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个教育”提升师德水平

2019-02-10顾艳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34期

顾艳萍

摘 要 师德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从业之要。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对于师德师风建设高度重视,对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现现代化教育提出较高要求,指明了新时代中师德建设的方向,充分貫彻党十九大的精神,表明立德树人是建设师德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理论教育 典型教育 活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

以往师德建设中,人们直观反应是依赖完备化、系统化的教师道德体系约束教师行为,但若仅限于此,则无法实现师德建设长效发展。因此,可将师德建设分为制度约束与教师自觉两部分:制度是师德建设的规范与框定,属于显性、普遍的存在,而教师自觉立德修身,则是隐性、个体的存在,将两者有机统一,才能实现“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立学、以德育德”。以下为本文提出的师德建设方法:

1坚持理论教育

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教师必须是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心中有大爱,才能让学生信服信赖,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信念教育。新时代加强师德建设,应当从加强教师党支部及党员队伍建设出发。这要求我们将从严治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及党员之上,以党的政治建设为自身发展目标,学习理论知识,将习近平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避免形式主义,充分发挥党支部教育监督管理及宣传引导的作用,组织教师党员实行集中学习结合个人自学的模式,明确学习目标及要求,可通过诗歌朗诵、讲故事、讽刺小品等方法,掌握政策理论,提高学习水平。

教师理论教育中,应当学习习近平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教育观、历史观、文化观、国家观,教师需要充分认知我国教育辉煌成就,立足于中国大地,弘扬发展爱国主义精神。可组织教师上团课、党课,到烈士墓与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牢记“立德树人”理念,以创新思维提出新型思想教育模式。

日常中也不能忽视师德教育,可从两方面出发:一是自觉内化完善个人品德,有机结合教师职业道德与个体思想品德,塑造人格魅力,在岗位中实现爱岗敬业的本真追求,升华自身品德;二是做到“公德善心”,教师不应该“两个人不闻窗外事”,而是需要关注社会变革、切准时代脉搏,以“大先生”的理念要求自己,具备社会责任感与奉献意识,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与涵养者;三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筑建精神家园,成为引导学生的精神道标。

2坚持典型教育

学校若是想要跻身先进行列,则应当具备一支“名师”队伍。名师是指敬业、精业、勤业、乐业的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想敬业、工作干劲、育人业绩、业务水平,受到学生广泛欢迎的教师。而自觉目的性作为意志行动的重要特征,师德建设的落脚在于让教师在岗工作中自觉践行师德,做好教育教学,构成和谐稳定的教师集体。因此,可为广大教师树立榜样,制定师德标准,从而有效促进师德建设。

树立典型,建设师德可从以下两点出发:

(1)榜样力量调动教师进取心。评选表彰优秀的先进教师,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宣传先进事迹,为师德建设构建出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立学、以德育德”,推动师德建设工程。并通过加强典型引领宣传,组织教师观看于漪、欧阳代娜、李吉林等先进教师事迹,挖掘身边的先进教师事迹,启发教师见贤思齐。还可以推荐教师阅读可充分展现教师风貌的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分层次、成系列的对教育行业中的典型进行宣传,讲解有关师德的古诗,让榜样力量成为教师实践目标。当完成培训后,组织教师将工作与实际相结合,以高尚师德行为为依据,撰写心得笔记,寻找自身差距与提高空间,明确今后工作的目标。并为教师提供交流平台,有利于交流读后感与观后感后,教师能够更加准确的找到自身角色定位。

(2)警示力量约束教师行为。各级党组织应当通过警示教育会、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基地等方式,做好教师师德建设的警示工作,避免教育形式化。各个教师也应当认真参与,对于自身错误主动反思整改,实现“以案促改”。通过有效的责问,加强管党治党的责任,落实“四有好教师”的要求,涵养积极健康的师德建设,从而确保通过警示力量,让教师自觉约束行为,强化以案促改”工作,实现师德建设。

3坚持活动教育

当今社会作为人文社会,无论管理还是活动均有有所体现,师德内容也必须及时更新,倡导为人服务、遵纪守法、奉献精神、仁爱广爱。因此,在建设师德师风时,为更好的培养拥有新时代师德的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教师自觉参与其中。

(1)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培育教师教育决策水平,提高其能力。应当由浅入深进行活动:一是组织教师进行师德自我诊断,通过定期师德修养活动,教师可在反思中进行自我提升,以自我认识为基础,找寻自身发展努力的目标,可通过某件事为载体,让教师展开师德讨论会,集众人之所想,构成群体师德发展目标,推动提高整体师德素质。二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前往具有较高师德建设水平的学校进行交流学习,领悟同行境界,寻找自身不足之处。三是组织教师参加“爱岗敬业、付出奉献”主题的演讲比赛,可通过讲故事、写征文的形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让广大教师增强发展意识,自觉负责开拓任务;增强其服务意识,成为教育行业的奉献者。对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还应当在教师中提倡严谨治学、终身奉献、锐意进取、不计报酬、精心育人的精神,推动坚实提高师德水平。

(2)研究活动。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教育理论创新可为教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师德建设内容涉及众多,若是仅“看旧书讲新课”则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可组织一线教师共同进行理论学习及创造的专题研究活动,比较学校实际与职业规范之间的差异性,通过调查学校特色编辑规章读本,明确教师师德行为要求,有效解决“纯理论、无要求”的现状。并且,进行问卷调查活动,通过对社会人士、学生、家长、教育部门等不同层面人士征求意见,让他人以旁观者及参与者的视角,提出新型师德建设要求,结合学校特点与政策指导,构成自我行为训练的标准。通过研究活动的展开,让师德更加个性,目标明确,进而提升师德水平。

总之,在师德建设中,应当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师德建设要求为依据,研究教师心理规律及特点,通过理论教育、典型教育及活动教育,推动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