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和合思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蕴与蓝图

2019-02-11李铁英石欣怡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文明

李铁英,马 鑫,石欣怡

(1.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东北林业大学 文法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

《国语·郑语》中“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是对早期和合思想的表述。《论语》中,孔子将和合思想提升到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道德高度,更以“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的阐释,把和合思想视为君主治国理政的最高准则。在孔子之后,其后人在《礼记·中庸》中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从而将和合思想推广到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的范围内。汉朝时期的哲学家董仲舒提出了“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观点,并系统阐释了其哲学理念,使和合思想上升到了意识形态领域。足见,和合思想的核心在于“和合”。“和”,即和谐共生;“合”,即融合融洽。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含的共商共治、共建共享之意蕴不谋而合。如今,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利益,从而实现共同发展。为此,和合思想能够为顺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指导和价值借鉴,使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具底气,更富活力。

一、基于和合思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维意蕴

和合思想是中华文化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心灵及文明与文明之间关系的基础性原则思想。习近平对和合思想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曾对“和合”的内涵作出了明确说明,即“‘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和合’,就是指对立面的相互渗透和统一,而且,这种统一是处于最佳状态的统一,对立的双方没有离开对方而突出自己”[1]。如今,基于和合思想进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契合,使理论能够更好地为实践服务,也使理论因运用于实践而凸显更高的时代价值,而和合思想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就在于它的五维价值。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和合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自然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既是人的生存之道,也是人与自然相处的法则。在生存之道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遵从自然的法则,把顺应天意作为基本遵循。“天”就是“真理”“法则”,“天人合一”就是要求人要回归其先天本性,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正如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遵循的就是一种和谐的自然规律。习近平曾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2]特别是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对自然进行大肆开发利用,而忽视了对自然的保护,导致生态危机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而这一切问题的症结在于人类自身,不依自然规律办事必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如今,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建设好人与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规避“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错误思想,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架下,人与自然之间是共存与共生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但人们也应懂得尊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不仅是和合思想中“天人合一”观点的时代再现,也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下建设生命共同体的本质所在,把和合思想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发展理念进行有效融合,能够为更好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和为贵”的社会观

和合思想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强调“和为贵”。“和为贵”所注重的是“和”这种状态,万事只求和谐、和顺。人处于社会当中,要权衡好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环境,集结的是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个人的私利应当服从社会公利,或者说不断地融入社会,与社会公利保持一致,达到一种共生共荣的和谐状态,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国内这个大局来看,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奋斗目标,为的是给人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只有在稳定的社会环境当中,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才不会因受到阻挠而停止,人们只要着眼客观现实,遵循发展规律,和谐社会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但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仅仅依靠社会和谐是不够的,而且要把整个中华民族凝聚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正如2017 年1 月19 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所指出的,“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3]。

对于中华民族自身来说,我们既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世界局势;既希望本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也希望世界各国能共同进步;既希望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也希望世界文明能够绵延不绝。这是我们自己的梦想,也是全世界人们共同的夙愿。从新中国成立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提出,我们所走的就是一条“和合”之道,为了人民的福祉、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富强、世界的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事观

和合思想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里的“人”并不是简单地指某个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深层次应指的是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去奋斗,去争取,但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损人利己,要恪守道德准则,规范行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力争共荣共生的和谐状态。而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论是地区之间还是国家之间,共同利益普遍高于矛盾分歧,就连作为社会存在的人也在积极地编织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网,争取最大的利益获得。正如习近平所说“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4]6。目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处在一个新的时间节点上,不论是民族与民族之间、国与国之间,抑或地区与地区之间,已然成为一个联系紧密、交往频繁的利益共同体,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能没有谁,虽然彼此之间存在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但是共同的利益对彼此来说则是一致的奋斗目标。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架下,每个成员都是参与者,也是既得利益者,彼此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依托,共同奋进,在追寻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要兼顾对方的发展利益,彼此达成互利共赢的共识。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正心诚意”的处世观

