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跌倒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探究
2019-02-11倪静
倪 静
(西安市东方医院心理科,陕西 西安 710043)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容易出现跌倒,造成骨折、出血等情况,引起医疗纠纷[1]。因而,要想提高医院住院质量,必须降低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神病患者跌倒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特收集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ICD_10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并排除心、肝、肾等器官严重疾病。60例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7~58岁,平均年龄(47.5±4.1)岁,精神疾病类型:酒精性精神障碍5例,情感性精神障碍19例,精神分裂症21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5例;其中11例患者伴随高血压,14例患者伴随营养不良,7例患者伴随慢性阻塞性肺气肿;4例患者伴随冠心病,9例患者伴随糖尿病.
1.2 方法
1.2.1 危险因素评估 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将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及护理注意事项制作成表格,张贴在患者床头,以便护理人员参照,针对容易发生跌倒的患者重点护理。
1.2.2 营造安全的住院环境
环境是致使患者跌倒主要因素之一[2],因此,医院应对住院环境进行调整。保证病区光线充足,夜晚留置夜灯;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对病床高度进行调整,以便患者上下床;保证病区地面平坦、干燥,切勿出现水渍、果皮及障碍物;厕所、过道区域应加装扶手,并免费向患者提供拐杖、轮椅等设备。
1.2.3 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详细向患者讲述跌倒预防的重要性;提醒行动不便患者选择轮椅出行或携带拐杖、抓紧扶手行走;用药后,短时间切勿立即行走;出行前,应选择合适的衣物、鞋袜,以行动受阻导致滑到。
1.2.4 用药护理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的用药指导,详细告知用药方法、用药量及服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对影响行动力的药物,应嘱咐家属陪同服用,并在服用后对患者血压进行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做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跌倒因素分析
患者跌倒因素分析 精神病患者跌倒因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①年龄因素。随着患者年龄增大,身体素质不断下降,步态出现异常,行走不稳导致跌倒。②药物因素。患者长期服用精神疾病药物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和锥体外不良反应及其他副作用。③疾病因素。部分精神疾病患者主要因酒精或癫痫所致,患者本身存在行为异常;加之,精神病患者情绪不稳定,拒食容易产生眩晕情况出现跌倒。④环境因素。医院未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未张贴警示标示、缺乏扶手、地面凹凸不平、湿滑、过道存在障碍物、光线昏暗等。⑤护士因素。护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在护理过程中未及时巡视、对于行动不便患者未搀扶,加之,宣教不到位致使患者跌倒。
2.2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跌倒情况对比
60例患者护理前跌倒11例,跌倒率为18.33%,护理后跌倒例数为4例,跌倒率为6.67%,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跌倒率明显少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精神病疾病治疗时间较长,患者处于封闭住院环境,加之,长期服用精神疾病药物,身体机能不断下降,另外,随着患者年龄增大,各器官功能开始退化,行动迟缓,容易出现跌倒[3-4],造成骨折、出血等问题,引起医患纠纷。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护理教育,让患者家属认识到跌倒预防的重要性,给予患者更多关心。同时,医院通过住院环境进行调整,不断完善医院硬件设施,加强用药护理等方式均能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病患者观察发现,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跌倒率明显下降,进一步证明,在精神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引起精神疾病患者跌倒因素较多,医院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跌倒事件,为患者休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