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德国的‘雷锋’”
2019-02-10吕传彬
吕传彬
一
不久前,在德国西部的小山村麦歇尔尼希·赖森尼希的墓地里,举行了一场不同寻常的葬礼。不少中国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偏远的山村,参加这个葬礼。这是为福克斯·阿历克斯举行的葬礼。
阿历克斯不是名人,他就是个普通人,是一个有20余年癌症病史的患者。他看起来一点都不起眼,矮小、瘦弱、简朴。
然而,尽管他已离开人间,但他的身影依然闪现在人们眼前:一双清澈的眼睛,溢满和善;一张清癯的脸颊,布满笑纹;一声和缓的语气,低沉悦耳……生活在德国的华人们忘不了他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
耿明噙着泪花嗫嚅道:“一个月前来探视他,他还好好的,如今,他却突然走了。現在想来,他送我出门时,把我们餐馆的钥匙还给我,说了一句‘我以后可能帮不了你了,这是个不好的预兆。”洪海这个大男人也哭成了泪人,据说这些天他已经为阿历克斯哭了几回。洪海悲怆地说:“一个月前他来我的餐馆还好好的,他是来报喜的,他太太患的乳腺癌基本痊愈,我们还有说有笑的!”陈嘉敏不无惋惜地叙述:“他走了,走得太匆匆,我总觉得欠他太多太多……”是啊,阿历克斯走了,却留给人们太多的回忆、无限的伤感。
二
阿历克斯引起我的好奇——归国的朋友们赞誉他是“德国的‘雷锋”。
十几年前,陶富珍在办理入德国籍的审批程序时,官方迟迟没有回复。当她前去询问时,一位官员没好气地说“不知道”。阿历克斯知道后,替陶富珍出面与官方联系,德国人与德国人交涉总不一样,回答是“一周内批文可以收到”。许多初到德国的中国人,难免有不少问题要与官方交涉,语言、程序不熟悉使这些陌生客犯难。只要找到阿历克斯,他就会成为你的“及时雨”。近20年来,他不知道帮助了多少中国人。
我的嫂子陈敏感慨地说:“阿历克斯帮了我们不少忙,特别是我们几年前搬家,多亏了阿历克斯,如果请德国公司服务,动辄就是一张昂贵的账单。我们购置的是上世纪50年代的老屋,自然有不少砸墙改装的重活儿,他总是冲在前。”嫂子早年对哥说,阿历克斯身体有病,只能让他指导,要哥带着一帮朋友动手出力。而事实上,那些重活全是阿历克斯干的,他反而宽慰我哥和嫂子,他不是病人,“已经痊愈了”。他见不得我哥蛮干,说:“干这活,要使巧劲出巧力。”
一个月前,阿历克斯病了,耿明去探望他,谈话中提到她的丈夫想学焊接技术。阿历克斯一骨碌从床上起来,要带他们去他的工作间。耿明和丈夫竭力劝阻,说等他病好了再说,他就是不依。在工作间,阿历克斯耐心仔细地讲述了焊接技术的要领,并手把手地指导耿明的丈夫进行操作。不曾想,这竟然成了阿历克斯与他们的最后告别。
陈跃玲道:“当你有困难时,只要一个电话就可以把阿历克斯叫来。他的特点就是,在你有困难时他会出现,当你成功后他就隐去。”
三
十几年前,到德国的许多华人还是这片异域的新移民,如今,一个个安居乐业,事业有成,这里面凝聚着阿历克斯的热情、援手、心血……
阿历克斯为自己留下了什么呢?大多数受过他帮助的中国人都没有去过他的家,只知道他有一位贤惠的妻子,有一对事业不错的儿女;知道他曾经是德国政府公务员,由于患有癌症在家休养;知道他有一颗像雷锋一样的善心,是招之即来的“及时雨”。当他离开人世、大家相约在他家集中,然后去墓地与他告别时,很多人都感到惊诧,有的还掉泪了——这么能干的人,帮助了多少人,自己的家却依然破旧凌乱,像一个作坊。他留下的遗嘱依然在替他人着想:“请各位致哀者不要送花,不要送花圈,请将这些钱省下来,捐给法兰克福癌症儿童基金会。”
阿历克斯就是这样把爱带给别人,把美好和温馨捎给别人,他甘愿用他的躯体、智慧和热情,为这些移民搭建起阶梯和桥梁,帮助他们步入新的生活。李先生哽咽地告诉我:“阿历克斯是个活脱脱的‘雷锋。”这话道出了不少在德华人的共同心声。而无数次面对大家的感激之情,阿历克斯总是自豪地说:“我是德国的‘雷锋。”
(王炜荐自七一客户端/《做人与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