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部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对策
2019-02-09王东霞贺世春谭仁琼潘权澧
王东霞,贺世春,谭仁琼,潘权澧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庆 404000)
门诊部是医院的窗口,属地管理科室多,每天人流量大,停留时间短,在医废处置管理难度大;强化责任归属,以目标为导向,加强各部门的工作绩效考核,健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同步施策,共同治理[1]。为迎接2017年11月,重庆市环保局“利剑执法”专项行动检查,门诊部对照专项行动检查标准,自查,整改,建立门诊部医废处置链,规范门诊部医废处置管理,提高门诊部属地管理科室工作人员、保洁人员正确处置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门诊部2017年8月对属地30个产生医废属地科科室开展日和周质控制自查,以张贴医废标识执行率42.86%;医废交接登记本执行率28.57%,抽问医护人员、保洁人员医弃处置流程掌握率分别为30%、10.00%。
2 方 法
2.1 建立门诊与属地科室的医废管理“一链一签一登记”架构
“一链”门诊部以科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主管、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成员负责医废处置管理质控小组,以医废处置条例和环保质量管理要求,开展门诊部质量管理工作每日、周、月工作,门诊部与各属地科室医废管理负责人签名,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形成齐抓共管理的链架构。“一签一登记”即各科按照医院感染科要求,领取医废张贴标签,科室填写、执行人的签名包括分类、重量,与保洁工人核对,双签名标签,为把好属地科室医废离开门诊部,出属地科室的入口责任人质量关口,由科室在执行人在医废交接登记上登记签名。
2.2 严把两重点,从医废产生来源抓起
把好两重点即产生医废的重点区域、重点科室如彩超候诊区域、抽血中心为重点区域,重点科室耳鼻喉、皮肤科、妇科、产科、呼吸科、病理穿刺、造口门诊、导管门诊等科室产生医疗垃圾科室责任人执行人,强化门诊部医废处置流。
2.3 强化三培训,提高医废管理、处置能力
三培训包括门诊医务人员、志愿者、保洁工人。由于不同人群对医废认知能力不同。分批培训。根据利剑行动检查标准内容,做好条目培训,人人做到心中有数。
2.3.1 培训医废处置条例,提高认知水平
组织院感小组成员授课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医废目录,引起全科人员重视,掌握标准,制定和完善门诊部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及医疗废弃物处置流程、疗废弃物处置泄漏应急处理预案。
2.3.2 专题培训保洁人员,提高医废处置流程的依从性
保洁人员医废知识的认知缺乏,组织保洁主管、保洁工人培训门诊部各科室医废种类,识别各科室产生医废,以保证医疗废弃物的正确分类,强化医废处罚条例,增强医废处置安全意识,严禁保洁工人私人收集、存放、贩卖医废,同时防止医废与生活垃圾混放把关口,分片包干负责,负责打包及运送到门诊规定的临时周转暂时箱内。
2.3.3 培训门诊部志愿者,识别门诊部医废类别,生活垃圾与医废垃圾,引导病人正确丢弃医废的放置。
2.4 落实四个责任人四签字,严把 “出入口” 关。
2.4.1 四个责任人即:属地科室产生医废责任人医废标签、医废交接登记本签名;咨询护士签名;保洁工人贴标签上签字,出科入门诊部临时周转登记处;医废工人交接登记本收取人签名,环环相扣,确保门诊部医废处置。
2.5 医废硬件设施齐备,保障医废工作顺利实施。
各片区配置称重电子称、充足的临时周转箱、医废交接登记本、手消毒实施,以方便质量检查时交接查对及医废收取科室核对。
3 结 果
2017年11月周质控检查:30个出诊科室:张贴医废标识,执行率100%;抽问医护人员医废处置流程掌握率90%;抽问工人掌握率 80%;医废交接登记执行率96.17%。
4 讨 论
门诊部医废处置管理,建立了门诊部医废管理处置链。保证一链一标签、两重点、三个培训、四个责任人“入口与出口”控制常态化落实,杜绝医疗废物从医院流入社会。在新的时期下,共建环保健康观念新格局。
在医废管理既是医院的责任。朱丹建议卫生监督机构可把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纳入医疗卫生机构日常监管的主要内容,并将检查结果与医疗机构校验管理等工作挂钩[2];韩颖等建议医院应当采用课件、视频、张贴海报、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宣传和培训,将培训常态化、提高医废处置管理水平[3]。有报道工作时间越短,对医疗废弃物相关知识认知度越低,处置医疗废弃物的设施越不合理,工作量越大,医务人员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的依从性越低[4]。经过临床门诊部处置链的实施需要在加强各科在轮岗、替岗代班到门诊上岗医生、护士、保洁工人为重点管理对象督查与管控,提高门诊部医废处置管理链依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