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2019-02-10马富春

法制博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其予以强化和改进对推动高等教育稳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改革创新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以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为依据和遵循,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重要辅助是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实现的重要路径。对此,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高度自觉的树立,加大对各要素融合机制的深入探索,从而确保诸要素的同步发展,为立德树人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35-0066-02

作者简介:马富春(1978-),男,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规划。

立德树人历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的重要任务,然而,随着时代条件和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手段和路径的探索尤为必要。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理念强调要以明确和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为基础,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内涵并对其予以拓展与延伸,并注重对诸要素内部间合力的整合与统筹,确保其运行过程中的同向同行,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与发挥,进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一、立德树人内涵概述

立德为先,树人为要,立德树人是教育开展的本质目标。其中立德是高校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而树人则为教育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同时立德是以树人为主要遵循,树人以立德为条件支撑[1]。俗话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对教育认知的重要体现。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以及新形势的到来,上述认知在当下高校教育中依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树人是国家发展大计,立德则是树人的根本所在。就高校教育而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都是其教育的宗旨。其中人才培养发挥着核心和根本性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也是广受认同的真理。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注重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才的培养是现阶段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念培养过程中的重点与关键。社会主义大学立德树人的实现,必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予以充分把握和灵活运用,侧重于学生政治素养的强化,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为关键,从而使立德树人建设得到全面化推进。

想要使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有效的强化与改进,就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中心地位,以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为导向和遵循,将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时而新落实到实践过程中,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促进价值塑造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融合

就现代教育学而言,其教学目标的构建主要是以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作为切入点来实现的。高等教育除了要进行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外,还要立足于树人高度,实现对大学生服务社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而在这一过程中,德育的重要性也越发突出。推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目标与以立德和培育人性为核心的价值塑造目标的融合,尤其要尊重德育的首要位置,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基本保障。具体来讲,第一,要对各课程教学的教育目标给予重视。众所周知,高校中开设的每门课程其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都有充分的体现,虽然许多教师能够以大纲要求为依据进行理论知识讲述和实践技能培养,但是对于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却未给予高度的重视,错误地认为这是党政领导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对德育渗透必要性认识也相对缺乏。对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对其中蕴含的德育目标予以明确和重视,推动专业知识目标和德育目标的融合,有意识地进行渗透,以此使学生专业领域中道德敏感性得到强化,为其全面发展做好铺垫[2];第二,立足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育人机制,并提升其完善性。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知识和技能单向传输的情况,推动其向基于三维教学目标双向互动的转变。促进学生向趋于完美人性的发展是德育的最高层次,为此,还要在和谐师生关系支撑下建构利于师生智慧和情感交流的平台,从而使教师具有的丰富专业理论和高尚的人格情操等都能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推动高校立德树人要求的实现。

(二)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专业教师队伍融合下实现全员育人

教育合力机制的构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始终强调的内容,而教育主体力量的融合则是教育合力机制构建的重要体现,具体来讲,就是要推动全员育人的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仅仅依靠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来负责是不够的,还需要依靠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等教师队伍的參与,从而在教育合力的支撑下实现高校整体育人。首先,明确各力量职责,建构全员育人机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职队伍来讲主要囊括了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和辅导员等,对立德树人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讲,校园内各基层部门都可以看到党政干部的身影,他们不仅对大学生日常思想状况有深刻的了解,而且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也能熟练掌握,在监控和判断大学生思想动态变化方面具有突出能力,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共青团干部和辅导员主要是以相关活动为载体来对学生生活和学习予以的指导,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党的理论工作队伍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无论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还是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等都需要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开展,同时其也是引导学生进行道德认知和实践的主体。哲学社会科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述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其中的渗透,从而有意识的与其他思想政治工作力量予以融合,为高校立德树人提供重要的力量支撑;其次,激励和保障机制也是推动两股力量融合的动力所在。因此,要对现有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和晋升体系进行完善,将德育工作指标纳入到考核过程中,并以相关激励政策为载体,吸引各学科专业教师加入到班主任队伍当中,从而促进高校德育工作兼职力量的形成。

(三)融合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大学课程体系主要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各类课程两大类构成的,承担着高校育人的重要任务。从思想政治理论方面来讲,其是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和渠道,同时也是推动高校立德树人任务得以实现的重要抓手。所以虽然其与其他各类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存在差异,但是在价值观方面其契合性也较高。对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予以深入探索可以得知,无论对于高校何种课程来讲,其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价值。对此,要注重对各类课程德育资源的充分挖掘,从而使高校各课程承担起传递知识和立德树人的双重任务,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提供重要保障。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就其他各类课程教师而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主动且积极地对本学科蕴含的德育资源进行充分且深入的挖掘,并以不同学科特征为立足点,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理论和专业实践教学中,推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的融合,促进协同效应的形成;第二,要对各类课程资源进行充分的运用,增强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学力度。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我国实际情况为立足点,并以各类课程背景资料和文化资源为辅助,提升德育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化,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多的情感体验和实践锻炼,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创造性得到显著提升,确保立德树人效应在两类课程融合过程中的最大化;第三,强化两类课程的互动性和融合性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创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正是由于科学的持续改革和创新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大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使自身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和实际需求有清晰的了解与掌握,并在实践教学和互动教学等教育新手段上增强其探索力度,整合成利于立德树人的课程资源,以此使学生在基于课程融合改革背景下收益。

三、结束语

在新形势背景下,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融合发展理念可以形成对各类型、各层次教育要素的有效凝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和成果的整合都具有重要作用。对此,我们应继续加大融合路径的探索,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重要助力。

[ 参 考 文 献 ]

[1]陈功.谈如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才智,2018(15):117.

[2]张倩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理念[J].现代交际,2018(06):175-176.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