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群化学习对于大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效果的实证研究

2019-02-10潘婷婷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34期

潘婷婷

摘 要 本文基于社群化学习理论,以“薄荷阅读”为例,对六名国贸专业的大三学生进行问卷、访谈调查和试卷考察,研究了社群化学习对大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作用,以解析其对大学英语课堂的启发。

关键词 社群化学习 大学英语阅读 实证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近年来,大学英语课堂偏向应试(四六级考试),以教师教授为主,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缺乏互动,教材选材陈旧、不贴近学生生活(如综合教程1的Unit 6 Civility and Good Manners、 Unit8 Gender Differences and Communication),故教学效果欠佳。笔者在授课班级(本院17级国贸专业3班)发现,一方面,课堂阅读局限于课本几篇文章,学生泛读量不足;依靠考试分数的激励机制落后,上课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英语阅读app异军突起,不少学生宁愿付费来获取知识,甚至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打卡坚持学习。

这些移动在线阅读产品种类繁多,营销手段高超,其中“薄荷阅读”占据了笔者学生朋友圈打卡分享的大片江山。这款产品主打每天10分钟,用100天读完英文原著。它的特点有二:一是个性化定制,在阅读课程开始前,让读者进行阅读能力测試,对其划分为四个等级(入门、经典、进阶和高阶)并推荐符合其能力的原著。二是社群化运营,带班老师组建微信群,在微信群与班级同学互动,督促学习,定期发布有奖游戏活动,并进行回访跟踪。

然而,它是否能解决传统英语课堂的弊端呢?据此,本研究以6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社群化学习这一模式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探索其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1理论框架

社群化学习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群体化学习。互联网时代下,各行各业的学习者由于共同的兴趣和需求,通过联网的手机应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媒介,主动在网络社群交流、共享、生成知识。

在网络社群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讲解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领者。学生不再是接受者,而是产品的体验者和开发者。首先,在班群中,“游戏化”手段让学员学习知识的过程变得丰富有趣。社群管理员(即班主任老师)让学员每天坚持在微信群里打卡,配合奖励机制,如连续打卡7天可参与抽奖,连续30天可得到一份小礼物。每天阅读十分钟的小目标逐渐积累为100天读完一本英文原著。这种化大为小的方法符合“用户全情投入的参与是移动学习产品进行知识传播的开端……获得一种沉浸式的使用体验。”

其次,定期举行的英语趣味知识游园会、看图猜词、单词接龙等活动让学员享受到交流和学习的快感,营造了一种可媲美现实课堂的氛围。学员能够在微信群畅所欲言,围绕原著讨论故事的发展,相互督促,生成、再造并使用知识。这种学习社交带动产生效仿效应,因为“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对方。”可以看出,相比其他学习方式,社群化学习的最大特征是一种开放、灵活,且相对平等的组织模式。

最后,网络虚拟环境不仅只是提供知识,更要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老师”,自我管理完成知识建构。

2实证研究

综上所述,笔者根据社群化学习理论,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考卷分析,对17级国贸专业的3名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进行考察,对照组为同班级的另外3名学生,试图探究社群化学习对其阅读水平的影响。

2.1研究问题

(1)实验组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有提升吗?体现在哪些方面?

(2)若问题1回答为是,那么高校课堂应该如何借鉴社群化学习来提升教学效果?

2.2 研究背景与对象

本研究在国内某独立学院展开。为控制变量,挑选了6名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并成绩均在中等(分别为510、512、526、506、514、520分)的学生参加实验,其中3名学生完成了一期薄荷阅读学习,其余3名不参与任何课外英语学习活动。六位均为女性、大三学生,目的是减少性别、班级变量产生的影响。

2.3研究方法与步骤

问卷调查用于调查实验者对薄荷阅读app及其社群化学习模式的看法,主要从词汇量扩大,兴趣提升,每天微信社群投入时间,阅读能力以及满意度这几方面分析。

访谈环节为单独约谈学生A/B/C,时间控制在每人1小时以内。访问她们参与一期课程后的主观评价,内容涉及:(1)你每天用于薄荷阅读微信班群的时间有多久?(2)你最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哪一部分?(3)你觉得你加入的微信班群的运营成功吗?为什么?(4)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类似的线上英语课程还是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为什么?

6名学生进行了三次线上阅读测试(批改网),学生A/B/C为参加薄荷阅读的实验组,学生D/E/F为未参加任何课后英语学习的对照组,时间为一期训练营即 100天。试题为难度一致的大学英语六级模拟题,以其结果作为学习效度的依据,分别在实验前、中,后进行。

2.4研究结果与讨论

表1是问卷调查数据。从中可见,除了(下转第241页)(上接第233页)一名实验者(学生A)对自身词汇量提升和学习督促作用不满意以外,其他参与者都对薄荷阅读的社群化学习持有正面评价。他们认为该学习方式比传统课堂更能激发兴趣,重难点突出,对自身的阅读能力有提升作用。

表2是全体实验者的阅读测试结果。参加了一期“薄荷训练营”的实验者(学生A/B/C)的六级阅读成绩明显提升,实验后比实验前进步了2-4分;而对比组的同学(学生D/E/F)则成绩波动不大,最后维持在原来的水平甚至有些下降。

访谈调查中,学生A/B/C表示平均每天投入线上社群的时间分别为15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学生A表示不太习惯使用微信群,只有班主任艾特全体成员时才会看群公告。学生B喜欢在微信群参加活动,如英语猜灯谜、单词接龙和群打卡比赛,享受赢取奖品的快感。学生C则表示自己不但热衷于参与班级学习活动,还经常在群里分享学习心得和讨论小说剧情走向,花费时间较多。她们一致认可社群学习的趣味性和碎片性,学习时间地点不受限,参与度较高。但也表示不会摒弃传统英语课堂,因为薄荷阅读的社群化学习模式仅仅依靠的是学习者的自制力,班主任微信随访监督力度有限。

3结语

社群化学习作为新兴事物,给广大英语老师提出了挑战。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样本较小,时间较短,实验数据不多,不能完全准确描述社群化学习对于阅读能力的影响。但根据笔者的数据结果,它有兴趣激发、化难为易、效果显著等优点。因此,如何向其学习,颠覆传统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设计任务型教学,使学生课内外都能主动学习,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是大学英语课共同面临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秦秀白,蒋静仪.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第二版)综合教程1教师用书[M].上海: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2014:168+232.

[2] 赵隽扬.薄荷阅读破局[J].商业模式,2018(05):68-69.

[3] 王志军,刘璐.社群化学习:“互联网+”时代成人学习新方式[J]. 终身教育研究,2018(06):62-68.

[4] 陈心眉.移动学习产品中的知识传播游戏化策略——以“薄荷阅读”为例[J].东南传播,2019(05):75-77.

[5] 查尔斯·霍顿·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M].包凡一,王源译.华夏出版社,1999:131.

[6] 李随霞.在线社会性学习过程研究设计[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