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证
2019-02-11
(浙江工业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一、工业设计企业发展与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制造业大国,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变。工业设计作为一种想象力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创造性活动,能赋予产品全新的创意和形态,是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不可或缺的要素。2010年7月,工信部联合科技部等发布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正式提出了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指导原则、发展方针和基本目标。国务院颁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中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以功能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包装设计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业设计产业”[1]。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中,将工业设计列为“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鼓励类项目。发展工业设计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有效方法,工业设计企业作为工业设计发展的主体,其成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2]。
目前我国的工业设计企业在研发、市场和制造方面均有发展,专业设计机构不仅为大型企业提供设计支撑,而且还为中小企业提供从策划到营销、从市场调研到品牌推进的“整合服务”。在经济相对发达的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受国际化影响较大的长三角地区,工业设计企业开始为跨国公司提供设计服务,走向国际化道路。同时,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工业设计企业积极与设计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取得丰硕的成果。然而,对自主创新设计作用认识不足、缺乏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工业设计人才等问题给我国工业设计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进而影响了工业设计产业优化升级的能力。
通过分析国内外针对企业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文献,构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流程可归纳为(1)分析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2)构建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结构层次;(3)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4)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实证。目前学术界对竞争力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国家、区域或者是整体行业,而对某行业属性的企业种群的针对性研究较少。再结合对工业设计产业[3-7]与企业[8-11]的相关文献可以得知,目前针对工业设计的研究,主要是在宏观层面上围绕工业设计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展开,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比较匮乏,特别是缺少针对工业设计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与实证分析研究。笔者以工业设计企业的竞争力评价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工业设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杭州市具有代表性的工业设计企业开展实证研究,找出制约企业发展因素,提出相应对策措施,从而促进工业设计企业健康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工业设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科学支持。
二、研究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研究方法
采用了专家调查法、群组决策特征根法(GEM)对工业设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识别和指标权重计算,再结合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工业设计企业进行竞争力评价,判断竞争力综合排名,分析各企业竞争力差异;同时通过工业设计企业在各指标因素的得分表现,分析企业整体在行业中的发展状况。
1.专家调查法。选择从事工业设计相关工作,具有较丰富的经验与知识,对工业设计发展有深刻了解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问卷结果,对评级指标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评价指标体系与专家调查结果趋于一致的目的。对各指标得分的统计,在假设参与评分的专家重要度相同的基础上,采用计算各指标得分平均值与标准差的方法进行指标的重要性分析与筛选。
2.群组决策特征根法(GEM)。该方法可以对指标体系中所有评价目标统一进行判断,简单快捷地得出各指标权重,主要方法为:(1)将理想专家定义为评分向量与群体中各专家评分向量夹角之和最小的专家;(2)将评分构成的矩阵与其转置矩阵相乘后计算最大特征根,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即为专家的权重向量;(3)若最大特征根为单根,则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即为最优决策,若最大特征根为重根,则继续进行进一步计算[12-13]。
