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宫城话沧桑

2019-02-10常忠魁

雪莲 2019年12期
关键词:赵王赵氏邯郸

常忠魁

太阳笑眯眯地把温暖洒在邯山区西部的赵王城遗址公园,和煦的春风倾情抚摸着公园内的绿树花草,亲吻着每一处历经两千多年风雨沧桑的黄土地。阵阵春风兜着古城遗址围转,袅袅娜娜越过虚无缥缈的城头,穿越时空,好似从遥远的战国吹来,像是在告诉你什么秘密,久久萦绕、不忍飘去。

我尽情地敞开呼吸,呼吸一口强盛的赵国历史天空中吹来的气息。闭上眼睛,脑海里即是被战火焚烧而饱经沧桑的古城墙,沉默坚守的残垣断壁,每一块青砖残瓦裸露着断臂,在不屈地喘着粗气,高呼着、拼杀着。惊叹中睁开双目,但见每一抔黄土绽裂着,像是竭力地张开着古老的嘴巴,争相与我对话,又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2300年前发生的战争。

赵王古城作为春秋战国时代的产物,建造的城池威仪天下。现在,这座城池因残暴的秦王嬴政挥之一炬,在惨痛的颤抖与痛苦中倒下,在冀南的黄土地下躺了两千多年的时光。如今被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是有着历史承载和现实意义的。如果说它美丽,就在于它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和特殊的年代,天下出了个独特的英雄国王——武灵王赵雍。赵王城之所以叫赵王城,更是一段变革创新、捍卫热土、抗争强秦的不朽历史战歌和激荡心弦的豪迈壮歌。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赵氏以晋国异姓大夫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通过赵衰、赵盾、赵朔、赵武、赵成几代人的努力,赵氏由一支普通的异姓大夫逐渐成长为拥有封邑、掌握晋国政治实权的强大集团。

春秋战国时赵国系由赵氏创制,赵氏一族远溯五帝,通变三代。与秦共祖,厥后二分,日暴发达,得封邑,任正卿,执政弥久,宗族由强,为赵氏立国奠定基础。

三国分晋后,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建王城于此,历经8代国君,前后计158年。该城址由西城、东城、北城三个小城组成,平面呈“品”字形。西城近方形,边长1420米,四面城墙保存完整,残高3—8米,内有5座大夯土台。位居中部偏南的龙台,是赵王城的重要建筑,台基东西265米,南北285米,高16米,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王宫基址。

赵王城亦称赵都宫城,位于邯郸市西南的邯山区区域内,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战国古城址,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公园内有赵王城博展馆,于2017年6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布展面积3300平方米。该馆是赵王城遗址公园标志性建筑,展览定性为以展示赵文化为核心的主题展馆,用历史的文化符号和现代理念相结合的形式,集中展示了赵国历史文化演变和经典故事。该馆力争建成邯郸乃至全国研究展示赵文化基地,创全国一流战汉文化的优秀博展馆。

邯郸的美名,因武灵王赵雍首推胡服骑射而名扬九州,声斐四海,此乃华夏改革之第一人也。有道是:赵武灵王,建树功勋改革篇,由弱变强疆土宽。败林胡、克楼烦,开辟云中灭中山。可惜遗恨沙丘患,一代英名终不还。壮志难酬萧墙乱,山寺晚钟伴愁眠。一代国王威震九州,因祸起萧墙含恨而死,怎不让人扼腕长叹!

古城邯郸的城头镌刻着融入到中华血液的1580多条邯郸成语。寻根刨底,溯古探源,前往邯山西南区域,就是名闻华夏、声斐中外的赵王城遗址。

这是一座辉煌的建筑群,面对早已被历史长河湮灭了躯体而雄风犹在的城池,你会觉得它是非常真实、非常清晰地站在你面前的,你会收获许许多多的联想和感慨,注入许许多多的鲜血和精神的力量。就像祝勇先生在另一个城池所说的:“很像是一幅画,画家的最妙的一笔往往是他还没有画出的一部分,但是他已经把它藏在自己的笔墨里,在花木山石之间,呼之欲出”。虽然赵王城只是一片荒土龙台地基,但对于这座已经消失了两千多年的赵王城,它的地气一直在氤氲盘旋,一直藏在每个赵人后裔的心里。她的生命基因以永不消失的强悍和旺盛澎湃在我们的血液里,或蛰伏浅吟或酣畅淋漓,让我们沉浸在无法割舍的赵文化的源脉里,乃至今天都仰望着她的燕赵背影,赵氏气派。

赵王城城池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她不像世界上大多数城池四四方方的,而是用一个小城带动一个大城,大城和小城分别称赵王城和大北城,大北城是平民百姓和工匠居住的地方,赵王城是王公贵族居住的地方。

