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
2019-02-10于凌翔
刘 晶,于凌翔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奇台六师医院 妇产科,新疆 昌吉 831800)
子宫内膜息肉属于常见良性增生性疾病,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1]。目前临床可供选用的手术方案有很多,宫腔镜下电切术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本研究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实施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并与实施常规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被纳入实验中,均为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年龄22~57(44.05±1.13)岁。实施随机分组,每组均为34例,分别实施常规刮宫术治疗与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组名分别为常规治疗组与宫腔镜电切组。两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均P>0.05。
1.2 手术方法
宫腔镜电切组患者均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进行治疗,术中使用的设备为宫腔镜系统。手术时首先对患者实施膨宫处理,患者保持仰卧状态。达到理想膨宫效果并常规实施会阴和阴道消毒后,置入宫腔镜。医生经镜头对患者宫腔内息肉具体情况进行探查,包括息肉的数量和具体大小等,并明确息肉蒂部的具体情况。之后,采用双极电凝切除方式彻底切除息肉,并实施局部电凝止血。妥善止血后常规处理宫腔,完成操作。常规治疗组患者均接受诊断性刮宫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参照相关标准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并登记相应的显效、有效、无效病例数。其中,治疗显效指的是手术治疗之后,患者宫腔内的息肉完全清除,临床各项症状与体征消失,贫血情况得到纠正;治疗有效指的是手术操作之后,患者宫腔内的息肉完全清除,临床各项症状与体征以及贫血状况均得到一定的改善;如果不符合上述标准,则被评估为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评估与最终统计得到的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结果被导入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实施卡方检验。在数据差异显著性评估方面,均以P值小于0.05数据间差异具备显著性的前提。
2 结 果
临床疗效判定统计数据组间比较显示,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组间差异显著,常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35%(28/34),明显低于宫腔镜电切组的97.06%(33/34),P<0.05。
3 讨 论
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过程中,以往大多使用刮宫手术,但是,此种手术方案的应用时容易出现清除不彻底的情况,导致息肉的残留。术后,残留的息肉也导致了较高的临床复发可能。同时,刮宫手术中,极易损伤到患者的局部组织,创伤较大,出血量也较高,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因此,此种手术方案的最终的手术效果与临床预后并不够理想。近年来,具有微创、安全等特点的宫腔镜技术开始被逐渐应用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手术治疗中。以往一些学者通过研究指出[2],与常规诊刮术相比较,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施以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此次研究中,经对比观察也发现,常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35%(28/34),明显低于宫腔镜电切组的97.06%(33/34)。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可能是因为术中使用的宫腔镜操作具备一定的应用优势,术中医生的视野较为清晰,可以帮助医生更为准确、全面的观察患者的病情,掌握息肉的具体情况,并予以彻底的切除[3]。同时,手术操作更为安全、微创,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较小,这对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进程也十分有利。
4 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文的分组实验研究可以父亲安县,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实施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与常规诊断性刮宫治疗相比较,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