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叶西风尽流年叹黄昏

2019-02-10舒羽

摄影世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测光取景器单反相机

舒羽

德国福伦达公司有个看似矛盾的特点:一方面,它在相机设计方面敢于大胆革新,经常有惊人之举;另一方面,它在追随摄影技术发展潮流方面叉极为保守,经常在新技术被其他品牌广泛应用、占据了相当市场后才后起直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局面。比如19世纪末期,美国柯达公司认识到胶卷对相机小型化的重要意义,率先开发出折叠相机,其他一些公司也紧紧跟上,迅速占领了便携机市场,让一直还沉迷于中画幅相机领域的福伦达十分被动,不得不调整策略,到20世纪初期才转移开发重点,争夺已经被瓜分了的便携机市场。又比如1920年代,在以徕卡为代表的35毫米相机开始普及时,福伦达又是迟迟没有引起重视,直到一大批德国和美国公司已经盘踞35毫米规格相机市场多年以后,才在1937年推出自己的第一台35毫米相机。由于二战迟至1945年才正式上市,让对手牢牢地占据了市场,丧失了很多发展的机遇。

福伦达在开发单反相机时,同样已经相当落后于潮流。当时不用说单反相机的开山鼻祖爱克山泰,就是连战后东德、苏联和日本相机都已经在这个领域站稳了脚跟。福伦达在欧洲的竞争对手蔡斯伊康早在1954年就推出了Contaflex单反。可以想象,福伦达的高管和设计人员们在手中拿着对手们精美的单反相机时的复杂心情。在形势的逼迫下,福伦达才开始单反相机的研制。虽然这时的福伦达品牌已经在蔡斯伊康集团管理之下,但是它保留了部分产品开发和生产的自主权,相机设计部门仍然独立,基本上还能够按照原有的产品开发路线推出福伦达品牌的产品。

Bessamatic系列

1959年福伦达推出了首款单反相机Bessamatic(图01)。它的竞争对手是蔡斯伊康的Contaflex和柯达的Retina Reflex单反相机。这款单反相机配备Color-Skopar X 50mm F2.8口径标准镜头,裂像对焦,采用Synchro-Compur叶片快门,最快速度1/500秒。相机有延时自拍功能,有硒光测光表,在取景器内能够根据测光数据调节光圈和快门。机身外置冷靴,专用的旁侧取景器能够自由地将平视取景改为俯视取景或侧面取景。最开始推出的配套可更换镜头有3只:35毫米、135毫米定焦镜头和36-82mm F2.8变焦镜头,1960年又推出了100毫米的中焦镜头和素质优异的Septon 50mm F2.0镜头(图02)。

毫无疑问,Bessamatic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尤其是能在取景器内看到测光结果,并手动调节相应光圈速度的设计比其他品牌早了好几年。蔡斯伊康同等水平的Contalflex系列Super B相机到1963年的Supe才实现这一功能。而且福伦达的镜头是整体更换,比起Contalflex的只更换镜头前组适用范围上有更大优势。

1962年,福伦达推出了Bessamatic的改进版Bessamatic豪华型(图03)。与第一版相比,豪华型相机的最大特点是它在机身正面那突出的“小鼻子”。它实际上是一个T形反射窗口,能够将镜头前端的光圈和速度数据反射到取景器上方。这样,拍摄者在眼睛不离开取景器的情况下就可以调节光圈和速度了。豪华型表面处理上也更为考究,机身镀铬更加明亮,突出了Bessamatic商标字体,相机的整体重量也略有增加。

1964年,福伦达推出了Bessamatic经济型Bessamaticm(图04),这是一款简化版的Bessamatic,取消了测光表,取景器中也看不到镜头数据,用更为简单的全屏对焦代替了原有的中心裂像对焦,同时配备了价格低廉的Color-Lanthar50mm F3.5口径3片镜头和SynchroCompur X快门。虽然更低的成本降低了售价,使得带有低配镜头的经济型套机价格只卖到豪华型的2/3甚至一半,但是降低了技术标准,也打击了潜在购买者的购买欲望。经济型相机的销售结果证明了福伦达这一低配策略的失败,与购销两旺的普通型和豪华型超过20万的销量相比,经济型只售出了不到1万台。

