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针对不科学发声问题的解决
2019-02-10侯慧卿
【摘要】众所周知,在声乐教学中发声是最核心的教学任务之一。声乐教学讲究的是将声音和语言有效集合,通过声音来传达音乐,透过声音来体会意境的不同。因此,声乐教学必须要将学生的发声训练与技巧培训放在第一位,要让学生打好发声基础。本文就声乐教学中不科学发声问题的解决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声乐教学;不科学发声;发声问题;解决方式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声乐学习中,很多学生特别是初学者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发声方式,这与他们用错发声器官和呼吸方式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声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要想获得更好的表演结果,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是基本能力要求。以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声乐教学实践经验,就科学发声训练方式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关于声乐教学简要介绍
声乐是一种依靠声音来表达音乐内涵的艺术形式,一个真正的声乐表演艺术家总能够将音乐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何为声乐教学,其是指声乐教学工作者借助课堂教学或者其他的教学方式,将与声乐相关的技巧和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一个过程。衡量一个声乐教育者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最重要标准就是要看其是否能够将学生的科学发声能力和唱歌的潜力发挥到最大化,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声乐的演唱和表演技巧。
二、如何有效解决声乐教学中不科学发声问题
(一)建立相对稳定的喉头位置
很多学生之所以出现错误发声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喉头位置难以稳定。但是,相对稳定的喉头位置是唱好歌曲的关键所在。喉头的稳定性并不是要求演唱者喉头的位置完全不变,歌曲中情感的变化是需要喉头进行轻微的移动来完成的。打个比方,喉头就像是提琴中的“马子”,提琴演奏过程中需要“马子”的稳定,如果“马子”一直乱动,那么整个提琴表演也就没有办法进行下去了。
学习声乐的人应该都知道,喉头的最佳位置应该是半打呵欠位置的基础上跟随不同的咬字来作出细微的变化。那么到底应该如何保持喉头位置的稳定性,笔者建议最好的训练方式就是要找到“管子”位置,每天重复练习咽壁力量,从而形成母音的能力。
(二)针对性解决“放炮”问题
在声乐教学中,“放炮”指的是演唱者在演唱高音部分時会出现破音的问题。之所以会破音是因为腔体打开后不能稳定保持住或者用气不足,虽然稳定住了腔体但是气息却明显不足,没有足够的气息力量来支持腔体的稳定。要想解决“放炮”的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要加强保持吸气状态的歌唱训练。换而言之,就是学习者在平时唱歌时要打开咽腔,下意识地去控制咽腔的稳定性,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气息支持能力,久而久之,便可以逐渐避免演唱高音时出现“放炮”的问题。
在这里,笔者想要说明一点:有很多练习声乐的人,在演唱高音部分时并没有出现“放炮”的现象,但是却明显越唱越挤。的确,挤着唱确实能够避免出现破音,但是这种挤着唱的方式还不如直接出现破音,因为最出现破音时演唱者的腔体是打开的,腔体打开才是正确的演唱高音的方式,挤着唱从本身发声方式上就出现了错误。
(三)避免使用狗喘气的训练方式
很多声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选择使用“狗喘气”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气息,但是“狗喘气”这种训练方式并不能够对学习者的气息培养有所助益,因为“狗喘气”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急促的呼吸方式,如果学习者平常用这样的方式来训练自己的气息,气是吸不到肺部的下端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声乐教师要尽量避免继续使用这种教学方式。
(四)解决下巴僵硬的问题
无论是说话还是唱歌,下巴的运动都是顺其自然的,但是之所以会出现下巴僵硬的问题,其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种原因就是有些人在咬字时嘴唇会用劲,下巴就会处于紧张的状态,久而久之,下巴就会开始变得僵硬;另一种原因就是有些人在唱歌或者发音时会使劲往下拉下巴,将劲用错了地方。其实,在唱歌时或者训练发音时,应该把劲用在腰围上面,而不应该是在舌头或者是喉头上面。
笔者了解到,很多人在学习声乐时会把下巴放到桌子上面持续性做张嘴练习,他们认为这样的训练方式可以让下巴得到更好的放松。但是,科学证明这种训练方式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不仅不能够起到放松下巴的作用,反而会让下巴变得更加僵硬。所以,笔者建议学习声乐、练习发声一定要按照正常的训练方式来进行,不要听信任何不具有科学依据的方式方法,千万不要背其道而行之。
(五)分清楚真声和白声的区别
很多学习声乐的人在一开始会出现错误发声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分清楚什么是真声,什么是白声。笔者在多年声乐教学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有这样一类学习声乐的人,他们在一开始不懂得如何发声,只依靠一味地大喊大叫,为了唱出高音胡乱使劲,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也会去挑选一些并不适合自己而且唱起来力不从心的歌曲。久而久之,其会严重影响到学习者的发声器官,器官变得越来越僵硬,声音也会变得越来越紧绷。笔者建议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要多采用哼唱的办法避免在中声区练习时出现白声现象。
(六)控制气息
科学发声的重要基础便是控制和调节好气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必须要重视到这一点,注意引导学生们做好气息的调节与训练。对于声乐表演者而言,如果他们在演唱过程中会感觉到气短,很可能就是因为声带闭合不严或者呼气时气息宣泄所致。声乐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为学生讲解清楚气息调节不畅可能会出现的各种负面结果,要让学生们意识到控制好气息的重要性。
笔者在教授学生们控制气息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学生们在开口发声之前会先深吸一口气,他们以为自己这样做是能够放松状态、缓解紧张情绪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如果深吸一口气,反而会加重紧张的状态,因为深吸气以后胸部以上部位会变得更加紧张,喉部和下巴也会随之用力,整个身体也就会变得紧绷起来。学生们自以为自己是在做放松准备,其实反而会影响到后面的演唱。这是学生在学习声乐时经常会出现的一种现象,作为声乐教师必须注意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寻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笔者建议,声乐教师在培养学生控制气息的能力时要尽量为学生们营造一种舒适轻松的教学环境,要下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寻找到自然呼吸的状态。比如,针对一些气息控制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声乐教师可以选择软口盖的训练方式,要求学生们闭口打哈欠,就是让学生们在打哈欠时不能张开嘴巴,不要依靠嘴巴要强制用鼻子来做好呼吸,这样一来,学生们便能够逐渐感受到呼吸之间的平衡压力,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控制气息的方式。再比如,声乐教师在训练学生气息控制时可以重点关注学生的身体姿势,要求学生们在训练时双肩尽量自然放松下来,慢慢呼吸,静下心来感受胸腔推动间产生的感觉,然后科学指导学生们按照指令收紧或者鼓出自己的小腹,感受肺部的自然扩展与横膈膜的自然膨胀。这也是一种不错的气息控制策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声乐学习中,学生出现不科学发声问题是非常常见的。作为声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发声方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在声乐表演艺术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长久。
参考文献
[1]徐靖怡.浅析声乐教学中的内听觉与科学发声[J].大众文艺,2018,438(12):238-239.
[2]刘益君.“同化与顺应”理论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8, 28(5):123-127.
[3]郭莹.基于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声乐教学改革路径[J].北方音乐,2018.
[4]许沙.简述要重视声乐工作者的自然声音与各种因素之间的误区[J].大众文艺,2018.
作者简介:侯慧卿(1989—),女,河南洛阳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音乐类声乐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