨特、哒螨灵、噻螨酮、阿维菌素等喷雾或相互合理混配喷施,同时加入尿素水、展着剂等,可起到恢复叶片、提高防效的作用。喷雾时重点防治玉米中下部叶片的背面及地头杂草。

(3)防控效果。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进一步扩大先进植保机械应用推广面积,提高防治效果,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4 玉米高效植保的实践总结

通过对高性能植保机械的合作引进,实现了装备更新;通过对新型田间管理的尝试突破,推动了技术升级;通过体系化统防统治植保服务理念的建立以及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载体态势的形成,充分发挥规模化、集约化的种植效益。

猜你喜欢

病虫草害植保玉米
收玉米啦!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无怨无悔四十载 植保战线展芳华——访山西省太原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何淑青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与实践
我的玉米送给你
荷兰科伯特与加拿大Ecoation合作改进病虫草害智能检测技术
浅谈作物病虫草害的农业防治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欢迎邮购《茭白病虫草害识别与生态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