1967年福伦达推出了最后一款Bessamatic CS型相机(图05)。这是这个系列中唯一应用了通过镜头测光(TTL)的机型,取消了原来镜头上方的硒光电池窗,将这个位置改为型号铭牌,同时它也是一个能够开启的电池仓(图06),用一枚纽扣电池为CdS测光装置供电。这款相机也是系列中唯一带有固定冷靴的机型。Bessamatic CS型相机推出时技术上已经不再先进,不仅有Ultramatic CS在先,而且早在1964年时日本的Pentax Spotmatic型相机早已应用相同技术,并且各项技术指标都优于Bessamatic CS型,加上其他竞争对手在技术指标和市场占有率方面的挤压,CS型并没有取得很好的市场业绩,到1969年只有22000台的销量。

福伦达虽然在Bessamatic系列上竭尽全力,在开始阶段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技术上并没有突出之处。相机采用的叶片快门在最高速度方面有局限性,很难突破1/500秒。它的测光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落后,使得这个系列和稍后开发的Ultramatic系列在技术上被日本和其他欧洲品牌的相机全面超越。到1960年代中期,这两个系列发展的末期时,福伦达的设计部门失去了独立设计权,与蔡斯伊康公司的设计部门全面合并,这两个系列所有的相机和镜头都停止了生产,福伦达单反相机和镜头技术全面融入蔡斯伊康公司新的lcarex系列,这个新的系列无论从外观上还是从内在技术上都更具有蔡斯伊康相机的特点。

Ultramatic系列

在Bessamatic销售正劲的1962年,福伦达除了推出Bessamtic豪华型,还并行推出了另一台新的相机——Ultramatic(图07),这台相机从外形上看与Bessamatic系列相机没有重大的差别,只是增加了硒光电池板的面积。新相机在制作方面更为精细,外形更加具备流线型特点,明亮的镀铬机身简洁大气,机身正面是一个大大的硒光电池窗,各项控制功能尽可能都融入相机内部。这台相机在Bessamatic系列基础上对内部功能做出了重大的改进,这也是福伦达启用新的系列名称的主要原因。Ultramatic相机采用了速度优先的自动曝光系统,能够选择全自动或半自动操作,同时具备手动功能,在相机的取景器中能够同时显示预先选定的速度数值和相机自动设定的光圈数值。相机还具備反光镜自动返回功能,避免了以前相机拍摄后眼前一黑的现象,这一功能使得相机能够进行快速的连续对焦,因为取景器中的景象始终是明亮的。

全新的自动功能也造成了新的问题。新增加的自动曝光系统和反光镜自动返回功能使得快门结构变得异常复杂。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要同时完成打开和收缩光圈、按照设定速度启动快门、反光镜抬起实施曝光和准确回落等动作,在极为狭小的叶片快门组空间中实在已经达到了设计的极限。造成的结果是Ultramatic的快门经常出现故障又很难修复,这个问题从相机推向市场那一天就一直困扰着厂商和消费者,而且很难在短期内找到解决的办法。在今天,从相机收藏品市场上如果能够找到一台快门正常工作的Ultramatic得用幸运来形容。相机收藏者们的结论是:对于这台机器的快门还是尽量少用,不然,可能你很快就要付出不菲的快门修理费用。

1965年,福伦达在Ultramatic基础上又推出了新功能的CS型(图口8),将原来硒光电池自动测光联动功能改为CdS测光系统联动,取消了机身正面的硒光电池窗,电池舱改在机身背面取景器旁边(图09)。此前,反光镜自动返回功能是造成Ultramatic快门故障的主要原因,由于难以得到解决,福伦达在Ultramatic CS上采用了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取消这个功能。

Ultramatic和Bessamatic系列配套镜头

福伦达为Bessamatic系列以及紧随其后的Ultramatic系列前后共生产了10种、12只定焦镜头,焦距范围从35到350毫米,涵盖了从广角到超长焦的各个焦段,可以说是福伦达有史以来最全的镜头阵容了(图10)。到这个系列相机和镜头销量开始下降时,还为35和50毫米配套镜头推出了更近对焦距离的改进版。

