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人工智能引发的就业效应

2019-02-10陈登卓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工作岗位工业革命人工智能

陈登卓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贵阳 550023)

人工智能自1956年诞生,经过63年的发展逐渐步入爆发式增长期。2017年国务院研究制定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1]2018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为高等学校瞄准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紧接着,教育部又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深刻阐述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未来人才需求的影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将深刻改变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2]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最终还是要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来导航,在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迅猛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准确把握人工智能的就业效应对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可能起到导航定向作用,本文将在分析三次工业革命与就业关系的基础上,深入探析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

一、工业革命影响就业的历史规律

纵观人类社会重大科技进步的发展历史,每次重大科技进步都会对就业市场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为了准确把握工业革命与就业的关系,下面分别就三次工业革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进行逐一分析。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就业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传播到其他欧美国家,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以及富尔顿发明轮船和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为代表,使工厂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原来的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被现代化工厂所取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逐步代替了手工劳动,极大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进而深刻改变了当时的经济结构和城乡结构——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第一次工业革命进程中工业化和城镇化导致大量农民和农业工人失业,农村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寻找新的工作岗位,然而由于大部分农民和农业工人不具备城市工厂工业化生产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工作,由此产生大量结构性失业。同时机器的推广和技术进步也威胁着传统手工工人的生计,手工技术技能型人才因为机器的冲击和替代,工作收入日趋减少,生活质量每况愈下。[3]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就业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和德国同时进行,它以电力与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科技的发展主要包括发电机和电动机发明以及各种电器的大量出现,以煤气、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推动了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的生产生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催生了电力工业、电器工业、石油化工、汽车工业 很多新的产业,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农业比重进一步下降,工业完全替代农业成为第一大产业,并且由原来的轻工业为主转变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诸如汽车取代了马车,马车夫失业了,这一类的情况在诸多行业和领域都是普遍存在的。当然,工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了很多新的就业机会 ,催生了大量工程师、火车司机、铁路工人、石油工人、汽车修理工等新兴工作岗位。

(三)第三次工业革命对就业的影响

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40年代至今)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及广泛应用为标志,主要集中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与生物工程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人类社会从电气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同样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结构的又一次重大调整——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比重最大的产业。随着计算机尤其电脑的广泛使用,“知识密集型”企业与日俱增,“知识化”“信息化”“技术化”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劳动者的整体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只能进行简单生产劳动的技术工人面临严峻的威胁。社会也因此出现大批 “白领工人”,他们一般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具备某些方面高级技术技能,脱离较重的体力劳动。同时,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劳动力过剩,失业人数在新旧动能转换期间内会显著增加。

通过三次工业革命与就业关系的综合分析,可以将工业革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工业革命会引发经济结构的调整,对某些产业或行业的工作岗位产生强烈的冲击,引发大量失业。二是工业革命会催生一大批全新产业,提供大量新兴的就业岗位。三是工业革命会在就业市场导致供需错位,使原有劳动力因为不能满足新兴工作岗位的要求而出现大量结构性失业。四是工业革命会极大的提高社会生产力,从而导致产品供过于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劳动力出现阶段性过剩而失业。

二、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

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轮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将逐渐进入智能化时代,“机器人换人”将成为必然的趋势,在新一轮人工智能影响下,人类的生产、生活、学习乃至思维方式都会产生深刻的改变。根据历史上重大科技进步对就业影响的普遍性规律,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会产生诸多方面的影响。

(一)引发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

回溯历史,每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都会引起经济结构的大调整。以人工智能为主要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必将引发经济结构的大调整,人工智能的影响将是及其深远的,不仅会融合和重塑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形成“人工智能+产业”的新模式,而且完全有可能会随着人工智能的大发展,分化出全新的第四产业——数字化、人工智能化产业。就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规模来看,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呈现出井喷式增长,预计未来数年内会稳步快速增长。如图1所示,前瞻产业研究院在曾预测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为203亿,而实际市场规模为238.2亿元[4],比预测值还略高。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到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77亿元。随着人工智能基础技术深入发展及基础技术向应用技术的广泛拓展,基于国家层面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社会资本对人工智能的持续投入,相信具有深远影响的人工智能将逐步进入爆发期。

