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体育运动学校篮球项目学生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9-02-09应一帆
应一帆
(晋中学院体育学院,山西晋中030600)
篮球作为一项传统体育项目,一直备受国人关注,同时篮球项目也是我国体育职业化进程当中率先发展的排头兵,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篮球项目在国际竞赛中屡遭败绩也为人所诟病。篮球项目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是高质量的后备人才,但作为我国传统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体育运动学校,却往往因为团体项目培养周期长与培养投入高、产出低而产生了懈怠,对团体类项目不重视、不发展,使篮球项目的发展遭受了剧烈的冲击和挑战。
山西省各体育运动学校曾经为山西省培养了大批篮球人才,但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体育体制的改革,山西省各体育运动学校篮球项目发展普遍较为滞后,同时学生就业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在这种背景下,对山西省体育运动学校中篮球项目后备人才的文化学习、学训矛盾、教练员培养等问题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山西省篮球项目的发展,从而提高其篮球项目职业化进程,发展团体项目的竞赛水平。
1 篮球项目及培养体系概述
目前,山西省第13 届省运会突出特点是在选拔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搞好青少年比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吸收全省各行业广大群众参与,其承办和参赛单位涉及11个市、项目运动管理中心、体育协会和大专院校等[1]。每所体校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各地市体育运动学校往往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了优势项目上,如长治以射击和举重突出、忻州则以柔道和摔跤见长等。篮球项目往往周期长、投入大、产出小,耗费大量的资金、时间和精力,而且在省运会上只设置了两枚金牌。而其他项目,尤其是个人项目,则可以以极小的代价换取较好的效果。各市体育运动学校都以在省运会上夺取更多的金牌和积分为目的,这无形中也就为教学和训练制定了方向。篮球项目本身的特性使得其在各市体育运动学校的项目布局中不可能占据主要位置,在政策、经费等方面得不到重视和扶持。除大同体育运动学校比较重视篮球项目外,其他各体育运动学校对篮球的投入都很少。
山西省篮球项目学生人才的培养是以体育部门为主,以教育部门为辅。到目前为止,培养途径是一直沿用“旧的训练体系”。在各种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上,山西运动员取得了很多优异的成绩,为山西省争了光,为国家争了荣誉。旧的训练体系优势就是在山西省经济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能够把有限的资金进行集中投资,可以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这一切都充分证明了旧的体育训练体系行之有效的现实意义。可以说,各体育运动学校在山西省篮球人才培养的体系当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但是,这种体系的存在却给体育运动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很多难题。例如:运动员毕业后或退役后就业难;后备人才年输送率降低;离开政府投资,有的体校生存困难等。就篮球项目而言,与优势项目相比,旧的训练体系不利方面表现的更加明显。
2 篮球项目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文化学习滞后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学校历来就盛行重运动训练、轻思想教育、轻文化学习的风气,山西省各地市体校也不例外。这种风气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体校学生文化水平、思想道德品质普遍偏低的局面。可以说,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文化水平与普通初、高中的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据了解,在山西各体育运动学校篮球项目的学生中,成绩比较好的只能做到听懂,绝大部分学生都达不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程度。究其原因有:
(1)校领导和教练员都以体育运动学校篮球队在省运会上的名次为评价标准,文化课的教学就自然地摆在了次要位置。
(2)学生本身的文化基础比较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所致。
(3)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据统计,普通中学生1 周的学习时间在40~50 个小时,而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学习时间1周相对来说要更少一些,如果碰上比赛,学习时间还要被压缩。
(4)高强度地训练使学生承担较大的运动负荷,甚至最大负荷,从而产生极大的疲劳,造成在学习中表现懈怠,昏昏欲睡,注意力不集中。
(5)山西各体育运动学校中,学生文化课成绩和体育竞技成绩没有直接的联系,学生没有兴趣学习。
2.2 学训矛盾突出
山西省各体育运动学校篮球项目基本上采取半读半训。周一到周五,每天早晨和下午安排训练,上午是文化课学习时间。山西省各体育运动学校篮球项目的学生在日常训练中几乎没有无故旷训练课的情况,与文化课的情况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学生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基本能按教练的预定训练计划完成每天的任务量。从总体上可以看出学生的训练风气较好,学生都意识到了训练时间、次数和强度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但是,在山西省各体育运动学校篮球项目中,文化课的学习和训练之间长期存在着矛盾,矛盾的结果往往以文化课的让步来解决。显然,这样的解决方式是不合理的。同时,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文化水平往往差别很大,加上训练和比赛的影响,课程进度往往不能正常进行。然而,山西省各体校的文化课程教学大多是和普通中小学一样,没有针对性,不能专门制订体育运动学生的课程需求。
2.3 教练员科研能力不足
篮球教练员是篮球技、战术的传授者,在篮球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起到组织和领导的作用,在运动员的比赛过程中又起到指挥全局、调整心态、控制节奏等作用。教练员的水平高低、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决定着运动员篮球技、战术水平的提高,以及训练的效果和比赛的成绩。同时,教练员还是运动员的思想教育者、生活管理者。一个运动员想要掌握精湛的球技,一支球队想要取得优异的成绩,一方面,要看这名运动员是否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极佳的篮球天赋,这支球队是否拥有默契的配合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另一方面,还要看这名运动员或这支球队是否有一个专业知识过硬、经验丰富、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的教练员。因此,对于为国家培养出大批篮球运动员的体育运动学校篮球项目来说,教练员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2]。
科研能力是一个教练员理论水平的直接体现。科研能力较强的教练员往往拥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据了解,山西省各体育运动学校篮球教练员整体科研水平能力不高,他们对科研工作认识肤浅,有的虽然感觉到科研重要,但是受到科研风气不良的影响,积极性明显不高[3]。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是领导过分注重比赛成绩,疏于对教练员科研水平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教练员自身认识不足,而且能力有限[4]。
3 篮球项目人才培养对策
3.1 提升文化课教师的整体水平
