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筝曲《云裳诉》中秦腔音乐元素的运用

2019-02-10柴旭青

北方音乐 2019年23期

【摘要】筝,是起源于我国秦朝的一种古老乐器,所以又称秦筝。随后,秦筝流传发展到我国各地,并且受到当地戏曲、说唱音乐以及民间音乐影响,逐渐形成了各地独具风格与代表性的筝乐不同流派。陕西筝曲中含有大量的秦腔音乐元素,其中苦音、欢音、秦腔等对陕西筝曲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从陕西筝曲中乐曲情感及演奏技巧的分析入手,把秦腔音乐元素的运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云裳诉;陕派筝曲;秦腔运用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一、筝曲《云裳诉》的分析

《云裳诉》是著名作曲家周煜国先生根据其创作的古筝作品《乡韵》改编的一首大型古筝协奏曲。“云裳”一词来源于李白词曲《清平调》中“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其中“云裳”一词正是形容杨贵妃靓丽的容颜和高贵的身份地位,与此同时也有唐代《霓裳羽衣曲》之意。所以,此曲曲名可谓有一语双关之意,暗示了杨贵妃与唐玄宗以悲剧结局的这一千古爱情故事,此曲的内容也暗含大唐大曲的思路。

乐曲《云裳诉》在新的处理手法上突破了传统的筝曲创作手法,音乐运用了陕西地方戏曲“秦腔”音乐的特性音调。但在吸收传统的同时也降低了对民间素材的依附性,使音乐更加的独立化和多元化。在结构上,虽仍然有传统作曲手法中典型的散、慢、中、快、散的处理方法痕迹,但更多地加入了现代筝曲新颖的作曲手法。作品在规模上几乎比《乡韵》多了一倍,作曲采用三部曲式的创作方法,加上了华彩乐段和尾声的部分;伴奏与主奏之间对话感更为明确;还加入了新的演奏技法和秦腔中的音色,再加上华彩部分速度的变化给音乐听觉上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力。

二、秦腔的发展及其音乐特征

秦腔起源于我国古代陕西甘肃一代的地区, 是当时民间最为流行的歌舞,后逐渐兴盛起来。由于自周代以来关中地区被称之为“秦”,所以秦腔就由此而得名,是我国相当古老的剧中之一。因秦腔以枣木梆子为敲击伴奏乐器,所以又称为梆子腔。

秦腔形成于秦朝,发展于汉代,最终成熟于明朝,得以广泛传播是在清朝年间,经过数代演变,发展成为我国蔚为壮观的戏曲剧种。后秦腔因为流传的地区比较广泛,逐渐形成了很多流派。如流传于我国关中东部地区的秦腔就称之为同州梆子,关中西部地区的秦腔称之为西路秦腔,汉中地区的称之为汉调恍恍,临潼一带的称之为北路秦腔,西安一带的则称之为中路秦腔。秦腔最繁盛的时期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全国上下有很多秦腔的班社,仅仅是在西安一带就有36个,由此可以看出,秦腔在我国众多戏曲剧种中是一个很庞大的剧种。

秦腔和我国其他的剧种一样,其重心都在于演唱方面,从唱腔方面来看,秦腔线条流畅,婉转大方,永远不会给人以扭捏的感觉。秦腔往往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来表现不同的人物或情感,剧种的人物性格、情绪以及他们的爱恨情仇都会用不同的唱腔来表现,这种多变的唱腔,永远都不会使人感到厌烦。总体上来说,秦腔相较于其他剧种来说更加的刚劲雄厚,但是秦腔中也有很多婉转动听、优美圆润的声腔,更使秦腔音乐多了一份柔美在里面,使秦腔在情绪上的表现更加的酣畅淋漓。

三、筝曲《云裳诉》中秦腔音乐元素的应用

作品运用了秦腔音乐元素中最能体现“苦音”色彩的——碗碗腔,采用了陕派筝曲特有的演奏技巧,也就是用左手的大指按弦,将微升fa和微降si两个苦音的特性音在连贯的旋律走向当中恰到好处准地弹奏出来,以表现出乐曲如泣如诉、哀怨激昂的情感特征。

