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思邈四时睡眠养生之探析

2019-02-10马如龙李凌风郭靖辉牛文民刘智斌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孙氏孙思邈朝向

马如龙 李凌风 郭靖辉 牛文民 刘智斌

(西安思源学院孙思邈养生理论研究会,西安,710000)

《素问·宝命全形论》载:“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1]。人生活在天地自然之间,其生命活动规律也需随天地四时的转变而转变,做到天人合一,以保命全形。唐代著名中医学家、养生家孙思邈继承了《黄帝内经》“天人相应”养生观,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常出入天地日月山川河海,人畜草木,一切万物体中,代谢往来,无一时休息,一进一退,如昼夜之更迭,如海水之朝夕,是天地消息之道”[2]。孙氏认为睡眠作为人类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在为人类提供充沛精力的同时,亦遵循天地四时的变化规律,诚如《灵枢·邪客》所载:“天有昼夜,人有卧起……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3]。孙氏将其四时睡眠养生之法载于《备急千金要方》之中,希冀后世能依时养摄,免其夭枉。

1 顺四季之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1]。孙思邈法于《黄帝内经》,提出:“衣食寝处皆适,能顺时气者,始尽养生之道也”,强调起居睡眠的养生之道在于顺四时之气,即顺应四季的变化,并将《黄帝内经》的四时睡眠养生观转载于《备急千金要方》[2]。

因四时物候各有不同,昼夜长短不一,故而有卧起早晚之分。《黄帝内经》中虽讲到四时卧起时间各有不同,但并未详细记述卧起的具体时间。孙思邈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春欲晏卧早起,夏及秋欲侵夜乃卧早起,冬欲早卧而晏起,皆益人。虽云早起,莫在鸡鸣前。虽言晏起,莫在日出后”[2]。根据敦煌唐写本遗书、唐“都管七国六瓣银盒”上记载的唐代十二分法纪时制表述,“鸡鸣”为丑时,“平旦”为寅时,“日出”为卯时[4]。《备急千金要方·调气法第五》载:“旦夕者,是阴阳转换之时。凡旦,五更初暖,气至频申,眼开,是上生气至,名曰阳息而阴消”[2]。孙氏认为平旦人体阳气渐生,五更寅时起床有助阳气升发。根据孙氏所载,四时晨起的时间范围应该在平旦至日出之间,也就是寅时至卯时之间(凌晨3点至7点)。正如《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载:“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封建社会,大臣朝觐皇帝的时间一般在早晨5点或6点,而一般的官员也被要求在“卯酉文历”(即早上6点至下午6点的签到册)上签到。在交通运输不发达的古代,如需朝觐或者点卯,官员们就得赶在寅时起床准备,才能按时抵达皇宫或工作地[5]。

《备急千金要方·调气法第五》载:“暮日入后,冷气至凛凛然,时乃至床坐睡倒,是下生气至,名曰阳消而阴息”[2]。孙氏认为日入之后人体阳气入阴,应当卧床晏息。在唐代的十二分法纪时制中,“日入”为酉时,“黄昏”为戌时,“人定”为亥时,而“人定”即指人到夜晚停止活动,安歇入睡[4]。由此推断,四时睡眠养生中提到的“晏卧”及“早卧”的时间,应该是在戌时至亥时(19点至23点)这个时间段。清·李渔亦从孙氏的卧起时间观,并在《闲情偶寄》写道:“由戌至卯,睡之时也。未戌而睡,谓之先时,先时者不祥,谓与疾作思卧者无异也;过卯而睡,谓之后时,后时者犯忌,谓与长夜不醒者无异”[6]。

2 顺四季之向

孙思邈认为在四时睡眠养生中,除了卧起时间随四时变化,睡眠朝向也随四时更替而变换。《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也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3]。《黄帝内经》认为人体气机变化规律与四季变化相一致,并根据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变化将一日分为四时用以说明气机的变化规律。孙思邈根据《黄帝内经》提出的理论,将四时比作一天的日出日落,日出为东为春夏,日落为西为秋冬,提出“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的睡眠养生观点[2]。

孙氏睡眠朝向观点的提出与古代先民对季节、方位的认识有密切关系。《管子·形势解》:“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夏者,阳气毕上,故万物长;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冬者,阴气毕下,故万物藏”[7]。《白虎通·五行》载:“东方者,阳气始动,万物始生”[8]。《仪礼·既夕礼》载:“士处适寝,寝东首于北墉下”。贾公彦疏:“东首者,乡(向)生气之所”[9]。《礼记·丧大记》载:“疾病,……寝东首于北墉下”。孔颖达疏:“以东方生长,故东首乡生气”[10]。从《仪礼》《礼记》的记载及疏注来看,古人认为东方有升发之气,故春夏头朝东卧。《说文解字》:“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11]。《白虎通·五行》:“西方者,迁方也,万物迁落也”[8]。《说文解字》《白虎通》中认为“西方”为休息、迁落之地,与秋冬为闭藏之季的特征相吻合,故秋冬向西而卧。在《礼记·礼运第九》中记载:“死者北首,生者南乡”[10]。《白虎通·五行》载:“北方水,万物所幽藏也”[8]。《后汉书·臧宫传》李贤注:“人喜阳而恶阴,北方,幽阴之地”[12]。古人认为人死归阴,北方为阴,故死者北首。北方属水,主寒,属阴位,而《难经·四十七难》中说:“人头者,诸阳之会也”[13],北首而卧则阴寒之气直伤人体阳气,损害元神之府。从以上唐代之前的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孙氏“头勿北卧”的睡眠观点与古代先民丧葬习俗及阴阳五行理论密切相关。

后世养生医家继承了孙思邈睡眠朝向随四时变换的观点,宋代养生家蒲虔贯在《保生要录》中记载:“凡卧,自立春后至立秋前,欲东其首;自立秋之后至立春前,欲西其首”[14]。孙思邈把对四时物候的长期观察体会和先贤们对四时、四方的认识相结合,提出四时卧起的具体时间及变换睡眠朝向的季节。《周易》随卦中讲到:“《彖》: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晏息”[15]。随卦要求人需随天下时而动则可无过无灾。孙氏四时睡眠养生之法即为随天下时而动之法,与随卦之意相合。在现代工业社会,人工照明使得白昼相对延长,人们在追求孔圣人所说的“不舍昼夜”,但却忘了还需“君子以向晦入晏息”,最后的结果是“昼不精,夜不寐”的病态。随卦之意在现代不仅仅是建议,更是在警醒世人需随天时而动,而孙氏四时睡眠养生法就是留给后世治疗“昼不精,夜不寐”的一个易学易行之法。

猜你喜欢

孙氏孙思邈朝向
朝向马头的方向
朝向马头的方向
孙思邈巧用大蒜治痢疾
陆九渊行书《宋故孙氏夫人墓志铭》
孙氏手术治疗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初步经验
乌龟快跑
追爱就要厚脸皮
追爱就要厚脸皮
孙思邈大蒜治泄泻
药王孙思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