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手术与腹腔镜手术 治疗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探讨
2019-02-10张曦允
张曦允
(鹤岗市妇幼保健院,黑龙江 鹤岗 15410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多发的良性肿瘤的一种,在临床上又称为纤维肌瘤与子宫纤维瘤。子宫肌瘤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当前在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多用宫腔镜、腹腔镜手术治疗。在临床上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指的是肌瘤的直径在30毫米以上,患者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增加了医疗工作者的难度[1]。本研究对患有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的患者应用了宫腔镜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入住本院治疗的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两组患者均为女性。其中,观察组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37.5±2.6)岁,瘤体的直径31~60 mm,平均瘤体的直径(42.5±2.6)mm;对照组患者年龄23~50岁,平均年龄(36.5±2.5)岁,瘤体的直径30~59mm,平均瘤体的直径(41.5±2.4)mm。其中未婚女性6例,已生育患者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疗法: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全身麻醉,实施常规穿刺建立气腹,压力在12~14 mmHg范围,在病人腹部选取4个穿刺点,对患者注射6 U垂体后叶素,切开瘤体至瘤核,用抓钳进行分离,用旋切器进行条状旋切取出。
观察组疗法: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把带蒂黏膜下肌瘤切至肿瘤包膜,从肿瘤外周切片,在切至小体积后用钳出,若没有蒂黏膜下肌瘤切开至肿瘤包膜,把肿瘤切碎取出,若是内突壁间的肌瘤,要进行B超指导给予切割。术后对患者要进行抗炎症与捉进子宫收缩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的住院天数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1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6.31士12.48)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0.31士1.55)h、术后的住院天数(4.06士0.56)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6.38士11.57)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9.36士1.75)h、术后的住院天数(6.86士0.94)d,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16、17.7403、11.7269,P<0.05)。
3 讨 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多发的一种良性与实体肿瘤,是女性的多发疾病,也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疾病,由平滑肌与结缔组织构成,当患者的子宫黏膜下的肌瘤直径大于30毫米时,其病变会延伸到子宫腔,可带蒂或者突入到子宫的肌层,患者的临床症状为经量较多,月经期延长、痛经、月经不规律等表现,可导致患者生育能力下降甚至不孕[2]。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治疗技术得到不断的改进,新型的微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治疗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的措施多应用宫腔镜手术与腹腔镜手术。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点是创口小甚至没有开口,在手术后不会对机体产生任何影响。腹腔镜手术时,对操作者的缝合技术要求特别高,还容易造成患者在手术之后的大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发生子宫瘢痕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不良反应,对患者以后的生育产生影响。宫腔镜手术的优点是在操作上难度小,简单易行,主要经患者的阴道进行并且没有创口,对患者的腹腔没有不良影响,对患者的子宫肌层伤害很小,对患者的正常妊娠没有不利影响[3]。
综上所述,对于治疗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应用宫腔镜手术进行肌瘤切除,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促进患者预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