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维护金融领域稳定

2019-02-10宫殿煜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31期

宫殿煜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11-147-02

摘 要 为切实有效地做好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全面构建健康和谐的良好金融生态,山西省忻州市金融办按下大力气防范化解信用风险,全力化解企业担保链风险,有效防范地方类金融机构风险和非法集资风险。

关键词 风险防化化解 金融生态 金融体系安全

为切实有效地做好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逐步有序缓释存量风险,严格控制增量风险,促进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全面构建健康和谐的良好金融生态,山西省忻州市金融办按照扩总量、调结构、补短板、化风险的工作思路,坚持源头管理、专项清理、综合治理相结合,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首要任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在强化监管、源头防控、积案化解、杜绝新发案件等方面狠下功夫,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方面亮点频显、成效显著。

一、全市金融运行情况

1.银行业资产规模平稳扩张,增速总体有所放缓。9月末,忻州市银行业机构资产总额达2647.33亿元,较年初增加201.52亿元;负债总额达2552.28亿元,较年初增加201.06亿元;所有者权益95.05亿元,较年初增加0.46亿元。

2.信贷投放呈前缓后升增长态势,但贷款总量排位依然靠后。9月末,各项贷款余额为1017.99亿元,较年初增加98.34亿元;贷款同比多增13.93亿元,增速上升0.48个百分点。9月份全辖贷款出现激增,当月贷款新增45.25亿元,单月贷款增速高达4.65%,贷款较年初增速迅速提升至全省第三位。

3.各项存款增长迅猛,存贷比依然低位徘徊。今年辖区各银行机构在上浮存款利率、推出高利率大额存单来吸引客户与资管新规出台后理财资金回流的双重因素带动下,全辖各银行机构各项存款大幅增加。9月末,新增存款217.36亿元,余额达到2330.49亿元,存款增量继续保持历史高位。

4.经营效益稳步提升,盈利能力参差不齐。前三季度,辖区银行业机构累计实现净利润15.69亿元,同比多盈利0.28亿元。盈利额达到亿元以上的机构5家(类),依次分别为农商行4.13亿元、工行2.93亿元、农行2.05亿元、建行1.57亿元、中行1.53亿元。

5.不良贷款一增一降,余额近四个月出现三次反弹。全辖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自6月末出现反弹以来,三季度连续两个月反弹。9月末,不良贷款余额为23.42亿元,增速位居全省第3位。不良贷款率为2.3%,排全省第7位。

6.法人机构监管指标总体稳定。一是拨备覆盖率上升。9月末,辖内法人机构贷款损失减值准备金余额24.43亿元,较年初上升47.59个百分点。二是资本充足率有所上升。法人银行业机构整体资本充足率为20.11%,较年初上升8.05个百分点。三是流动性比例继续下降。法人机构整体流动性比例为66.34%,较年初下降22.14个百分点。

7.保险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保费收入面临下行压力。9月末,忻州市保险业资产总额达82.88亿元,同比增长5.84%。实现保费收入36.86亿元,同比下降6.74%。忻州赔付支出10.16亿元,同比下降6.04%。财产险公司非车险业务实现保费3.97亿元,同比增长18.86%,保费占比36.9%,较上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

1.信用风险防控压力仍然较大。受农信社改制影响,全市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14个百分点降至2.3%的低位。但受个别地区、企业风险暴露影响,不良贷款较年初增加0.96亿元,余额达到23.42亿元。部分县、机构不良贷款高企,逾期贷款底数仍未夯实,不良贷款反弹压力较大。

2.信贷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一是各项贷款行业集中。从贷款投向行业看,新增贷款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个人贷款、房地产业、建筑业、农林牧渔业、买断其他票据类资产,合计新增贷款88.56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90.05%。二是部分行业机构集中。9月末,房地产业贷款余额50.85亿元,较年初增加10.87亿元,主要是工行房地产业贷款较年初增加7.35亿元。9月末,浦发银行采矿业贷款余额26.35亿元,占行内全部贷款的87.25%,其贷款高度集中在采矿业,信贷结构单一,风险分散能力弱。三是涉农贷款信贷投入缓慢,增速7.57%,低于全部贷款增速3.12个百分点,信贷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3.法人机构部分风险突出。一是大额贷款呈现余额高、占比高的特点。农合机构单户5000万以上的大额贷款余额50.41亿元,3000万以上的大额贷款余额115.06億元。二是单一同业客户风险暴露超标机构数量多、压降难。同业单一客户风险暴露未达到过渡期要求。三是同业风险暴露超标机构集中。辖内部分机构均对同一家同业机构风险暴露超标,易引发区域性风险。四是部分机构流动性风险隐患突出。忻州市联社各个期限的流动性缺口率均低于-10%,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问题突出。