3.综合指数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是通过将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加权平均后,得出该体系的综合得分。此评价法不对指标进行层次分析与归类,计算综合得分时直接引入指标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由于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所在层级不同,权重不同,因此本研究通过群组决策特征根法计算指标权重,再根据指标层次结构,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工业设计企业竞争力进行综合得分计算。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初级指标选取。基于对工业设计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工业设计相关文献,将企业能力、企业资源和行业环境作为构成工业设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要素。其中,企业能力主要指来自企业内部的影响因素,包括对企业内部资金运营流转的控制能力,对各项企业资源的管理、调配与利用能力,对新兴科学技术的接受学习、产品研发与设计能力,对外部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与合作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协调能力等。企业资源由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构成,对于工业设计企业来说,设计知识的储备、设计成果的积累、设计能力的培养等无形资源对企业竞争力有非常大的影响。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属于企业外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所在地区的发展水平(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环境资源、市场需求情况等。
2.指标识别与权重计算。在此基础上,将从工业设计相关文献中提取的指标与适用于一般企业的共性竞争力评价指标筛选并整合,作为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三级指标要素,通过对三级指标的分析归类,确定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评价要素,并对应归并到已确定的一级指标要素之下。经过整理共得到构成初步竞争力评价体系的11项评价要素和44项指标要素。
为了保证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客观性,采用专家调查法对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重要性识别,邀请了来自高校、政府机构、企业、工业设计产业园区或基地共23名专家进行评价。根据对评价结果的计算,保留得分平均值≥3.75(占满分75%)的指标,调整得到工业设计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指标,由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以及34项三级指标构成,如表1所示。最后,采用群组决策特征根法,由低到高依次计算三个层级的指标权重。
表1 工业设计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三)数据来源与处理
近年来,浙江省工业设计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载体建设扎实推进,带动作用日益显现。作为长三角准一线城市,杭州市工业设计产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日益加深,具备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同时涌现出瑞德、飞鱼、博乐、凸凹等国内知名的工业设计企业,对开展工业设计企业竞争力评价测算与分析具有区域代表性。本研究采用数据(部分数据根据相关原始数据测算得到)均源自2014—2015年的《杭州市统计年鉴》,最终在18家工业设计企业中剔除2014年的3家与2015年的4家不完整的企业数据。将原始数据根据评价指标进行处理计算,转化为指标数据,再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本指标体系中均采用正指标,因此将样本数据中最大的数值作为相应指标的年度基准值,得分保留小数点后四位。
二、工业设计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实证分析
(一)企业竞争力评价分析
通过依次对指标要素(三级指标)、评价要素(二级指标)的得分计算,最后得到杭州市各工业设计企业基本要素的得分以及企业竞争力综合得分,通过比较企业能力、企业资源、行业环境三个基本要素的得分以及综合得分情况,可以较客观地分析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并快速判断其中的优势企业以及发展前景。图1以2015年数据为例,分别描述了14家工业设计企业三个基本要素得分以及综合得分情况。
(1)从企业层面来看,1号企业的企业竞争力得分最高,同时其在企业能力、企业资源和行业环境方面得分均为最高分,特别是企业资源方面的表现十分突出,说明该企业的总体竞争优势较强。从折线图的几个下落的折点可以看出,7,11,14号企业的综合能力明显偏弱,特别是11号企业,在企业资源以及行业环境两方面的表现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企业能力是严重的短板,是导致其综合得分与其他企业差距偏大的主要原因。
(2)对比各企业在企业能力、企业资源以及行业环境的整体表现可以发现,所有企业在三个方面的竞争力表现差距较大,可以认为企业没有均衡各方面的发展。其中,企业资源方面得分表现最好,基本达到0.5,可以认为参与实证的企业在企业资源方面竞争力水平较高。企业能力方面则整体得分偏低。而企业能力包含了创新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发展能力以及盈利能力,这也说明目前杭州工业设计企业的自身内部能力有待提升,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发展能力较弱的问题,需要企业领导者加强企业能力方面的建设。行业环境方面,仅6家企业得分超过0.5。本次参与实证的企业来自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江干区、滨江区、萧山区以及富阳区、临安区等各管辖区域,虽同属于杭州市,但由于各地区发展水平、环境资源、市场需求情况、社会政策、文化水平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各企业在行业环境的得分会有不同,但总体上差异不明显。可见,提升企业在行业环境的表现,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二)年度指标对比分析
根据综合指数评价法对2014年与2015年杭州市工业设计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结果,分别从三个基本要素方面对比企业在两年中竞争力的表现,分别如图2,3和4所示。
