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究

2019-02-10李柯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带一路

李柯

摘 要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愿景既是经济战略,也是文化战略,对于中华文化的繁盛崛起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学公共英语课程兼有语言的工具性和文化的人文性并存的特点,无疑是大学生传承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最佳途径。本文旨在如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究,使学生在提升英语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好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進一步做到文化自信,拓展英语课堂的文化传播功能。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增强文化软实力能够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民族自信心。中国是世界唯一拥有五千年从未中断文明史的国家,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优势。介绍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史,增加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能加深“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为其他领域的深度融通奠定扎实基础。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全面铺开所要求的绝不仅仅只是经济层面的“走出去”,同时也是文化层面的“走出去”。“一带一路”的建设必须要语言铺路,语言人才先行,这就需要中国的年青一代加强自身中国文化底蕴,在语言的基础上逐渐培养起自身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助推“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开展与实施过程中,对外介绍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目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以讲解西方文化、英美国家概况等西方思想、价值观为主,对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化介绍反而很少,这将不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大学公共英语作为复合型跨文化应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担着“一带一路”建设人才输出的重要使命,因此,加强传统文化的融入是一项无法回避而紧迫的任务。

2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在传统文化输入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应将自身的文化育人功能体现出来,充分发挥其在学生就业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现阶段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未能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引入与讲解,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母语文化缺失,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的问题。现阶段,高校英语教材的选材普遍较为陈旧,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教材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介绍很少涉及,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新兴产业、科技、文化等内容也没有相关阐述,很难满足我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及日后实际工作的需要。换言之,目前英语教材的编写在对西方文化的“拿来”方面笔墨过重,而忽略了对其的辩证整合及中西方文化对比,对我国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更为鲜见,因此,学生很难系统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和资讯。

(2)教师的问题。当前,大多数英语教师的文化意识不能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概括来说,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在教学方面注重语言形式学习,将教学重点放在语音、词汇、语法、翻译等语言知识方面,忽视了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二是普遍缺乏校外工作实践经历,尤其是涉外工作经验不足,对“一带一路”相关信息了解不充分,教学缺乏针对性,无法对学生的实践锻炼和就业提供专业指导。若长期仅从教材或四六级通过率入手,将不利于跨文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3)学生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各种西方思想价值观涌入中国, 在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中掀起了一轮新的学习西方的热潮,“西化”仿佛成为一种时尚。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比较滞后,且方式简单粗暴,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不高,部分中国大学生对西方文化充满好奇甚至崇拜。对传统文化的不熟悉,使得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不强,意识不到了解传统文化的必要性。这种循环往复的情形,造成学生除非面对应试压力,否则不愿意主动了解本国传统文化。

(4)外部环境的问题。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充满了浮躁与功利,即使在高等学府,也无能幸免。对大多学生而言,学习成为一种追逐名利的手段,一味追求短平快的学习效果,如怎么快速通过考试或怎么样才能拿到奖学金,而并非学习本身。以至于有的学生惰于研读传统文化,认为读经典名著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无用功,有时间则会选择快餐文化,追剧或浏览网络小说,少有之能够凝神静气地阅读传统文化类书籍。

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途径及策略

3.1完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大纲,改变考试模式

首先,完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大纲成为改变现状的关键。教学大纲是实施教育思想和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也是学校进行教材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大纲除涵盖原有知识能力外,还应当列出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围、内容、词汇、价值观以及这些传统文化对应的正确英语表述;其次,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大学英语考试也应该就内容做出改革。大学英语考试是大学生们学习的指路标,因此各种大学英语考试的考试内容可以在考查教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考查,考核方式应多渠道、多元化,引导学生树立更正确的学习方向,培养学生双向化的交流技能,在日后各种场所中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加大英语教材建设力度,整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找到中西方文化契合点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它的选择和编写是对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针对眼下英语教材被西方文化所主导的现状,加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急需引起重视。选材内容上,首先可以考虑选取传统中华文史经典作为基础;其次,可以进一步扩展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热点问题、国际形势等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矫枉避免过正,在把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教材中要注重中西方文化对比和互补,找准融合的切入点,顾及二者的平衡,既要保证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的数量与质量,又要兼顾英语教学的标准,将文化自信的树立落到实处。

3.3增强大学英语教师文化输出的能力,转变教学模式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教师则是实现目标的具体执行者。首先,英语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学习,学校的培训、进修或研讨会来丰富自己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如果授课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积累比较薄弱,在英语教学中要融入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就非常被动牵强;其次,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展开、教学评价的参考标准等方面有机结合,变革教学模式。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主动增加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设置,例如增加相关听力材料和阅读材料、以大型传统节日为导入等,引导学生探寻材料背后的文化内涵;再次,英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超星网络平台、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网)、慕课、微课、學习通app、翻转课堂等多种手段丰富教学方式,来弥补教材更新慢,趣味性差的缺点,使英语教学真正的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融入到我们的文化中,变单一的课堂应试教学为多向的混合应用型教学。

3.4培养学生的文化学习意识,拓展文化学习的途径

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端正学习英语的态度,激发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人翁使命感,首先,学校及授课老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交流氛围,可以举办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竞赛,比如以优良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作文大赛等,以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其次,鼓励创建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社团,以英语为载体,研究中国的饮食、服装、风俗、技艺、体育项目等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再次,可以为学生建立英语双向交流平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到外企去锻炼,到旅游地去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等,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学生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了解、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

4结束语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是以习近平为中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而提出的国家战略,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对外交流的重大战略,对新时代的青年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层面,科学理性地审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结合当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英语教材和教学的改革,让学生接触到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更加全面的文化熏陶,使大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提升的同时,实现高层面的思想文化认识,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培养复合型跨文化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DB/OL].http://www.gov.cn/xinwen/2014-10/15/content_2765682.htm,2014-10-15.

[2] 周麦成.文化传承导向下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版),2015,34(04):184-186.

[3] 徐贺兵,赵鹤.“走出去”战略下大学英语课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1):89-92.

[4] 彭熠,赵惠君.“一带一路”倡议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文化传播功能拓展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7(03):83-91.

[5] 井琳.“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英语广场,2018(10):96-97.

猜你喜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带一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