由于重训轻读的思想长期存在,各体育运动学校的文化课教学一直得不到重视。受其影响,大多数学校的文化课教师教学水平有限,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着各体育运动学校各类运动员人才,包括篮球运动员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体育运动学校文化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3.1.1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
(1)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工作。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体校学生来说,更需要每一个文化课教师以更大的责任心,付出更多的精力致力于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教育是爱的奉献与共鸣,是师生心与心的呼应。体校学生对文化课的教学多有厌烦和抵触情绪,对此,教师要了解、关心、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同时做到亲切而不庸俗,严格而不冷酷,信任而不放纵,尊重而不迁就,理解而不庇护。
(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体校很多学生的学习习惯、言谈举止都有待提高,作为教师,一定要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成为学生的表率。
(4)虚心学习,团结协作。尊重和信任其他教师的人格和劳动,支持和配合其他教师的工作,团结协作。
3.1.2 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1)积累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任何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只有掌握了渊博的知识,才能旁征博引,用更广阔的视角,理解和传授本学科的知识。
(2)钻研本专业学科的知识。教师只有掌握扎实、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才能引导学生在重要的学科领域达到较高的水平,具备真才实学[5]。
(3)加强教育科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方面的理论与知识,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点,了解教学工作的规律,并用其指导教学工作。
(4)注意提升马列主义理论素养。任何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学方法基础上的。只有拥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获得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3.1.3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提升教师加工教学内容的能力,优选教学方法和手段,了解分析学生情况并给予正确指导,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组织管理、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教育。
3.2 完善“体教结合”原有模式
继续坚持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紧密结合。在“体教结合”原有模式中,体育部门是倡导者和主要实施者,而教育部门则是辅助者。具体来说,体育部门是“体教结合”的发起者,在“体教结合”的实施过程中,以山西省各体育运动学校为主体,以促进和完善训练体系为目的。教育部门的主要职责则是为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提供文化课的教学资源,协助体育部门完成“体教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山西省各体育运动学校篮球项目学生人才的培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原来的“体教结合”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必须为之注入新的内涵。
转变实施主体是改革的关键,把教育部门由原来的提供文化课资源,提供篮球专项生源的辅助地位转变到利用自身优势直接承担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并且参与体教结合的管理的主体位置上来。同时,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应紧密联合起来,充分发挥两部门的优势,目标一致,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共同管理,相互配合,从宏观上实现对原有模式的改革。要想发展好“体教结合”,作为管理部门,地方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应该在政府的协调下,共同商讨、制定“体教结合”体制的规划及管理措施,建立统一的体育运动学校篮球运动员培养体系,加强篮球教练员的培训,合理解决学生训练和学生学习之间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比赛制度,解决好运动员的出路问题。
3.3 加强篮球教练员队伍建设
每一个优秀运动员或运动队的背后,总会有一名优秀的教练员,如孙海平之于刘翔、李春江之于广东宏远、杰克逊之于湖人等。在体育运动学校中,教练员除了传授技术之外,同普通教育工作者一样,也是学生“心灵的工程师”,对于篮球项目的学生无论是在篮球技战术训练上,还是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都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篮球教练员训练水平的高低、知识结构的全面与否、实践经验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着篮球专项学生的运动水平的提高;而教练员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又直接影响到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可以说,在体育运动学校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练员是教学和训练的关键,起到主导作用。
中国篮球要想有所突破,除了政府的支持、职业化的发展、媒体的宣传之外,还要有雄厚的后备人才基础。而后备人才基础的培养,离不开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就目前而言,山西省各体育运动学校中绝大多数的篮球教练员都是退役的篮球运动员,他们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训练、比赛经验,但是由于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本身也疏于文化理论的学习,造成了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基础等方面比较薄弱,科学化训练方面存在不足,科研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新形势下高素质篮球运动员的培养。因此,面对山西省各体育运动学校篮球教练员队伍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找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3.4 建立选招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制度
严格的招选制度和生源数量不足是一对比较难以调和的矛盾。随着体育运动学校竞争力的每况愈下,招生本来就比较困难,如果再严格地按照科学系统的方法进行选材,将会进一步压缩生源数量。但如果放宽招生标准,虽可以暂时缓解生源不足的问题,但是治标不治本,久而久之,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将会更为艰难。所以,科学选材势在必行。
各体育运动学校要改变思路,突破地域的局限,到其他地区甚至是其他省去挖掘人才,将有潜质的运动员引入到山西省各体育运动学校进行训练,择优录取。同时,政府要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帮助解决入学、户口等问题。根据篮球的项目特点,制定科学的选材指标,运用多学科结合的方法对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身体特征等进行评价,减少选材的随意性、盲目性,提高集训、试训工作的质量;加强招生选材的管理力度,把选材同篮球教练员年度执教成绩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