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奄包结合优质护理对风湿病治疗效果影响
2019-02-10罗紫燕
罗紫燕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等组织的疾病,多数患者发病与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有关,发病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由于疾病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从中医角度来讲,风湿病是由于机体受到风、寒、湿邪入侵后引发的疾病,中药热奄包是利用中药结合湿热敷于患部后起到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和通络止痛的作用[2]。因此,本研究将我院近期收治的40例风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部分患者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中药热奄包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我院自2018年1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风湿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46.62±6.19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类风湿关节炎15例,产后风湿5例,骨性关节炎8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在治疗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疏导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后续的治疗方案;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发生情况,常规治疗可能达到的效果,以及有关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和康复训练。
研究组: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中药热奄包,根据患者疼痛的部位选择使用热奄包的部位,取30×25cm双层热奄包1个,针对患者证型把对应的方剂装入自制的药袋,然后加热至95℃,恒温保持10min使热力穿透药包后再取出,用毛巾包裹后试温,患者耐受后将药包放在治疗部位,盖上衣被后保暖,治疗20min为宜,连续治疗7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要避开患者破溃的皮肤、控制药包的温度,如果出现烫伤要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治疗完成后擦干患者身上的汗液,避免寒邪入侵。
1.3 疗效评价
治疗后患者局部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无畏寒、疼痛判为显效;治疗后症状和体重有所改善,机体过劳或受凉、受寒后仍感到疼痛,但相较治疗前减轻判为好转;治疗后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的判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使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显效率为65.00%(13/20)、好转率为30.00%(6/20),总有效率为95.00%(19/20),对照组患者显效率为40.00%(8/20)、好转率为30.00%(6/20),总有效率为70.00%(14/2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无效1例,对照组无效6例。
3 讨 论
风湿病是临床上较为难治的一组疾病,对于风寒湿痹型的患者来说常选择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方式进行治疗,往往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3]。本研究中选择的中药热奄包又被称为中药热敷法,是祖国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方法,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治疗历史,其中《内经》中所讲的“熨”即为热敷法,根据治疗情况可分为干热敷和湿热敷两种,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明确等优点,其治疗的实质是将加热好的中药包置于患病部位或特定的穴位上,根据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毛细血管发生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利用高于体温的温度更好的发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止寒的功效[4]。根据临床经验证实在推拿按摩结束后使用中药热奄包可起到增强治疗效果,并可减少对机体的刺激。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使用中药热奄包后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热奄包中主要成分有川芎、红花、木香、香附、制川乌、小茴香、大黄、苏木等。其中川芎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红花可活血通经,驱除风湿,木香可抑菌护肝、健脾消滞、行气止痛;香附可理气解郁,活血通络;制川乌可驱除风湿,温和经络;制草乌可祛风温经;小茴香可温肾暖肝,散寒止痛,理气和中;大黄、苏木可活血祛瘀通经;诸药合用可针对风湿病的发病机理进行较好的治疗[5]。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好温度会出现局部烫伤的情况,因此要加强护理干预措施,核对医嘱后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位置,充分暴露热奄部位,检查局部皮肤情况后用温水擦净,加热药包后用毛巾包裹好再敷于部位,治疗结束后帮助患者整理衣着,取合适的体位后清理用物,加强优质护理干预后可更好的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药热奄包结合优质护理治疗风湿病患者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可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