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声学》教学中和声思维的创设探究(上)

2019-02-10张盛

北方音乐 2019年23期

张盛

【摘要】在和声学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本课程总体感觉是难,不容易学会和听懂。学后也不知道讲的是什么,对其的认识依旧很模糊,当学生进入曲式作品分析课程时,步履蹒跚更加艰难,导致整个体系的课程连续出现难学、不懂、不会的现象。该如何解决呢?这是本文探究的目标,文章提出了几种解决手段提升课程的联动模式,构建学生的和声思维。

【关键词】和声学;和声思维;联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和声学是主调技法中和声学的框架比例高,还是复调手法音乐中的和声框架比例高?这个问题不难解释,主调中和声的功能续进占的比例是多的。那就下来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一个怎么的过程呢?这样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有意义的。

一、“和声学”在各时期的发展概况(建立知识体系的宏观概念)

解读“和声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让学生在时间这个主线中认识“和声学”不同时期音乐语汇的演变,了解各时期对“和声学”的发展具有贡献的音乐家及音乐作品,这有利于学生对音乐技术理论学习宏观概念的建立,并且懂得技术理论的发展与音乐史学发展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体系的宏观概念。

(一)文艺复兴时期

在文艺复习时期,独立性的旋律线条明确了和声学的地位,和声功能终止式指明了和声开始引导旋律的趋势越加明显。终止式为以主和弦结束的正格终止和属功能结束的正格半终止较为常见。变革终止、弗里吉亚终止、利底亚终止、兰蒂尼终止也已出现。

文艺复兴时期,复调的对位法越加规范化,复调音乐的发展促进了多声思维的成熟,和声学的发展是在复调多声思维下逐渐成熟起来的,复调多声思维的发展促进了和声语汇的形成。此时的和声语汇较为简单,不过正格终止式与变格终止式语汇已经形成。

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三个乐派“勃艮第”“尼德兰”“佛莱芒”。第三乐派“佛莱芒”持续时间长,作曲家众多。其中奥兰多·迪·拉索作有大量的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作品,他的声乐作品无伴奏合唱《回声》采用意大利民间歌曲题材,主调和声与复调手法完美的结合表现出了明朗乐观的情绪。佛莱芒乐派中的作曲家的贡献是创立一种新的复调风格,区别于“老式哥特经文歌”严格节奏的结构,注重声部的平等地位。奥兰多·迪·拉索巧妙使用对位法初步形成了主功能到属功能,属功能到主功能的和声功能续进的音乐语汇。多声思维的处理已接近现代意义。

(二)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时期音乐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内部结构和节奏上是有区别的,此时调式和声的演变是巴洛克时期 “和声学”发展上的重要贡献。通奏低音的产生可以与“和声学”的萌芽联系在一起。此时和声已趋向于在大小调体系里进行构建,主和弦、属和弦、下属和弦之间的功能关系得到了强调。

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科雷利是第一个用大小调体系进行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完全成熟的体现了大小调体系,并且科雷利明确了大协奏曲的乐队编制,而后亨德尔与巴赫的独奏奏鸣曲与乐队协奏曲都是在科雷利创作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1722年法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学家拉模发表了《和声学教程》著作,奠定了和声学理论的发展地位。首次以理论的方式解释调性和声体系。拉莫在《和声学教程》中提出运用调性的中心音确定调性,低音在多声体系中的地位,和弦转位与原位的原则,明确了主和弦、属和弦、下属和弦为基本和弦,为现代的“和声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杰出的管风琴演奏家,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在他的复调作品中完美的将复调思维与和声纵向对位相结合,《平均律钢琴曲集》作品把调性发展到了高峰,也是器乐作品领域的重要遗产。

(三)“和声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是“和声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不过两个时期的发展重点是不同的。

贝多芬在古典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和声语汇对于古典时期来讲就具有总结和创新的代表性。贝多芬的音乐中运用属七和弦连接两个片段,通过属七和弦的运用为前一个片段营造出完满终止感,和声功能对作品张力的发展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古典时期的音乐语汇可以是一种“不协和”到“协和”的音色倾向,也是“协和”与“不协和”的和声语汇的演变过程。

古典主义时期,调性和声,主和弦的原位以及转位的运用以及各种七和弦的使用,丰富了和声语汇的表现力。对于功能圈的建立同时更加明确终止式,使乐句、段落、乐章关系统一又具有独立性。与巴洛克时期的音樂风格不同,主调音乐取代了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形式,强调简洁的和声风格。

浪漫主义时期,外音的运用开始慢慢瓦解大小调体系,不协和音响的使用更加自由。19世纪下半叶,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弗朗茨·李斯特也是浪漫主义大师及德国作曲家威廉·理查德·瓦格纳对调性和声进行了革新。弗朗茨·李斯特晚期的作品致力于探索新的技法使调性的扩张到极限,多运用不准备的不解决的九和弦、增三和弦使和声语汇得到发展。德国作曲家威廉·理查德·瓦格纳建立半音化和声,淡化调式调性这些举措对20世纪音乐具有启迪作用。在当时的在欧洲音乐史上他们是具有争议的人物,但就现在音乐发展来看,对音乐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

(四)20世纪“和声学”发展依赖音响的感觉

此时“和声学”是枝繁叶茂的时代,音响依赖于听觉,和弦的存在依赖于色彩的变化,和弦的叠置打破了原先和弦以和谐为美的概念,传统的功能进行已是过去式。如果说古典时期“和声学”是“和协”与“不和协”和弦的使用,那从浪漫主义时期到当下可以理解为“不协和音”的发展历程。这里的“协和”与“不协和”是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等多重视野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