(1)由图2可以看出,对比2014年与2015年的企业能力表现,2015年1,2,3,5号企业的企业能力排名比2014年有较明显提升;而6,7,8号企业在2015年的企业能力排名出现了倒退的情况。总体上看,2014年与2015年的企业能力变化的差异程度较大,说明各企业在企业能力方面的发展较为不稳定。同时,企业之间的得分差距比较明显:2015年的数据表示,表现最好的1号企业与11号企业的分值差距达到了0.4以上,说明企业的企业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2)由图3可以看出,对比2014年与2015年的企业资源表现,企业在两年中的得分差异变化较小,仅1号企业在2015年的企业资源得分有较明显的提升。结合两年整体的变化趋势,发现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差异变大。从得分情况上看:各企业的得分区间比较集中且总体得分较高,说明企业之间的差距较小,同时可以认为参与实证的企业在企业资源方面的整体表现较好。
(3)图4中,对比2014年与2015年的行业环境表现,11号和12号企业的排名降低较为明显;5号与10号企业的行业环境排名较上一年有所提高,其他企业总体上看在2014与2015年的排名基本保持稳定。比较各企业在行业环境方面的得分,同样存在得分差距较大的情况。可以推断,虽然地区的行业环境在两年内的变化较小,但不同地区之间依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对杭州市15家工业设计企业2014—2015年的企业情况进行竞争力评价分析,可以发现,竞争力差异最为明显的是在企业能力方面,差异最小的则是行业环境;两年间各企业的竞争力排名均有较大变化,可以认为各企业在这两年间的发展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以上数据可知,杭州市工业设计企业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竞争力优势较弱,其中在不同竞争力要素方面的表现存在竞争力差异较大、能力发展不平均的问题。
三、工业设计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相关建议
基于以上对杭州市工业设计企业竞争力评价的分析结果,直观展示评价体系中关键指标对杭州市工业设计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再结合杭州市区域发展特点,对如何科学有效地提升杭州市工业设计企业竞争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协调有利于强化企业内外竞争力的要素发展
企业自身能力、资源积累以及所处行业环境均对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各方面要素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其中,区别于一般企业对生产投入等因素的偏重,工业设计企业更应当具备对当前设计发展趋势、相关技术与理论现状、以及对各项合作学科融合的掌握与实际运用。创新设计、绿色设计、情感设计等当前主流的设计思想都要求工业设计企业具有充足的知识信息资源储备,才能在同类型企业中脱颖而出。因此,需要提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主要表现在对专利的掌握和保护;更新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复合型人才、团队的发展,制定工业设计人才评定制度;联合高校、研究院以及合作企业的专业团队,构建多元化的设计战略联盟;此外,积极参与国际性比赛、提升企业知名度、建立企业品牌形象,才能占领市场优势、科学有计划地整合行业资源,达到有效提升企业自身在设计行业的竞争力的目的。
(二)推进有利于工业设计企业发展的创新载体建设
鼓励和支持工业设计企业从以设计服务为主向技术转移平台、创业服务与创业投资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区域创新设计中心转化。继续强化工业设计企业在设计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支持和鼓励以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为重点,搭建协同式设计创新平台,加强设计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发展众创设计、众包设计、用户参与设计等新型设计模式,打造工业设计融合发展平台体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通过引导设计创新要素聚集流动,开展产业关键共性设计技术研究和设计大数据平台建设。支持产品数据的全数字模型化在工业设计企业的试点工作,推动工业技术模型数据库应用建设,建立开源工业模型数据库,鼓励工业设计企业和网络采集会员的年度数据形成数据库。加强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工业设计资源协作平台建设,推动设计与商业、科技、文化、资本的互动交融,促进科研、教育、知识产权与设计成果产业化的有机融合,加强设计资源的流动与合作。
(三)制订有利于保持企业竞争力的中长期规划
工业设计企业需重点把握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了解自身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变革中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和情况,洞察整体竞争力水平与具体因素中竞争力的发展变化,客观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及时调整企业战略规划。同时,把握行业环境变化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各种影响以及行业内其他企业的竞争力情况。有效制订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包括改善企业管理方式、制定企业资源配置计划、升级企业服务模式,保证企业可以顺利应对预知的风险,顺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发展。
(四)构建有利于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工业设计企业的发展直接体现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受到国家及地方政策与法规、行业发展环境、创新机制与保障机制的影响。因此加强企业所在的地区对于工业设计的多方面系统性建设,是推进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决定当地工业设计企业的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政府应当健全产业政策体系、密切部门分工协作、加强对工业设计的宣传,强力推进工业设计产业相关的发展进程,打造有利于工业设计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的同时,鼓励工业设计企业与制造业相关企业合作,通过建立工业设计产业园等方式促进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式发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知识产权协同应用和风险防范机制,从而鼓励工业设计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保证工业设计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