在这两个系列的配套镜头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那支著名的36-82mm F2.8变焦镜头(图11)。这是世界上第一只用于单反相机的恒定F2.8大光圈变焦镜头,镜片数量达到了14片。其变焦范围和最大光圈在当时无人能及,从广角到中焦模式的自由切换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的注意力,这只镜头为Bessamatic系列增色不少,很多人为此选择福伦达品牌。

此外,福伦达还专门研制了可用于其他品牌单反相机的特别型号。我们在福伦达推出这款镜头时附带的说明书中了解到,能够与这款变焦镜头匹配的品牌有Exakta、ALpa、Edixa、Pentacon和Praktica等。由于这些其他品牌相机的接口不同,这些专用镜头也要特制不同卡口,而且还要改变镜头结构,以适应帘幕快门的需要。福伦达为了推广这款变焦镜头可谓是不惜工本,也充分说明了它对占领其他品牌既有市场的自信和决心。

Uttramatic和Ultramatic CS构成了一个新的系列,这个系列能使用Bessamatic系列的所有镜头,但使用自动功能时可能出现曝光不足的现象。为此,福伦达在后期的配套镜头上增加了一个凹槽,槽内的有一个金属片,能够配合Ultramatic系列相机准确曝光。这种镜头底部接口的四个小螺丝中的一个上面涂了黄色油漆(图12),以便与其他镜头相区别。所以在选择Ultramatic的镜头时,一定要挑选底部带黄色螺丝的那种。如果只有不带黄点的镜头,使用时最好用手动模式。

在这个系列配套镜头中,Skopagon/40mm F2.0镜头格外引人注目(图13)。这只镜头9片6组的设计极为复杂,镜头重量达356克,是前两只镜头的近3倍。它的装饰精美,镜身带有黑色蒙皮,金属镜圈闪亮和磨砂电镀交替,显然福伦达的目标是为Ultramatic系列打造出一只杰出的镜头。这只镜头的价格也很昂贵,1961年推出时在德国的售价是440马克,在英国的售价高达81英镑,比这个系列其他镜头高出一倍。对于消费者而言,用同样的钱配备一套更为完整的镜头系列似乎更为明智,因此很少有人对这只准标准镜头感兴趣,人们宁可购买35和50毫米两只镜头,或者将有限的资金投入更长焦距的镜头,也不愿意在一只镜头上过于破费。然而,在推崇“物以稀为贵”的收藏品市場上,这只当年销路不畅的高价镜头的价格一路攀升,今天有人愿意以超过人民币万元的代价来品尝一下纯正的“德国味道”,而它不俗的表现也每每让慷慨解囊的镜头控们觉得物有所值。

超长焦距镜头Super-Dynarex350mmF5.6的同样数量稀少(图14)。这只镜头为了超远距离的拍摄配备了超大口径95毫米的前组镜片,最近对焦距离为28米,镜简(包括遮光罩)长0.29米。庞大的镜身已经无法让相机保持平衡,不得不将相机三脚架的支撑点设在镜身上。这只镜头在1965年推出时在德国的售价高达754马克,在英国的售价为169英镑,已经大大超出相机机身价格。当年能够将这只镜头收入囊中的人不仅需要有力的资金支持,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它连接到机身后的总重量已经高达2.7公斤,为了保证相机稳定和安全,需要配备足够巨大的三脚架。

lcarex35系列

1965年,在蔡斯伊康公司将原来福伦达和蔡斯伊康两个独立的产品设计部门合并以后,又为福伦达品牌专门定制了一个新的单反系列——lcarex35系列。为了确保蔡斯伊康自有品牌的Contarex已经占据的高端单反专业市场和Contaflex单反系列在业余摄影市场的地位不受影响,这个新系列被定位于蔡斯伊康公司单反相机中的中端,主要面对的是摄影爱好者中的高层和部分专业摄影师,从技术标准和价格水平上都处于中间档次,用于弥补前两者之间的中端市场需求。

