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2019-02-11胡小春
胡小春
(厦门安防科技职业学院,福建 厦门361102)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在新时代教育革新中提出了先进教育理念。工学结合模式改变了原有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相割裂的局面,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应当构建专业化和实践化的教学管理体系,为高职学生提供具有实效性的实践机会,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对工作岗位的认知。高职院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与教学任务,通过构建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来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的社会适应水平。
1 高职教学管理体系中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构建
企业是高职学生的就业目标,高职院校在构建管理体系时应大力发展校企合作模式,利用企业的实践资源强化高职专业技能教育效果。校企合作模式对高职院校和企业来说是一个共赢的局面[1]。企业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实习基地,能够使学生了解到实际工作过程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区别,从而能够在知识学习中结合实习经验进行深度的学习总结,提高高职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效果。
2 高职教学管理体系中对教学课堂模式进行构建
高职院校教学课堂是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主要场所,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专业课堂模式也应当进行深入变革。由于工学结合的核心点是如何将教学与岗位技能得到有效融合,因此在高职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采用项目教学的课堂模式[2]。项目教学的课堂模式是通过将模拟企业项目,让学生在承担工作职能的同时能够有效了解项目流程,从项目对接、项目设计到项目组分工以及项目总结的全过程都由学生自行完成,从而在高职教育课堂中能够有效实现工学结合教育目标。
3 高职教学管理体系中对就业对接模式进行构建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问题,在工学结合教育方针的指引下,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和企业搭建起双向选择的就业对接模式。企业可以在学生入学就开始提供定向培养安排,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意愿以及就业规划来与企业进行就业对接[3]。就业对接模式的构建有助于工学结合教学的开展,在就业对接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更具有针对性,能够集中精力去提高专业技能,而企业也可以在就业对接中按照自身的发展战略去培养更加符合的优秀技能型人才,从而实现了工学双赢的局面。
4 高职教学管理体系中对工学评价模式进行构建
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教育需要通过有效的评价模式来不断完善和优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中应当构建多层次、对角度的全面评级机制,评价内容不仅需要包括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企业实践水平、模拟项目实施效果等技能体系内容,同时也需要包含学生的工学结合积极性以及满意度等,从而提高评价的全面性。评价参与人除了包含高职院校的教师和领导外,还需要结合企业对工学结合的评价以及学生自身的评价,使高职教学中的评价体系构建能够真实地反应每一方的意见和建议,进而使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能够形成全面有效的实践体系,提高工学结合教育成效。
5 结 语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需要始终以技能培养为依托开展,从而保证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始终符合国家对人才结构的调整和要求。工学结合模式是构建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的基础,也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点。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和优化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构建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