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逍遥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月经不调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
2019-02-09刘研
刘 研
(无锡市惠山区中医医院,江苏 无锡 214177)
月经不调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多由经期异常反应所致,包括月经周期、月经量、经血色的改变,在中医病理学总,主要包括、肝气郁结、脾虚湿阴、肾气亏损、肝郁气滞等类型,该症不仅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理损伤,致使妇女面部出现色斑、暗疮等反应,同时还将导致严重的负面情绪,从而造成多种并发症[1]。为探究月经不调肝郁气滞证的治疗方向,本次研究以常规西药治疗方式为参考,探究逍遥散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月经不调肝郁气滞证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并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占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西药治疗措施,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0.5±5.5)岁,停经时间18~26周,平均时间(22.5±4.5)周;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逍遥散加减治疗,年龄23~43岁,平均年龄(31.5±5.5)岁,停经时间19~27周,平均时间(23.5±4.5)周;两组患者均无诊断禁忌,符合《功能性月经失调诊断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且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临床资料完整,可对比。
1.2 方法
(1)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方式,选择药物戊酸雌二醇片。(2)同时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逍遥散治疗方式,药方构成:当归10 g、白芍10 g、生姜10 g、茯苓15 g、柴胡15 g、薄荷6 g、炙甘草6 g;并随症加减,若见气虚者可加人参15 g、若见肝肾阴虚者可见生地黄30 g、党参30 g、若见血亏虚者可加黄芪20 g、熟地黄15 g、若见寒凝血瘀者可加肉桂10 g、红花10 g、若见痰湿阻滞者可加苍术15 g、桂枝10 g。本方以水煎服,取汁500 ml,1剂/d,2次/d,患者月经后4 d用药,持续治疗时间≥3个月经周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其中包括激素改善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激素观察指标包括E2、FSH、LH,不良反应指标包括胃肠道不适、皮疹、药物不适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百分比进行描述数据,x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激素水平改善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E2、FSH、LH分别为(48.26±7.72)Pg/L、(16.26±8.92)IU/mL、(15.36±4.73)IU/mL、,对照组为(49.37±6.72)Pg/L、(14.02±3.35)IU/mL、(14.52±3.88)IU/mL,组间对比,(t=0.821,P=0.225)两组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为(56.97±5.75)Pg/L、(13.72±5.93)IU/mL、(13.08±3.09)IU/mL,对照组为(52.72±6.71)Pg/L、(14.02±6.32)IU/mL、(14.57±3.88)IU/mL,组间对比,(t=14.588,P=0.00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共有胃肠道不适者1例、皮疹1例、药物不适者1例,不良反应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中,共有胃肠道不适者3例、皮疹2例、药物不适4例,不良反应率为30.00%;组间对比,(x2=16.156,P=0.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月经不调是妇女众多月经期异常症状的统称,通常可见其存在不同类型的月经异常表现,且经期、经量与质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在现代医疗理论研究中,月经周期与妇女丘脑、垂体及卵巢轴的关联较为密切,而在中医理论中认为,其与脏腑、经络与气血相关,《内经》中早有记载:“女子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2]。
综上所述,逍遥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月经不调肝郁气滞证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激素水平,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