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的微创治疗及预后情况评价
2019-02-10万俊
万 俊
(江苏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南京 210004)
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女性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盆腔,并粘附在其表面形成异位囊肿,由于经期子宫内膜反复脱落出血,使卵巢病变加剧增大,形成内含陈旧性积血的囊肿,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病变[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入院的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44.56±1.43)岁,病程5~31个月,平均病程(17.87±146)月,肿瘤直径2.43~9.75 cm,平均直径(5.08±0.32)cm,该组采用腹腔镜下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研究组年龄26~49岁,平均年龄(42.64±1.04)岁,病程4~28年,平均病程(15.75±1.54)月,肿瘤直径4.07~10.65 cm,平均直径(6.96±1.43)cm,该组采取超声引导介入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术前2天使用洗必泰对阴道进行冲洗消毒,每天一次;术前一天食用半流质食物,八小时前禁食、四小时前禁水;术前对患者进行灌肠清洁,经超声检查脓肿的位置、大小、形态。对照组在腹腔镜下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患者经气管插管全麻后采用截石位,在肚脐1.5 cm处做切口,建立人工气腹,在麦氏点行0.5或1.5 cm切口,通过腹腔镜探查囊肿大小、位置和组织粘连情况,穿刺吸引器吸出囊液并协助钝性分离粘连组织,把囊肿从卵巢剥除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最后电凝止血。术后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质,服用抗生素,十天内禁止同房和坐浴、盆浴。
研究组实施超声引导介入治疗: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将腹部探头、阴道探头分别调制到3.5 MHz和7.5 MHz,准备好穿刺架和18-20G×350 mm的PTC穿刺针。指导患者采取截石体位,在阴道探头套取无菌避孕套后,固定好穿刺架后将穿刺针经穿刺架引导管对患者囊腔中央进行穿刺,拔出针芯,将囊液送去检验,待囊液吸干净后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囊腔2到3次,将无水乙醇注入囊腔内并留置9~10分钟后吸出,反复操作2次后,再将1~5 mL无水乙醇留置囊内,最后拔出穿刺针和探头,检查是否有出血情况,如存在出血用纱布按压10 h后再取出。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和住院时间,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和住院时间。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显效:手术后未出现腹部疼痛、发热等症状,超声复查囊肿全部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超声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发生改变,超声复查脓肿复发。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48.65±1.43)毫升、手术时间(48.43±1.05)分钟、住院时间(5.07±0.53)天,有效率为86.49%;研究组术中出血量(6.54±0.51)毫升、手术时间(43.87±1.32)分钟、住院时间(4.65±1.05)天,有效率为97.30%,两组数据之间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卵巢巧克力囊肿属于子宫内膜异位于卵巢深部,经血潴留形成的囊肿,积血多呈巧克力糊状,常因表面出血或囊壁破损而与邻近器官粘连,患者常伴有月经紊乱、痛经、不孕等症状[2-3]。该疾病好发于25~45岁的生育年龄妇女,虽然是良性疾病,却有增生、浸润、转移及复发等恶性行为,临床多采用手术处理。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成熟,超声引导介入治疗与腹腔镜下对囊肿进行剥离相比,可以减少手术对卵巢组织的损伤,创面更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本次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但术中出血量较少,疗效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囊肿复发率,手术安全性更高,对于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故值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