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2019-02-10王萌
王 萌
(临潼疗养院第二疗养区,陕西 西安 710600)
脑梗塞是指患者的脑部动脉系统中的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导致动脉管道出现闭塞、狭窄,使动脉供血区表现为脑组织坏死[1]。脑梗塞具有发病较急,导致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与智力受到一定影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治疗是利用神经系统与功能的可塑性可促进神经再生。本研究对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14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140例脑梗塞患者,已排除严重的精神疾病者、意识障碍者、心理问题者及在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0例。研究组中,男性34例,女性36例,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60.23±2.17岁;合并高血压13例,合并糖尿病9例;对照组中,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0.81±2.34岁;合并高血压12例,合并糖尿病1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具体为:(1)体位护理:在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体位,协助患者进行侧卧位,该体位可进行辅助治疗,同时可减少受压,并指导患者在床上翻身;(2)肢体康复锻炼:依据患者肢体恢复与意识状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肢体康复锻炼,每日定期对患肢进行按摩护理,先进行被动的肢体训练,增强肢体活动功能,之后指导患者进行主动的肢体训练,如翻身、手指屈伸、肌力恢复等;(3)语言康复锻炼:对失语者进行语言能力恢复训练,协助患者完成口腔操,鼓励患者进行发音练习,从简单的音节教起,之后发展为复杂音节,不断提高语言能力。
1.3 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参考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2],具体为:基本康复为功能改善达90%以上,患者的生活能力状态为0级;显效为功能改善为46%-89%,患者的生活能力状态为1-3级;有效为功能改善18%-45%;无效为功能改善情况不足18%;(2)分析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护理技术、护理态度等,总分为100分,评分不足60分为不满意,评分为60-79分为满意,评分大于80分为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研究组中,基本康复17例,显效23例,有效9例,无效11例,其有效率为81.67%;对照组中,基本康复11例,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18例,其有效率为70.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分析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中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68±2.15分,对照组中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0.13±2.09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t=5.94,P<0.05)。
3 讨 论
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缺血、缺氧等症状,其发病原因为心肌梗死、心房颤动、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脏手术等心源性病因及肺部感染、肺部静脉血栓、败血症等非心源性病因[3]。脑梗死具有发病较快的特点,多数患者预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与语言功能障碍,因此,尽早对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病情得到好转[4]。脑梗塞患者发病后前3个月功能恢复最明显和有效的阶段,因此,在治疗后1-2周进行康复护理,可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康复护理是对患者的肢体与语言功能进行训练,帮助患者消除肢体功能障碍,使其恢复语音功能[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1.6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0.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中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68±2.15分,对照组中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0.13±2.09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t=5.94,P<0.05);可知,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其改善其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其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