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评价

2019-02-10陶琴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30期
关键词:预防效果综合护理干预

陶琴

【摘要】目的 分析、阐述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旨在为找寻最佳的产妇产后出血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分析两种护理手段对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评价。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率等指标,各项数据,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产妇预后出血预防与诊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效果显著,可从源头降低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及时消除患者不良出血因素,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产妇产后出血;预防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0..02

产妇分娩期产后出血属于严重的产后并发症,是妇科常见疾病,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较大。产后出血的诱发因素较多,如软产道裂伤、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及胎盘因素等,所以,在产妇分娩期间,医护人员需对产妇身体情况充分了解和掌握,采取积极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对产后出血进行预防,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1]。本次研究选取100例产后出血产妇进行研究,对综合护理应用的效果进行观察,现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36岁,平均(28.67±5.23)岁,患者孕周38~41周,平均(38.5±3.9)周,初产产妇30例,经产产妇20例。自然分娩产妇22例,剖宫产产妇28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3~35岁,平均(28.91±4.16)岁,患者孕周为37~40周,平均(38.4±3.6)周,初产产妇29例,经产产妇21例。自然分娩产妇31例,剖宫产产妇19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做好产妇孕前检查,及早发现潜在出血诱因,在产妇分娩期予以护理指导与服务,产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为避免出血情况的发生,尽早给予临床干预。

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模式,(1)提供产前分娩指导,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与心理,指导产妇掌握分娩注意事項。(2)产程护理:第一产程:对产妇产程、宫缩程度、胎心音、宫口扩张等情况密切观察,督促产妇排尿,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第二产程:对产妇运用腹压的能力进行指导,保护好会阴,避免软产道损伤。第三产程:准确测量出血量,检查胎膜、胎盘是否完整,软产道是否裂伤。(3)产后护理,强化患者生命体体征监测,测量产后出血量,提供母乳喂养指导,及早开奶,使产妇保持良好良好心情,回病房后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避免发生尿潴留,影响子宫收缩。

1.3 评价指标

参考《产妇科学》标准开展,详细记录患者产后24h内的出血量,由科室制定满意度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表示。

2 结 果

2.1 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对比

产后出血量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率对比,观察组(6.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临床上,造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较多,尤其是二胎政策放开后,胎盘因素造成的产后出血明显增加,其后为宫缩乏力、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对产妇产后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2]。在对产妇产后出血治疗中,除了积极的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及对症治疗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也具有积极作用,可促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在对患者出血诱因准确分析的基础上,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手段,全面降低患者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升产妇预后质量。

在本文研究中,观察组50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产后出血护理中遵循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将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提供给患者[3]。产前,通过护理措施的应用,与患者及其家属密切进行沟通,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宣传具体临床分娩知识,促使产妇明确分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全面降低产妇不良情绪与心理[4]。针对患者不同的分娩流程,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综合分析产妇的潜在出血诱因,从源头降低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在产后,严格观察患者的生命体体征,刺激患者宫缩频率,消除患者不良出血因素,最终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产妇预后出血预防与诊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效果显著,可从源头降低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及时消除患者不良出血因素,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姜建兰.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情况观察[J].贵州医药,2018,42(04):496-497.

[2] 代 玲.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7):11-12.

[3] 高惠芬.预防性综合护理干预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2):60-61.

[4] 刘慧卿.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2):74-76+79.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预防效果综合护理干预
缩宫素联合欣母沛在瘢痕子宫产后出血
缩宫素联合欣母沛在瘢痕子宫产后出血
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和控制作用分析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
产后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
化疗性静脉炎采用湿润烧伤膏的预防效果观察
应用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综合干预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