诚然,赵王城没有故宫富丽堂皇、雍容典雅的气派,更没有现代一片片耸入云端的水泥森林之巍峨,但是,你沿着时间的隧道往回走,走进战国时代的赵国,闭目遐想,在大北城百姓低矮的小房子的西南方向,突然矗起一群宫殿,那是一种怎样的震撼呢?当时,不仅仅平民百姓对赵王城是仰视的,连那些浪漫文人也是仰慕的,三国时著名文学家刘劭的《赵都赋》,是这样来形容赵王城的:“百里周回,九衢交错,三门旁开,层楼疏阁,若翔云之将飞。立从台于少阳。”由此可见当年赵王城的恢弘气势。

平时,我多次走在家乡邯郸赵王城遗址公园,漫步在荒草野花簇拥的幽幽古道,尽享着古赵邯郸两千年文明的春风沐浴,聆听着黄土地上大小不一的坚硬的土坷垃之间的对话。在幽静沉寂而又喧哗不休的土坷垃之间,在荫翳蔽日的佳木枝叶的摩挲中,我听到了赵王在地底下发出的骑射改革之呐喊,听到了将士们捍卫热土的刀剑拼杀的铿锵之声,听到了进军的号角和战马嘶鸣。

余晖脉脉时,你披着迷人的霞光,伫立于宫城遗址前,品味这位历史老人的沉重呼吸,聆听那潛藏在地底的浑厚声音,与这位两千多年前的邯郸老人神交和穿越握手,你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你已经站在了英雄的臂膀上,你不觉得你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古赵邯郸人而自豪吗?不觉得当年胡服骑射的赵王改革精神又回到这方热土了吗?创新驱动、使命担当,不正是现在邯郸人民奋斗实干的精神特质吗?不正是胡服骑射改革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吗?

只要你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走进赵王城,接近这里的一草一木,你就会听到当年的声音,就会嗅到战国泥土特有的味道——温湿和暖、朴实厚重。这里的泥土融着赵都将士的血脉,也包蕴着知难而进、砥砺前行的邯郸人民的奋斗精神。

赵王城遗址包裹着无数鲜活的生命,虽然他们的肉体早已成了尘埃,但是他们精神的绿意正在城池里蔓延、成长。

作家王克楠曾说:“赵王城的黄土是会说话的。夜深人静时,遍地都是嗟嗟切切的声音。”真的,不信?请你静下心来,你就会聆听到树叶摩挲的对话,有坚硬的黄土坷垃互相碰撞的酝酿,更有一种奇妙的听不清什么内容,但确确实实是融着泥土香的、土声土气的邯郸方言的含混声音。这是一种神奇的声音,这声音,孕育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唤醒了巍巍太行东麓、滔滔滏阳河畔沉睡的村庄,唤醒了两岸的青山绿水。这一粒粒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坚硬的黄土坷垃,是古赵勇士们的精神和血脉的凝聚,更是现代邯郸人牢记使命的力量铸魂。那龙台,那曾经辉煌无比的遗址,正是2300年前的刚劲有力臂膀齐心协力的基础夯实,“九层之台始于垒土”,才有了厚重沉稳、坚实有力的地基,辉煌富丽的宫城,成为雄壮威武的强盛符号,成为两千多年以后古赵邯郸的文化名片。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一切终归都要消失,化为尘埃。王克楠老师写到:“能永恒存在的是精神,是阳光。是照在赵王城遗址的阳光;阳光以自己的无法代替的魅力照耀着昨天的赵王城,也照耀着今天的赵王城遗址,当然也会照耀着即将克隆出来的新赵王城。”

我再次怀着敬慕的心情凝眸赵王城遗址,再次聆听着潜藏在地底的浑厚声音,虽然我不是第一个和古代的英雄们进行时空对话、相拥,但是我知道我是虔诚的,敬仰的。

已近黄昏,斜阳轻照,春风悄悄地变得更加温馨轻柔,尽情地抚摸着赵王城遗址上的每一片泥土,这时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每一块青砖璃瓦在阳光下闪烁着、呈现着金碧辉煌的富丽景观,还有一排排炮台和箭楼,一排排威风凛凛的手持长枪大刀的勇士。此时,你一定会融入在里面,在辽阔的冀南大地上,一条长龙似的弯曲盘踞的,连接赵王古城和赵王阅兵台丛台阁的厚重庞大的空中走廊,此时给人以一种多么大的自豪和空前的震撼。这座两千年的赵王古城,其实根本就没有消失,就时时存在于每个邯郸人的心里,丰富着燕赵大地千年文明的精神内涵。

巍巍太行山巅漂浮着一抹历史的祥云。温暖的斜阳,映照着沧桑龙台的每一寸泥土,映照着古赵邯郸生生不灭的璀璨文明。

猜你喜欢

赵王赵氏邯郸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首届“赵王杯”全国小小说征文启事
邯郸在哪里?
赵王骨折
《赵氏孤儿》的改编与创新——从元杂剧到电影
A new species of the Southeast Asian genus Opisthotropis (Serpentes: Colubridae: Natricinae) from western Hunan, China
清代邯郸教育
赵氏的祖先造父
邯郸-电镀厂主非法排污获刑
三破邯郸梦 三出陇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