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四逆汤治疗痛经
2019-02-09曹佩霞
徐 莉,曹佩霞*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1 当归四逆汤的组方与运用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为东汉时期张仲景所创的一首名方。原方由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个(擘,一法十二个)组成。主治血虚寒凝,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沉细欲绝者。方中当归苦辛甘温,既能养血,又能和血行血为君药。桂枝温通经脉,以畅血行。芍药(白芍)益阴和营。桂芍相合,犹能调和营卫。当归与芍药合用,善补血虚而和营。细辛温散,配桂枝善除内外之寒。通草即今木通,犹能通血脉。甘草、大枣益气健脾而资化源,既助归、芍补血,又助桂辛通阳。诸药合用,营血充,阳气振,既可养血通脉,又能温经散寒,是故可以治疗女性痛经。
2 痛经的概念、辩证、病因
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病,主要指月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现代医学按照病因将痛经分为原发、继发两类,本文探讨的主要为原发,原发痛经约占60%~80%。中医按痛经辩证可分为六种类型:气滞血瘀型,多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量少,行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块下则痛减,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寒湿凝滞型,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量少,色紫暗有块,苔白,脉细或沉紧;阳虚内寒型,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揉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色紫暗,舌淡胖,脉弦;湿热瘀阻型,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热胀痛,拒按,经色暗红,质稠有块,舌紫红,苔黄脉数;气血虚弱型,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脉细无力;肝肾亏损型,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经行量少,色暗,舌淡红,苔薄脉沉细。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可能与子宫收缩引起的血管受到压迫、血流循环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子宫灌注不良,出现缺氧缺血损伤从而激活疼痛通路。其次,宫颈管狭窄或子宫极度屈曲也可导致痛经。另外,内分泌激素失调也可导致痛经,如子宫产生过多的前列腺素(PGF2a),使子宫收缩,张力增高,而前列腺素E2(PGE2)使子宫松弛,两者比值在分泌期最高,经前PGF2a局部升高,进入血液后可引起恶心、呕吐、晕厥等。加压素也可作用于子宫,引起子宫肌肉收缩,从而引起局部缺血和疼痛。出现痛经的诱因主要有经期时淋雨,涉水或者饮食多选择生冷刺激性。下焦因此出现寒湿损伤而导致经血出现凝滞,难于顺畅通行,不通则痛。
3 当归四逆汤治疗痛经的相关研究
现代很多临床工作者根据伤寒中张仲景所述,从而辩证治疗女性痛经。有报告显示[1],采用当归四逆汤治疗痛经能有效的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部分相关研究有:一、王俏[2]等选择虚寒型痛经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8)、观察组(n=48),选择选择西药治疗,观察组则联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持续3个月疗程,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愈率达到62.5%、总有效率95.83%超过对照组29.17%、83.33%,差异显著(P<0.05),提示当归四逆汤辅助治疗虚寒型痛经疗效可以增进疗效。齐峰[3]等一项动物模型研究中,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而实验组对象给予不同剂量的当归四逆汤,持续2周,结果显示实验组对象的大鼠子宫内膜中的PGF2α含量高于实验前、空白对照组,其认为当归四逆汤可能有助于减轻子宫内膜血管内皮损伤,这可能是其可以增进疗效的机制[3-4]。刘向东[5]等也开展了一项对照研究,入选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8)、观察组(n=48),分别采用复方炔诺酮片、当归四逆汤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认为当归四逆汤可以安全性更为理想,特别是相较于激素类药物,这有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对于减轻疼痛感受也有积极意义。从现有的动物实验研究、临床RCT研究来看,当归四逆汤确实可以提高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可能与期可以松弛子宫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缺氧缺血损伤有关。
4 讨 论
当归四逆汤为厥阴寒证主方,通补兼施,急缓兼顾,有养血散寒,温经通脉之功。本方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痛经患者采用当归四逆汤治疗效果较中成药更为明显,不仅能有效的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且不会增加用药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