和合思想在人与心灵的关系上强调“正心诚意”。心理和生理都是我们人体机能的重要方面,我们不仅需要一个健康的生理机能,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心理机能,因为心理承载着人的灵魂,灵魂安逸,人才能健康全面地发展。为人处世心术端正,诚心诚意,生理和心理才能高度契合,心灵才能升华。“正心诚意”一方面是要求自身要具备这一基本素质,另一方面是要求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以诚相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满足整个人类的共同诉求,虽然我们有文化、民族、地域等多方面的差异,但是在追求共同利益的过程中,要互谅互解、互帮互助,用心交之,以诚待之。习近平在日内瓦发表演讲时指出:“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3]这些问题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普遍面临的问题,并且愈演愈烈,形势不容乐观,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凭一国之力就能够应对的。当然谁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唯一的出路就是世界各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应对,为此我们要积极响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投身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当中。唯有正心诚意,权责共担,不搞釜底抽薪,才能凝心聚力,才能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好、发展好,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性的问题,实现全人类共同发展的福祉。

(五)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文明观

和合思想在文明与文明的关系上强调“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历史上,世界不同的文明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不同的文明之间难免会有冲突,其原因在于文明之间具有差异性,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他们都是相通的,追求的都是至真至善的境界。所以,我们要在尊重差异性的同时包容多样性,互学互鉴、互谅互解,以创造一个祥和安宁的世道,共荣共生,实现协和万邦,天下一统的壮阔局面。随着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演变,当今世界已然处于一个主体多元化、文化多样化,文明冲突频发的历史阶段。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人类历史进程的逻辑规律,也符合国际局势安全和稳定的需要。文明之间的冲突,事关民族和平、地区稳定、国家安全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于是要把调节文明之间的冲突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来抓。习近平指出:“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5]促进文明之间的和谐共生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义所在,于是在对待其他文明的时候,中国始终奉行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我们尊重文明之间的差异性,但我们也注重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和睦相处。世界发展的历史也是文明发展的历史,历史实践表明,“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6]258。

二、基于和合思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蕴溯源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在响应全人类的呼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人类社会步入新时代的产物,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但是,它的根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内含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蕴和价值核心。和合思想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价值遵循之一,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根基,铸就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灵魂,塑造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形态。只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了新内涵、新要求、新目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了新飞跃。

(一)和合思想的包容性奠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

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之所以能够取得广泛响应和多方支持,其原因在于自身强大的凝聚力。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历久弥新,博大精深,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造就了东方“文明古国”,这正是中华民族自身强大凝聚力的体现,这种凝聚力源于和合思想的包容性。中华历史传统最大的特点在于讲求“和为贵”,追求和谐。只有全世界范围内实现普遍和谐,遵从“和”的理念,人们之间普遍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识,整个人类社会才能够有望真正成为一个协调统一、运作自如的有机统一体。在这个有机体当中,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法律严明、宗教和谐,各司其职,彼此包容,共同致力于维护有机体本身的稳定性和有序性。所以说,包容是实现和谐的前提条件。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华民族就有以文化作为区分民族标准的取向。例如,华夏民族主动去适应和接受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的包容性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其永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且独特的作用。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中华民族永葆生机与活力,这是中华民族整体凝聚力的体现,更是民族大融合的历史结果。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早在春秋时期,华夏民族就与周边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往来密切,沟通不断加深,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周边的各个民族受华夏文化的影响,也逐渐融入到华夏民族当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其统治范围内的各民族之间也基本上实现了互通互融。所以说,和合思想的包容性对中华民族心理的培养、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基础性作用。

华夏民族不仅在与其他民族交流交往中尊重、包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而且更以广阔的胸怀接受源于异域的各种文化,这不仅仅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的包容性,也体现出了一种整体融合归一的趋势。纵观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以西汉为转折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以及发展脉络基本稳定,但其对异域文化的吸收融合还在继续,不断加深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之间的互通,不断加强同域外国家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学习。其中,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儒、道、释等各家的思想大融合,就是和合思想本身包容性的具体体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7]27-33。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始终坚持把和合理念作为自身的精神依托,才使得自己的民族本身更具博大的胸怀和宽阔的视野,在发展自身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精髓,并将其同本民族文化融合发展,不仅丰富了本民族文化的内涵,而且还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和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汇集,为今天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根基,使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人类共同的美好生活等方面,尽显自身的时代特色。

