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风痰上扰证)的疗效观察

2019-02-10易晓净李乐军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29期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医证候眩晕

易晓净 李乐军

【摘要】目的 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风痰上扰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眩晕(风痰上扰证)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患者口服西药治疗,治疗组21例患者服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减少,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后循环缺血眩晕(风痰上扰证)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后患者的症状得以明显改善,说明中药治疗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后循环缺血;眩晕;中医证候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9..02

后循环主要给脑干、小脑、丘脑、枕叶及颞叶等部位供血的路径,临床将其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三部分组成。后循环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20%,疾病迁延不愈,患者常出现头晕、眩晕、视物旋转等症状,眼睛看周围物体易发黑,且视线模糊不清,身体难以站立平稳,感觉周围物体在旋转,患者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胸闷及耳鸣等现象[2]。临床多采用西药治疗,既方便简单,又经济实惠,西医长久服用产生的耐药性,使得疾病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中医将该种病症称为眩晕(风痰上扰证),认为疾病为风、火、痰、瘀及虚所致,疾病为本虚标实,如不及时加以治疗,会引发脑卒中,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2]。下面将40例后循环缺血眩晕(风痰上扰证)患者平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口服西药治疗及服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现具体报道内容呈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后循环缺血眩晕(风痰上扰证)患者,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眩晕(风痰上扰证)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中国后循环缺血》[3]判断,符合疾病诊断标准,患者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头重如囊、胸闷及肢体麻木等症状,符合眩晕(风痰上扰证)诊断标准。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患者口服西药治疗,治疗组21例患者服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其中,对照组男9例,女10例,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62.50±8.00)岁;治疗组男6例,女15例,年龄47~85岁,平均年龄(63.00±6.5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口服倍他司汀片(上海信谊九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2080,规格:4 mg),每日3次,每次6 mg,连续服用7 d。

治疗组: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药方为:天麻10 g、陈皮6 g、紫丹参15 g、川芎6 g、蔓荆子15 g、葛根12 g、玄参10 g、红曲米6 g及六神曲15 g,每日服用1剂,每日分两次温服,早晚服用,连续服用7d。

1.3 观察指标

选取眩晕、胸闷、肢体麻木及恶心呕吐等症状记分,观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0~4分,0分表示无症状,1分表示轻度症状,3分表示中度,4分表示严重,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减少,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后循环缺血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出现障碍的一种疾病,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如丘脑、脑干及小脑等部位血液灌注不足,导致患者出现眩晕症状。现代医学治疗此类疾病以纠正患者体内水电解质,使其保持平衡,口服西药治疗,叮嘱患者静卧休息,根据其症状对症治疗,使得患者的眩晕情况得以缓解,但西药治疗的远期效果不太理想,疾病容易复发,迁延难愈,因此,临床需要探讨彻底有效的治疗方式,使得疾病从根本上得以治疗[4]。

中医将后循环缺血归为“眩晕”的范畴,认为疾病由脾湿生痰、痰湿中阻、浊音不降、清阳不升引起,导致风痰上扰,历代医学专家都认为疾病与“痰”有关,该种疾病发病急,风性主动,善行数变,治疗的根本在于熄风定眩,化痰消瘀[5]。本次研究将临床上常见的风痰上扰证为主要研究类型,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药方中天麻具有平肝息风的功效,陈皮具有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紫丹参具有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的功效,蔓荆子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功效,葛根具有解肌、退热、升阳、透疹的功效,玄参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的功效,红曲米活血化瘀的功效,六神曲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根据患者症状,加减用药,能提高效果,有效缓解症状,以上药物联合使用,可达到熄风定眩,化痰消瘀的作用[6]。本次研究中,治疗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患者的眩晕、胸闷、肢体麻木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得以明显改善,患者疾病得以好转,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后循环缺血眩晕(风痰上扰证)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后患者的症状得以明显改善,说明中药治疗效果更显著。

参考文献

[1] 闫庆忠.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8,48(57):214-215.

[2] 杨 西.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型)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58(17):102-102.

[3] 魏中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急性发作期证候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96(16):122-124.

[4] 杨燕妮,杨思进.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7,68(01):130-131.

[5] 邓 华,张选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医体质分析[J].陕西中医,2017,71(8):325-326.

[6] 李媛媛.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风痰上扰型)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58(42):158-159.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医证候眩晕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0例疗效观察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后抑郁50例临床观察
常规针刺加四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33例临床观察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右归丸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口干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阴虚证候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
双唑泰棉栓联合中药冲洗、定君生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析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特征探讨
中医泽泻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