图1 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测[5]

(二)重塑旧产业,引发大量失业

“人工智能+”变革将重塑工业、商业、医疗、物流、教育、金融等众多行业,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用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机器人换人”热潮,引发大批工人及服务人员失业。就工业而言,工业机器人替代传统工业工人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以富士康为例,已经部署4万台自研的“Fox bot”工业机器人,按计划2020年前自动化率将达到30%以上。目前,工业机器人只能替代一些较简单的,替代程度是有限的,但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未来“机器换人”的替代率将会越来越高。马云对此也有类似的判断:“新制造很快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制造业带来席卷性的威胁和席卷性的机会。未来的十到十五年,所有的制造行业所面临的痛苦将远远超过今天大家的想象,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且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在交通运输行业,2017年李彦宏无人驾驶上北京五环显示了无人驾驶技术日趋成熟,无人驾驶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只是时间问题,随着无人驾驶的出现及普及必将导致公交车等驾驶员出现普遍性失业,从而导致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逐步消失,驾校教练等工作人员的大量失业。在物流领域,随着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配送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仓储员、快递小哥等工作岗位也将受到强烈的冲击。除此之外,金融、教育、服务业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广泛的影响。总之,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在相当程度上重塑很多传统产业。虽然在短期内,人工智能对人的替代作用是有限的,但从更长的时期来看,随着人工智能的对传统产业的渗透甚至颠覆,必将引发大规模结构性失业(如表1所示)。

表1极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岗位

(三)催生一批新产业,增加大量新的就业机会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8未来就业”报告的研判,到2025年,机器人完成的工作量有望超过人类,同时人工智能在5年内将带来约 5800万个全新的工作岗位。这就是人工智能的双重效应,即替代效应与创造效应,人工智能在取代大量人类工作岗位的同时又会孕育出大量全新的工作岗位。马云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有过相似的意思表达:科技在消灭部分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根据历史经验,科技进步对就业创造效应会大于其产生的替代效应。根据Gartner公开的数据,人工智能将在2020年前减少180万个就业机会,但在同一时间内将创造230万个就业机会,人工智能创造的工作岗位数显然要比其替代的岗位数要多。由于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步入人工智能时代的人们会不断进入新的领域从事新技术研发活动,在此条件下,一大批全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必将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而迅猛增长,比如人工智能工程师、机器训练师、人工智能测试人员等新岗位就已经应运而生。人工智能产业链包括基础技术支撑领域、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和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三大领域(如表2所示),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需要基础技术支撑领域的发展,也需要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自身的突破,技术领域的全新突破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投入,这就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在应用过程中,人工智能在消灭一些传统工业、交通、物流、金融、农业等产业的就业岗位的同时,也会产生一批与人工智能使用、检测、维修等工作相关的新岗位。根据《2019年就业指导蓝皮书》2018年四季度人才吸引力指数的排名,前十大职业分别是数据架构师、搜索算法、推荐算法、架构师、算法研究员、IOS工程师、深度学习、法务经理、机器学习。除法务经理外,其他9个职业都是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6]可见,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是能够提供大量全新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的。

表2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产业链结构

三、结语

人工智能同历次工业革命当中的核心技术一样,会对原有经济结构产生重大调整,人工智能既能重塑旧产业,产生“替代效应”,引发失业,又能催生一批新产业,产生“创造效应”,增加就业。人工智能的“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同时存在于人工智能的每个发展周期(具体包括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周期),这两种效应合力的结果就是人工智能对就业的综合效应。人工智能在不同的发展周期对就业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目前人工智能依然处于幼稚期,人工智能的整体就业效应还不是很明显。但是,人工智能科技成果的创新及发展正引发社会生产、服务等领域的链式反应,其速度之快也许会超乎常人的想象,这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颠覆必然在较短时间之内改变社会的人才需求,对就业市场产生巨大冲击。

猜你喜欢

工作岗位工业革命人工智能
基于工作岗位分析的课程建设探讨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开年珠宝小惊喜
工业革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