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孕产期盆底功能训练指导 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电刺激治疗效果
2019-02-09代敏蕊
代敏蕊,向 青*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妇幼保健院,陕西 商洛 711500)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是一种常见女性疾病,具体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UI)等。压力性尿失禁属于泌尿外科疾病,其诱发因素较多,如遗传因素、生育及盆腔脏器脱垂等均可导致压力性尿失禁发生[1]。在孕产期,产妇妊娠及自然分娩后盆底肌肉组织易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导致肌力下降,并引发盆腔脏器等病变,最终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该疾病典型表现为腹压增加时不自主溢尿,继而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鉴于此,在产后早期对产妇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意义重大。本文研究中,我院对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自然分娩产妇实施盆底功能训练指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入院收治200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并进行分组:参考组与实验组,各100例。参考组年龄最小22岁,最大46岁,平均年龄(31.34±2.74)岁;其中,经产妇52例,初产妇48例;21例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45例初中及高中文化水平,34例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实验组年龄最小23岁,最大为46岁,平均年龄(31.45±2.85)岁;其中,经产妇53例,初产妇47例;22例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45例初中及高中文化水平,33例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发现P>0.05,可对比。纳入标准:(1)所有产妇均为阴道分娩,未存在妊娠、分娩并发症;(2)在产后48d经复查检测未发现异常情况,产妇盆底肌力≤2级;(3)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盆腔结构异常患者;(2)认知功能障碍患者;(3)合并泌尿系统疾病或感染者。
1.2 治疗方法
参考组:采用常规孕检进行干预,内容包括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常规身体检查及生活管理等。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在参考组患者基础上行孕产期盆底功能训练指导及盆底电刺激治疗,具体如下:
(1)盆底功能训练指导:在行盆底肌康复治疗之前将相关盆底肌训练知识告知孕产妇,包括盆底肌训练方法、流程步骤、意义及注意事项等,从而有效提高孕产妇认知水平,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护理治疗工作。①阴道哑铃训练。让产妇取平卧姿势,并弯曲膝盖,将分开双腿;将润滑液抹在哑铃末端,而后将其推至产妇阴道,若推入过程中受到阻力,告知产妇放松,作深呼吸放松调整,同时将臀部轻轻抬高,而后继续推入,确保哑铃拉线在外面;待放置处理后,尝试让产妇走猫步,初次训练时间约为10分钟,而后每日增加3分钟,直至时间调至30分钟,每日一次,持续训练时间约为三个月。②Kegel运动。让产妇取仰卧姿势,并弯曲膝盖,将分开双腿,同时告知产妇全身放松,正确指导产妇行肛门收缩训练,吸气时肛门收缩,时间约5 s,呼气时放松肛门,每次锻炼时间约20分钟,每日两次。
(2)盆底电刺激治疗:选择盆底功能康复仪为PHENIXUSB8,取膀胱截石位,将电极消毒后将其缓慢置入产妇阴道内,30 Hz电刺激频率、530 µs脉宽设置,刺激强度以产妇耐受度为宜,保证产妇无疼痛感却感到盆底肌肉收缩,可根据产妇感受适当调整产妇电刺激参数。每次电刺激时间约20分钟,每周两次,持续时间为一个月。
1.3 评定标准
比较2组研究对象盆底肌功能康复情况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状况。盆底肌功能康复情况评定标准:治疗后患者未出现阴道壁膨出情况,其盆底肌力提高≥3级为显效;治疗后患者阴道壁存在轻度膨出情况,其盆底肌力改善<3级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盆底肌力未得到改善为无效[3]。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压力性尿失禁评定分三个等级,判定标准为:产妇站立(或平躺)时出现尿失禁视为重度;产妇行走时出现尿失禁视为中度;产妇咳嗽、大笑时出现尿失禁视为轻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盆底肌功能康复情况
实验组100例中,显效33例,有效40例,无效27例,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有效率为96.00%,参考组100例中,显效46例,有效50例,无效4例,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有效率为73.00%,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状况
实验组100例产妇压力性尿失禁轻度4例,中度3例,重度0例,发生率为7.00%,参考组100例产妇压力性尿失禁轻度10例,中度8例,重度3例,发生率为21.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3 讨 论
近年来,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逐年递增,该疾病给女性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三分之一女性存在尿失禁情况,且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压力性尿失禁多与盆腔手术史、妊娠和分娩等存在紧密联系。女性盆底周围神经组织丰富,复杂盆底系统是支持直肠和膀胱等重要脏器排便、排尿等多项生理功能,女性妊娠后胎儿生长发育将会扩大孕产妇子宫体积,加之重力等因素影响,孕产妇盆底组织将会受到不同程度挤压和牵扯,尤其是产妇生产过程中,由于用力过度或机械操作等影响可造成肛提肌群及阴道等损伤,继而降低盆底肌群神经功能,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因此对孕产妇行盆底训练等康复指导临床意义重大[3]。本文研究我院对实验组孕产妇实施盆底功能训练指导和盆底电刺激治疗,通过指导孕产妇进行Kegel运动及阴道哑铃训练,可帮助孕产妇提高自身盆底肌肉力量,使控尿生理功能得到改善,最大限度改善盆底肌功能[4]。盆底电刺激是一种常见生物反馈疗法,通过借助电流对盆底肌群和盆腔脏器神经进行刺激,可有效促进肌群节律性伸展和收缩,预防肌肉萎缩,增强交感神经兴奋,使膀胱收缩得到有效抑制。
本文研究中,实验组盆底肌功能恢复有效率高于参考组,且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参考组,进一步说明盆底功能训练指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电刺激治疗有较好促进作用,适合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