(二)和合思想的文明性铸就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魂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文明性也是和合思想所凸显的重要的内核,在文明性的依托下,和合思想在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同时,更能够焕发出时代的特色,被外界所接受。正是因为和合思想本身具有文明性的特征,所以其主张的是“以和为贵”,用文明性渲染自身,反对以战争和暴力手段对待外界和新生事物,从而促使其能够焕发出强大的时代感召力,在引领自身发展的同时能够被外界广泛认同和采纳,进而将自身先进的理念提高到了关乎整个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境界。

正如《国语·郑语》中所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即说明了和而不同的生存法则”[8]。这是和合思想能够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永葆生机,并能够引领中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原因,也是给当今世界的启迪。人类社会的历史不断演进更迭,与之相随的是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在全球范围内,不同的民族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生产方式、语言表达、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不同而拥有其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同时又因为各民族为了维持自身的发展,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明和文化,获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以实现互补的需求,从而导致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日益广泛,彼此之间形成一种相生相伴的生存关系。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尽管文明具有多样性,文化具有差异性,但是为了共同的生存与发展,不同的文明之间依然能够互相交流,紧密联系,相互融合,从而构成一个丰富多彩,和谐与共的美好世界。在这个复杂纷扰的大千世界,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文明和文化之间应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交流、扩大共识,这是和合思想为我们提供的不同文明和民族之间的生存法则。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和平,同时还可以实现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和文明之间的相互包容,从而实现维护多民族国家内部的稳定与统一,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之目的。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也是当今世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合思想新的时代标签,人类社会发展步入新时代,就需要新的理念指引社会不断前进。和合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理念之一,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对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合思想的文明性代表着人类未来的走向,它作为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最亮丽的中国名片,是世界思想文化宝库中最富生命力的代表性元素”[8]。

(三)和合思想的开放性塑造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

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和合思想传承至今,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革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合思想会依时代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以不同的形式表现自身的特性,体现出了其开放性的特点。和合思想的开放性,源于其所具有的包容性特征,所以这个思想本身会为满足时代的需要使自身发生合理的改观,时代也会在其影响下出现新的变化。例如,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中都离不开和合思想的影子。和合思想允许差异性的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对差异性表现出足够的包容,还将其吸收融合到自身的体系当中,使其为自身所属。既然能够承认同一性和差异性并存,并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自己,其开放性就很明了了。“可以说,开放性是和合思想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和合思想付诸实践的内在动力,在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奠定了民族的开放精神”[8]。

随着时代发展,和合思想的特色并非在于其理论的继承与延续,更重要的是对时代所具有的价值意义,并将其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过程当中,为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提供理论指导,造就理想的社会与国家图景。因此,和合思想的开放性不断扩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时也面向具体实践,体现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整体融合性。

在如今的国际政治舞台上,那些假借“普世人权”之名以侵犯他国主权,为发展本国利益而置他国利益于不顾的现象时有发生。即如《人权与帝国:世界主义的政治哲学》所言:“如今,人权只剩下可悖论可以提供给这个世界。”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始终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积极主动担负起自身应尽的职责,在维护自身主权独立与完整的同时尊重他国主权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作为国际社会的组成部分,每一个成员的地位都是平等的,都有争取自身发展的权利,都有权维护自身主权的独立性和安全的保障性。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是国际秩序的主宰者,它们正在并即将被历史所淘汰,未来是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华民族文明绵延数千年仍能够在历史舞台上展现自身的风采,原因在于其从始至终所遵循的恰恰是中华民族“和合”理念中的核心价值准则。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及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和不断繁荣。和合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其自身所展现的开放性特点对于促进当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同时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预设了美好图景,将指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取得显著丰硕的成果,取得全人类所期盼的理想成绩。

三、基于和合思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蓝图构想

基于和合思想进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统筹规划,一定程度上可以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以指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同时还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先进理念融入到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当中,使其更具时代的感召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福祉。最终目标的实现要以构建新型的权力分配格局为出发点,以追求人类的共同利益为目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坚持共商共治的全球治理理念为基本遵循,普惠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一)坚持同舟共济的国际权力分配格局

