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互联网”背景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019-02-11

时代农机 2019年1期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方案设计专业课程

贺 卉

(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7)

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即工业和互联网的结合,是指工业系统与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进行连接融合,通过智能机器的连接,实现人机连接,再通过软件和大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实现全球工业重构、激发全球生产力,让工业生产更加安全、经济、快速。工业互联网使大量机器、设备和工作站连接起来,在工业互联网的影响下,计算、信息和通讯系统也更快地发展起来。工业互联网实现了全面互联。在互联互动的基础上,工业系统的各种元素联系起来,可以快速流动数据,可以快速分析。结合工业互联网,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也衍生了新的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1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前提

1.1 从职业岗位方向分析课程

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来说,工作岗位直接决定了工作任务范围,工作岗位的定位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依据。职业岗位面向工作体系,课程目标面向教育教学,为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教育价值而设计。因此,通过将工作岗位与人才培养教育规律有机结合在一起,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才可能具有专业特色和职业教育特色。结合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针对性,而且有利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稳定可持续发展。

1.2 从工作任务方向分析课程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与人才培养方案密切相关的工作岗位参照还包括工作任务的熟悉和了解。在生产过程中,工作任务是工作情境的再现,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就能够清楚了解工作任务内容。通过分析工作任务,就能很好地设置课程体系。因为在实际生产生活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需要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学生积极参与,也体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也改变了传统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入企业工作任务,能够较好地将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能够体现实践性和应用性,进一步体现高职教育本质。

1.3 从职业能力方向分析课程

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条件、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态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学生能够清楚具体地了解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职业态度要求。通过分析职业能力,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专业性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效性和全面性。同时,分析职业能力也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

2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理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重点在于坚持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理论,实践并不是以理论知识为前提条件,改变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2.1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理论基础——实践导向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理论基础以实践为导向是在肯定传统职业教育课程在教学中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的专门性和实践性,把实践性问题作为个体技术实践过程中联系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微观纽带,因而较好地解决了整合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这一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如何真正有机结合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基于学问导向,实践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和教学最本质特征。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以实践为导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课程门类的划分以工作任务为主;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主要以实践过程、实践知识掌握以及实践体验为主;课程的主要内容围绕实践开展;学生学习形式以实践为主,而不是书本知识;学生学习结果评价以工作样本为主,而不是考试成绩。

2.2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内涵、原则和思路

课程设计是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也决定了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对高职学生的培养越来越多元化和多样化。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设计内涵、原则和思路的清楚全面能够为课程体系设计提供有效指导。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内涵是基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角度,尝试提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目标并对相关课程资源进行简单组织的过程,以达到人才培养预定目标,其主要内容包括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原则是要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即以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以学生利益最佳为根本、以系统性和时代性相结合、以及时修订为保障的基本原则。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以合理的、科学的思路,以实践为主,建立灵活的课程选择和更新机制,优化课程内容,丰富课程结构和类型,拓宽设计参与者,将教学纳入课程建设过程,坚持实践为导向,大力建设高职教育课程理论体系。

3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3.1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目标定位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汽车、机械、电子、电器等企业或行业,从事模具设计、数控加工、模具制造工艺编制、现场生产组织及管理的岗位,具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应用CAD或CAM进行模具设计、加工工艺编制、数控机床操作与加工、设备维护维修和其它工程技术的能力的技艺型、复合型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岗位能力目标是本专业学生面向汽车、机械、电子、电器等企业或行业,其岗位的主要职业能力范围可以参照企业或行业工作岗位任务,例如数控加工技术员,其主要工作任务是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机床编程与基本操作、数控加工代码的生成等,学生要具备数控机床操作能力、CAD或CAM应用能力,并具备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方向的职业资格证书。

3.2 专业课程设置

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依据课程体系设计的内涵、原则和思路,首先,专业课程设置应设计任务中心课程,也就是说,课程设置要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包括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在工作任务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感受所学知识对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并深刻体会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量。那么,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通过以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为目标,以调研为基础,分析工作性质、内容和范围,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再将工作范围提炼升华为可以进行实际教学的职业课程,其主干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模具制造工艺与工装、模具设计、模具CAD/CAM、数控加工技术、模具特种加工技术等,其配合实践环节包括军训、金工实习、数控加工实训、技能鉴定培训、模具测绘大型作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涉及工作任务部分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要求采集企业真实的资料、图片,采用直观的图片配以文字说明,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讲解最新、最全、应用较广的模具加工制造工艺,使学生了解模具、机床等相关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使学生建立空间结构。除了课堂学习,学生还要深入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学习,学习模具开发设计、模具装配和模具生产产品过程,让学生了解设备性能、特点、加工参数设置等方面,同时,还要安排相关实训。

除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还要设计综合专业实践课程,因为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时,学习是片段式的学习,而工作任务是整体式的工作任务,这就需要综合专业实践课程将片段式和不完整的学习整合到工作任务课程中去。综合实践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注重实践性。例如数控专业,可以将机床实习纳入综合专业实践课程,将学生安排到实训车间,从见习开始,开展学徒式学习,最终实现独立完成工作任务,这样循序渐进式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更快地融入工作环境,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工业互联网方案设计专业课程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一种适用于高轨空间的GNSS矢量跟踪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与应用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方案设计我做主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互联网+”的三个重要发展方向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