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芒硝外敷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障碍的疗效
2019-02-10郁雅芳
郁雅芳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 200082)
腹部切口在愈合的期间受到多种因素所影响,例如合并糖尿病、腹壁脂肪厚度以及贫血等因素造成的影响,术后切口如果出现感染、脂肪液化以及血肿等症状,则会对切口的愈合造成直接影响,这成为了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需要解决的难题[1]。切口若出现不良的反应或延期愈合,会对患者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03月~2019年03月妇产科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各25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还加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其中,对照组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3.16±2.36)岁,139例为剖宫产,其余111例为妇科手术;治疗组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2.90±3.24)岁,136例为剖宫产,其余114例为妇科手术。患者均接受妇科手术、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个人资料完整,在治疗前患者、家属均知晓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严重创伤、原发肾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严重感染、肝脏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合并神经病疾病、脑部功能疾病、过敏体质、急性并发症等排除之外,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后均应用抗生素预防,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仅接受常规抗生素治疗,患者每日进行一次常规的换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患者还接受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将大黄粉和芒硝粉按照1:3的比例进行充分混匀之后,将其放置于无纺纱布袋之中,按照腹部切口的范围进行大小的制定,对腹部切口进行无菌敷料持续外敷,无菌纱布一般是3~4层或者1张无菌敷贴。腹带需要进行包扎固定,药袋若湿硬之后需要及时进行更换,每日进行一次换药,直至其伤口缝线进行拆除。
1.3 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之中主要是对患者腹壁切口愈合状况、疗效展开评估,腹壁切口愈合状况需要按照三个等级进行划分,其中符合甲级愈合的标准:切口愈合优良,并未出现不良反应。符合乙级愈合的标准:患者的切口处出现炎症反应,以积液、红肿、血肿以及硬结为主要表现,但是并未出现化脓。符合丙级愈合的标准:患者的切口出现化脓,切口需进行切开引流。疗效按照三个等级进行划分,其中符合治愈的标准:患者切口的触痛和红肿症状消失,其硬结出现消退,并未出现渗液。符合有效的标准:患者切口的触痛和红肿症状出现缓解,其硬结出现缩小,渗液也出现减少;符合无效的标准:患者切口的触痛、红肿、硬结、渗液和治疗前无差异,甚至出现加重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治疗组患者中无效共0例,有效共31例,219例治愈,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中无效共29例,有效共78例,143例治愈,总有效率为88.4%;治疗组在应用大黄芒硝治疗后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腹壁切口愈合状况对比
治疗组患者切口愈合中符合丙级共0例,乙级共2例,248例甲级,甲级愈合率为99.2%;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中符合丙级共8例,乙级共15例,227例甲级,甲级愈合率为90.8%;治疗组在应用大黄芒硝治疗后切口甲级愈合率比对照组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之中致使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比较多,因此愈合不良成为了很多外科手术常见问题,其中手术缝合不熟练、切口不齐、术后营养摄入不够、切口周围血供不佳、切口感染以及全身感染等均会对切口的愈合造成影响[2]。大黄和芒硝为常见药物,大黄主要是可起到逐淤通经和清热泻火的效果,大黄主要是蒽醌衍生物为主,含有大黄素和大黄鞣酸,其中鞣酸可对分泌进行抑止和收敛,可起到抗感染的效果,对于多数细菌可进行有效抑制。芒硝属于矿物类中药,可起到消肿和散结的效果,因芒硝中含有硫酸钠,可吸收皮下的淤血和积液。大黄和芒硝进行配伍,可促进周边血液循环的改善,对细菌生长起到抑制,促进切口局部组织的修复,因此可取得良好的效果[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应用大黄芒硝治疗后其切口甲级愈合率、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概而言之,妇产科患者在进行腹部手术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抗生素、大黄芒硝进行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可促进患者伤口的愈合,避免出现感染。但是大黄芒硝外敷治疗腹部手术患者取得的疗效比常规应用抗生素取得的疗效更优,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