4.保险业部分问题需持续关注。一是车险市场秩序需持续关注。虽然三季度忻州市车险综合成本率85.93%、排全省末位,但仍需关注车险市场违规套取费用的问题。二是个别寿险公司产品销售仍以投资型保险产品为主,关注业务发展均衡问题。三是非正常满期给付与退保风险需积极防范。人保寿险退保支出2.86亿元,非正常退保存量风险仍需关注。四是保险中介可能引发的声誉风险、操作风险不容忽视。

三、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情况

1.下大力气防范化解信用风险。大力推动处置银行不良贷款,盘活信贷资金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截至9月末,全辖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23.4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3个百分点,低于历史峰值5.32个百分点。资产质量得到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2.积极处置化解农信社法人机构风险。截至9月末,忻州市农信社改制商业银行完成率为64.28%。今年累计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6165.69万元,其中:特殊人群贷款626.02万元,历史遗留的乡村集体组织贷款39.84万元,涉诉贷款5499.83万元。

3.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金融风险。各有关县(市、区)对恶意逃废债名单中涉及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了见面沟通,建立台账。全市共对6户逃废债个人累计清收金额246,914.41元,逃废债企业清收金额93,000元。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完善守信激励机制,以达到联合惩戒目的。

4.全力化解企业担保链风险。我市主要采取建立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创新信贷产品、推动企业挂牌(上市)等措施。一是发展壮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设立了由忻州汇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唯一股东出资的国有独资的忻州汇丰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1亿元。二是推动人保财险忻州市分公司与忻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签署《“政融保”支持乡村振兴合作协议》以来,共为5户种养殖户提供融资51万元,5家企业提供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融资1160万。

5.有效防范地方类金融机构风险。一是净化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市场环境,全市小额贷款公司数量118家减少到85家。二是对全市22家典当行及分支机构进行年审,已提交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拟取消7家典当行和1家分支机构典当经营资格。三是对全市11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年度分类评级工作,对分为A、B两级公司采取不同的监管政策,促进我市融资担保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6.防范化解非法集资风险。市金融办坚持稳定为先、依法处置、打防结合,努力消减存量、杜绝增量,维护群众合法利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年内未发生新的非法集资案件。同时,紧密结合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开展“套路贷”、“校园贷”及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和专项治理,畅通非法集资举报奖励渠道,建立风险预警工作机制,有效提高行业治理实效。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1.全力加强信用风险管控。一是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密切监测重点领域信贷风险的变化情况。二是做好不良处置。及时完善问题贷款清收处置方案,综合运用核销、重组、批量转让、追偿等手段,加快处置存量不良贷款。

2.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一是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引导金融机构下沉重心,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二是增强主动意识,加强与区域发展战略融合对接,进一步创新开展政银企三方联动,促进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三是重点支持转型升级项目、科技创新项目、节能环保项目、特色农业项目、扶贫示范项目5个方面等高新技术、重大技术改造企业的信贷支持,不断强化政银企对接的引领作用和实际成效。

3.充分发挥忻州市融资担保资金的作用。推动有持续经营能力的县(市、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提高到2000万以上,降低担保费率、提高放大倍数、扩大业务規模、增加担保户数、提高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比重、增强风险控制能力。

4.不断加快县级信用社改制化险。继续加大高风险农信社风险化解处置的工作力度,帮助清收“四类人员”贷款,在办理土地、房屋确权等方面给予支持,协调推进高风险农信社风险处置工作,有效降低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的金融风险。

5.着力加强非法集资日常监测和宣传教育。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行业主(监)管部门一线把关”的机制和“监管与市场准入、行业管理挂钩”的原则,切实做到信息来源广泛、预警及时、反应灵敏、应对有力。同时将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常态化,教育引导群众增强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和对非法集资的识别能力,严厉防范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