引子部分:乐曲开始的部分以激昂的情感进入,采用右手扫摇和刮奏的手法强劲有力的表现出了全曲的基本调式——G徵调式,乐曲开头就直奔主题,旋律上以悲伉的呐喊将欣赏者带进了这场凄凉美丽的爱情故事。

慢板部分:樂曲慢板部分旋律轻柔哀怨、细腻柔长,深情的钢琴部分和哀婉的古筝部分引出慢板的主题,表现了哀怨的女子向人们诉说自己的爱情故事。本段音乐表现的重点在于左手的按滑音,通过对按滑音细腻的处理来表达音乐的语言,低音区的旋律时而深沉时而伤感,高音区的旋律有加快加强的趋势,通过对音乐张力与收缩的处理,表现出唐玄宗和杨贵妃这一凄凉的爱情故事。

在音乐处理上面,由“清角”和“清羽”二音,表现出浓郁的陕西地方音乐风味特征。秦腔上的“苦音”也正是通过古筝上的微升4和微降7处理得来的,在这种微微游离的音高移动中,从听觉上来看,就会产生一种期待感和紧张感,从而紧紧地抓住了听者的情绪。在本段的慢板部分,几乎都是以缓慢来处理作品的音符,这种缓慢的处理方法把音乐的整体的音乐味道拉长,再加之声韵的变化从而增加了音乐的张力,为后面快板部分情绪的递加做了铺垫。

快板部分。快板部分由钢琴引出活泼的主题,以欢快的乐曲为开始,表现了唐太宗和杨贵妃在一起的美好场景。然后用摇指来加强这种情感的表现力,虽然在这段当中,升4和降7这两个苦音仍然存在于乐曲之中,但是随着乐曲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原有的悲苦色彩已经被淡化,反而给人以热情和激动之感。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带动下,所表现出来的饱满均匀的乐曲层次感和穿透力,是音乐更有戏剧性,最终在一层层向上递进之中把音乐情感推向高潮。

华彩乐段。这一乐段采用了自由节奏,以八个相同的和弦为开始,要求演奏者干脆利落,接着右手的摇指和左手的滑音,使音乐情感得到了升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再加以丰富的大撮和大面积的刮奏扫弦把音乐推向了更高点,音乐的悲壮之声得到最终淋漓尽致的宣泄。

再现与尾声。当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由激越的钢琴引入,情绪饱满,完美的承接了前一段的华彩部分。深情的再现,好似回忆就在眼前但却又那么地遥远,整个音乐也更加的宁静和收敛,只剩下喃喃的自语和倾诉。最后的尾声在古筝和钢琴的强有力的进行中结束,淋漓尽致,回味无穷。

四、秦腔音乐元素在筝曲上运用的意义

对文化的传承、对传统音乐的传承是当今社会很重要的传承与发展因素。而筝作为我泱泱大国历史上传统文化的佼佼者,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陕西筝派这一古老的筝派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也经历过迷茫,也曾有过担忧后继无人的艰难时刻,但在经过这些迷茫之后,通过一代又一代筝人的不懈努力,最后还是迎来了秦筝的繁荣鼎盛时期。

古筝的流派与其演奏风格是和地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秦筝的发展中,与陕西地方戏秦腔的结合也是必要的。秦腔,赋予了筝曲《云裳诉》深厚的文化内涵,还为筝曲的传播提供了广大的群众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秦腔与现代筝曲的结合,也使得秦腔这一古老的剧种以另一种方式为人们所知,体会到它其中的魅力所在,这对于秦腔音乐文化的传承也是非常重要且有利的手段。

近年来,诸如《云裳诉》等大量现代筝曲的问世,为推广和大战民族音乐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方面,扩大了陕西剧种的知名度,使更多的人知道了秦腔音乐的魅力所在,吸引了大量的习筝人;另一方面,秦腔音乐元素的应用也丰富了现代陕派筝曲的音乐创作。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无论是于创新这一方面还是传承这一方面,秦腔音乐元素在筝曲上的运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阳.浅谈古筝协奏曲《云裳诉》[J].文学艺术,2016 (8).

[2]张璇.浅谈古筝的演奏技巧和陕西筝及其音乐特点[J].音乐与舞蹈,2013(10).

作者简介:柴旭青(1996—),女,汉族,河南人,硕士,研究方向: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