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 子宫下段切口位置选择对临床效果影响分析
2019-02-10苗文彬
苗文彬
(黑龙江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中心医院妇产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因国家“二孩政策”的开放,致使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分娩时选取剖宫产的人数逐步呈上升态势。然而,再次手术切口位置的选取和原瘢痕的关系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为此,本研究中,笔者选取我院就诊的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分析的样本,对这些患者分别选取瘢痕组织上2cm切口和瘢痕组织下2cm切口,以探究其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分析的样本,对其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接受瘢痕组织上2cm切口作为手术位置的患者编排为实验组,将选取瘢痕组织下2cm切口为手术位置的另外患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样本数均为30例,对照组中患者年龄最小的22岁,年龄最大的35岁,平均年龄为(29.1±3.2)岁;实验组年龄为24-38岁,平均年龄为(31.9±3.7)岁。将选取的60例样本的相关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予以计算,结果发现组间差异较小,符合正太分布,P>0.05,符合本次研究前提。
1.2 方法
对照组在本次调研中选用瘢痕组织下2cm处作为手术切口,剪开患者的瘢痕组织区域的腹膜,于反折下部2cm横弧形位置,将子宫下段3cm左右切开;医务人员采用两手的手指在两侧斜上方进行撕开,长度约为10cm上下,将胎膜刺破之后,分娩出胎儿和胎盘;之后对其进行全层等和处理,当缝到第二层之时,选用横褥式的缝合方式,将浆肌层包埋在子宫切口处,清除腹腔中的血液和羊水,关闭腹腔。实验组则选用瘢痕组织上2cm处作为手术切口,在患者的瘢痕组织上2cm的位置,使用横弧形手术方式,将子宫下段长3cm左右切开;医务人员采用两手的手指在两侧斜上方进行钝性撕开,长度约为10cm到12cm,将胎膜刺破之后,分娩出胎儿和胎盘;之后对其进行全层等和处理,当缝到第二层之时,选用横褥式的缝合方式,将浆肌层包埋在子宫切口处,清除腹腔中的血液和羊水,关闭腹腔[1-2]。
1.3 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版本:SPSS25.0)处理研究数据,资料描述形式:计数字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x±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x2,计量资料为t;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
2 结 果
实验组30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43.21±24.15)ml,手术时间为(39.31±12.54)min;对照组30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66.21±25.15)ml,手术时间为(51.31±11.54)min;。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明显(t=19.3216,P=0.0000;t=3.8567,P=0.0003;),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针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患者,手术切口位置如若选取不当,则极易致使其出现下段切口延伸性撕裂的状况,使其直肠、输尿管及膀胱等组织遭受损害,乃至血肿、出血量增多等状况,对产妇的生命健康威胁较大。因而,选取适宜的切口位置,对产妇来说,至关重要。针对再次进行剖宫产的患者,临床多选取瘢痕组织上2cm处作为手术切口,由于此种方式对其子宫薄弱区域预计反常血管走形区均可有效避开,可使其手术效果实现最佳[3-4]。本次研究中也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较优,而对照组较差,结果再次证实了此种切口方式的有效性。综上,对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患者实行手术的进程中,医务人员应依据患者病情的具体状况,选取比原瘢痕切口位置较高处作为手术切口,可使其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减少,以便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