即便有了明确的定位,蔡斯伊康公司还是希望逐步降低福伦达品牌的影响力,以减少对于蔡斯伊康自有品牌的冲击,在进行产品营销时也不惜对福伦达品牌形象做出重大颠覆。lcarex 35系列相机最初推出时,相机的商标不再使用福伦达原有的花体商标,初期直接使用了蔡斯伊康商标,后期改为专门设计的ZEISSIKONGVOIGTLANDER(蔡斯伊康福伦达)新商标。在这块小小的铭牌上,ZEISSIKON在上,VOIGTLANDER在下,之间用一条横线隔开,密密麻麻的20个大写字母几乎占据了标志的全部空间,既不醒目也缺乏美感(图15),体现了蔡斯伊康公司既想利用福伦达的品牌叉不愿意让它占据主导地位的矛盾心理。新的蔡斯伊康福伦达标志虽然将福伦达放在蔡斯伊康之下,但是这个新品牌的广告语却是:Because the tens is so good(只因镜头如此优秀)(图16),攫取福伦达品牌形象中最精华部分的目的昭然若揭。

这个系列相机摒弃了原来福伦达相机的传统特点,无论从外观上还是结构上都更像蔡斯伊康相机。福伦达相机传统的椭圆形机身被改为蔡斯伊康特色的八棱形机身。叶片快门改为帘幕快门,最高快门速度从1/500秒提高到1/1000秒并大大降低了快门故障率,并启用全新设计的镜头接口。

lcarex系列型号包括lcarex 35和Icarex35S,可更换镜头又有BM和TM两种不同接口,机身分为可更换取景器和固定取景器两种,可更换取景器又分为俯视取景器、棱镜取景器和带有CdS测光棱镜取景器等不同种类,可以根据需要更换7种不同的对焦屏玻璃。根据蔡斯伊康官方目录,lcarex的机型主要分为8种,如果加上少量全黑色机身和带有Pro标记的,一共有十几种不同的变型(图17-23)。

lcarex 35系列的配套镜头中由于镜头的TM和B M接口不同而增加了好几只新的品种,一共有14种之多,这其中有7种沿袭了福伦达Bessamatic和Ultramatic系列配套镜头的基本结构设计,并延续了原有名称,但是在镜头压圈上原来Voigtlander的品牌标志都换成了Carl Zeiss。而且由于采用了新的快门系统和镜头接口,所有福伦达基于叶片快门设计的单反配套镜头都无法用在新系列相机上,这对于原来使用福伦达Bessamatic和Ultramatic单反相机及镜头的用户们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1966年开始,蔡斯伊康所有宣传册中都不再單独宣传带有福伦达商标的机型,福伦达品牌被融入了蔡斯伊康的整体之中。

从1960年代中期到1970年代初期,蔡斯伊康公司的日子开始变得愈发艰难,对已经是囊中之物的福伦达品牌也毫不留情,取消了它独立研发的权限,那个曾经高端的福伦达终于被泯灭于无形之中,只剩下“福伦达”这个名称。然而,当蔡斯伊康不遗余力地将福伦达品牌置于绝境之时,它自己的路也走到了尽头,1971年,蔡斯伊康公司正式宣布破产。

蔡司伊康公司破产后,福伦达的故事还没有完。1972年,由禄来公司参与的新福伦达公司成立,继续生产相机。1981年,禄来公司破产,福伦达股份有限公司被Plusfoto公司收购,1997年又被日本确善能公司(Cosina)收购,开始生产Bessa系列机械胶片单反相机和旁轴相机,以及徕卡M39螺口镜头。由于物美价廉广受欢迎,使这一德国经典品牌得以延续。

猜你喜欢

测光取景器单反相机
美海军巴丹号航空母舰上的地面作战监视系统取景器
经久不衰的光学取景器
有缩小镜吗?
不同种手机测光类软件在林业中的试用探析
数码单反相机取景器的选择应用
相机探秘测光指南
单反相机巧防尘
数码相机的测光及其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