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林周地区铜金属矿产成矿条件分析

2019-02-09李鸿儒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1期
关键词:含矿测区斑岩

李鸿儒,尹 祺

(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2.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六总队,贵州 凯里 556000)

测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拉萨之东,米拉山之西,拉萨河上游地区。行政区划涉及拉萨市三个县,由东至西隶属墨竹工卡县、达孜县、林周县管辖,总面积达1350km2,包括三个1:5万图幅。区内主要为山高峡谷地貌,地形起伏较大,总体上来说为北高南低[1]。大型山脉总体东西向展布。区内最高山峰位于唐家乡东错布拉果(5529.2m),表现为山岳冰川地貌[2]。

1 区域地质概况

1.1 区域地质背景

青藏高原构造域,其复杂而独特的岩石圈结构、冈底斯矿集区等一直是地学问题的重点区块[3]。是中新生代各种地质作用特别强烈、物质与能量交换尤为频繁的全球重要成矿聚集区之一。冈底斯成矿带展布于巨型火山~岩浆弧的中东段[4]。带内的各个盆地中广泛发育侏罗系~白垩系的岛弧型火山岩[5]。

1.2 区域地层条件

测区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腾冲地层区,拉萨~卧喀地层分区和确桑~颂朵地层分区两个分区[6]。区内主要出露中新生界地层,其中中侏罗统~白垩系分布广泛,发育一套浅海相中酸性火山喷发沉积,受板块构造制约,分带明显,其构造位置,由北往南可分成5个含火山岩的层位。

2 区域矿产

2.1 前人调查研究概述

20世纪80年代中叶至20世纪末,区内的基础地质和矿产调查研究项目蓬勃开展。先后有西藏地矿局、中科院、地调局,陕西省地矿局区调队等单位的专家,在区内开展了区域地调,矿产普查、检查评价工作,总结了西藏地区的地质矿产概况,西藏自治区1:50万数字填图。

由于受当时的技术手段的制约,现有的资料较少。我们在对前人工作成果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加强以新的地质理论为指导,采用多种工作方法进行综合研究,进而达到提高测区的地质、矿产研究程度。

2.2 矿产地质特征

测区地处冈底斯-念青唐古拉中生代~新生代铜钼金铁铬盐类成矿带南西段,探明矿产有铁矿、铜矿、锌矿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及能源矿产资源,共计矿(床)点和矿化点17处,其中金属矿点及矿化点9处,非金属矿资源则主要为大理石及煤、石油等。

2.2.1 锌矿化点

点上地层从老到新出露侏罗系、白垩系及沿河流沉积的第四系地层。取样处断层强烈破碎带宽1.2m。含矿热液伴随SiO2热液一起贯入破碎带带;在断层中形成浸染状锌矿。拣块样分析锌品位为0.58%,矿石为侵染状,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闪锌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等。其一件样品分析品位为0.58%。

找矿标志为控矿及赋矿断层,含矿地层,岩体热量,角岩化等。

2.2.2 铁矿化点

矿点处出露地层主要为叶巴组(J1-2y3)。通过槽探手段,找到三处矿化体。Ⅰ号矿体长约35m,厚度0.20m~0.60m,铁品位16.90%;Ⅱ号矿体长约80m,厚度0.30m~1m,品位17.35%;Ⅲ号矿体长约10m,厚度0.20m~0.30m,呈小透镜状,品位15.95%。三个矿体均呈透镜状顺层排列。

根据物相分析:为褐铁矿化赤铁矿。成因为沉积变质型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土状构造或块状构造,少部分为条带状分布。矿石矿物主要为赤铁矿、褐铁矿,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绢云母等。求出表外储量:预测资源量(334),铁矿石约1万吨。找矿标志为岩石褐铁矿化及发生较为明显的蚀变,地表铁褐黑色为重要标志。遥感影像中铁染较为明显,并已排除岩体影响因素。推测存在隐伏斑岩体,岩体与砂岩接触部位为凹地负地形,指示可能存在构造破碎带。

2.2.3 铜钼矿床

矿点处矿区地层单元序列属冈底斯~腾冲地层区之拉萨~活卡地层分区。矿区地层除第四系以外,各套地层均呈断层接触。

找矿标志为岩浆杂岩与火山岩不规则侵入接触带。岩浆杂岩内部不同岩石类型之间的接触带。不同规模的绿泥石、绿帘石化。矿石结构主要为细条带状、不规则网脉状及团块状。

矿石以浸染状、脉状、细脉~浸染状、块状为主,次有角砾状,条带状构造等。从斑晶石英~(Mo-Cu)矿脉石英~(Pb-Zn)矿脉石英~石膏~方解石,流体密度变化:1.0696g/cm3~1.0848g/cm3~1.0803g/cm3~1.0849g/cm3。另外,在流体包裹体中见到黄铜矿子晶包裹体,表明部分铜来自深源流体,而铜钼关系密切。

由此可以认为矿体中的Cu、Mo可能主要产生于成矿时的母岩二长花岗斑岩。

3 成矿条件分析

测区内矿床成因类型按成矿作用划分主要为内生钼铜矿床,按含矿斑岩体的结构构造、矿石矿物组合、成矿温度、同位素测定、矿化类型所占资源量比率等特征分析。矿区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中~高温热液细脉浸染型钼铜矿床(斑岩型)。

成矿时代为喜山早期~燕山晚期。其成矿过程包括中新世的中酸性斑岩体多期侵入带来成矿物质以及提供成矿反应所需的热能。

岩浆期后成矿流体演化使矿床的成矿体系形成。含矿岩体主要形成于同碰撞造山构造环境,即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造山带内,发育于碰撞后的地壳伸展环境,为成矿提供了必要的储存空间。

猜你喜欢

含矿测区斑岩
亿隆煤业地面瞬变电磁技术应用
河北省尚义大青沟测区元素异常特征及地质意义
轮轨垂向力地面连续测量的复合测区方法
斑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无像控点测区的归并方法研究
煌斑岩的研究进展
新疆卡特巴阿苏金矿床含矿岩石及围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环境简析
河北省非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含矿建造划分
内蒙古某低品位斑岩型铜钼矿石浮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