长期以来,冲突与战争都是国家和国家集团争取国际权力而采用的常规手段。但是在新形势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在资本、技术、信息、人员等各个方面处于一种交融互惠的状态,国际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成为不可或缺的存在,整个世界也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所以,其中一国的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与别国的经济发展有重大关联,一国的发展局势也会对别国的发展局势产生影响。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的状态成为一种利益纽带,要实现自身的利益,首先就要维护利益纽带的稳定性,即国际秩序的稳定性。在新的国际秩序下,人类社会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已成为普遍共识,所以要树立新秩序下的新的国际权力观。尽管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日益多元化,但是在关乎人类和平的前提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西方世界还是东方世界,其争取自身生存与发展权利的机会和地位是平等的,不应受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施压。我们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冲突和战争并不是国际权力分配的主要手段,要尽可能避免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建立新的国际权力划分标准,在平等互惠的前提下同舟共济致力于国际秩序的建构,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二)达成互惠互利的共同利益共识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范围都处于一种普遍联系的状态,再加上生态危机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使得人们在面对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逐步取得普遍共识,并生成了一条共同利益链条。每个国家和国际行为主体都是该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全球利益链条的中断,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可能会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此,人类要寻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出路,首先就得形成符合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新利益观,达成普遍的利益共识,把追求共同利益的实现及最大化作为奋斗目标,即将自身的利益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利益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一个统一整体。个人利益的实现对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为人类共同利益服务的同时,个人也会有所获益。在此基础上,私利和公利都会成为国际社会成员追求的一致目标,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私利会为公利的实现让出一定的发展空间,尽可能确保公利的顺利实现。在人类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中国率先向世界发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率先贡献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同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取得显著成就和广泛认同。无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还是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其目的均为实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标,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福祉。

(三)倡导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自工业文明以来,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升,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在整个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人类通过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获取,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但这都是以牺牲环境、打破生态平衡为代价的,由此引发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例如,众所周知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对人类造成的创伤之大足以警醒人类去反思,还有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人口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已经向人类发出了挑战,这都是工业文明以来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9]519。因此,人类要对自身进行反思,也要意识到解决发展问题,改善和保护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不寻找新的发展出路,不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人类将继续吞食生态危机造成的苦果,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为此,我们要转变观念,改造传统的发展模式,摒弃“唯经济中心主义”的发展观,合理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和科技手段,加强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增加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改善并加以保护,坚持走生产集约、资源节约、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在为当代人谋福祉的同时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天蓝、水清、草绿的良好的生存空间和生态环境,最终实现“代内”和“代际”之间的双重平衡。

(四)创建共商共治的全球治理体系

就目前的国际形势而言,国际行为主体的种类不断丰富,逐步走向多元化。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逐渐登上国际政治舞台,谋求自身的话语权,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在,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已经不合时宜,全球治理乱象、发展失衡、权力分配不均等问题已经使得国际环境和国际秩序的稳定性受到威胁和挑战。不划等级、不分大小、不论贫富,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各国都有资格参与到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的制定过程当中来,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应该公平地拥有、享有权利的机会。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日益复杂多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某个国际主体所能够独立应对的,需要各个主体之间相互配合、密切沟通,共同承担起应对全球性问题的责任。我们要坚决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抬头,谋求共商共治的秩序架构。正如习近平所阐述的那样:“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交流互鉴”[10]。所以,我们要在共商共治的原则下不断规范和强化各个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构建一个全新的全球治理体系,尊重每个参与主体的权利和地位,强化弱势群体的话语权,使得决策权的配置更加公平合理;在凝心聚力的同时不断扩大共识,共同承担起维护国际社会安全与稳定的责任,致力于实现世界的繁荣富强。

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都是在新形势下,为了维护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推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合理解决新形势下全球范围内出现的各种问题而提出来的相互依存的观念体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重要的价值观基础。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文明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请文明演绎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漫说文明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命运秀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