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管理效果观察
2019-02-09雷丽
雷 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广东 广州 510405)
为探究优质护理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本文以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为例,经分组行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护理方式不同分成优质组(30例)、参照组(30例)。其中,优质组患者年龄30~70岁,平均(42.76±5.55)岁。参照组患者年龄28~71岁,平均(42.83±5.58)岁。对比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行健康宣教、病情监护等常规护理,优质组行优质护理,即:(1)强化相关护理人员优质护理理念及知识培训,并建立优质护理小组,经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及个人情况,评估患者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2)术前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叮嘱患者做好术前相关准备,并安抚患者情绪,使患者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手术。术中应予以手术医生及时的配合,并做好患者病情监测等工作。(3)术后应予以患者密切病情监测,并合理安排患者饮食,确保患者饮食营养均衡,同时应激励患者尽早下床,以防止相关并发症等。(4)在患者出院前,应向患者方法健康手册,并叮嘱患者保持适量运动,定期复查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体温恢复时间、VAS评分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实验数据录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明对比具有差异性。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对比
优质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体温恢复时间、VAS评分、住院时间分别为(44.20±17.50)mL、(10.10±1.46)h、(18.40±1.52)h、(1.15±0.07)d、(3.25±1.28)分、(4.05±0.76)d;参照组对应指标分别为(86.45±20.50)mL、(17.24±2.12)h、(24.82±2.25)h、(2.90±0.14)d、(6.27±1.16)分、(6.60±1.44)d。与参照组相比,优质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体温恢复时间、VA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优质组尿频、切口感染各1例、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参照组尿频、切口感染各5例、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0%.与参照组相比,优质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优质组满意、较满意及不满意各17例、12例、1例。护理满意度为96.67%;参照组满意、较满意及不满意各8例、15例、7例。护理满意度为76.67%。与参照组相比,优质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子宫肌瘤为女性常见肿瘤,近年来,受环境、生活压力等影响,子宫肌瘤发病临床呈逐年升高趋势[1]。临床在治疗该病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患者易因应激反应、疼痛等出现焦躁等情况,甚至抵触治疗而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临床认为,在治疗疾病时,除了对症治疗手段外,与之相配合的护理干预对于促进患者预后也具有积极作用[2]。因此,在子宫肌瘤行手术治疗时予以适当的护理干预也可起到加快患者康复的作用。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优质护理已为临床所广泛用于众多疾病治疗中,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优质护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结合患者病情及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达到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服务水平,最终使患者获得更优质、更全面的护理服务,从而达成加快患者预后目的的护理方式。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子宫肌瘤行手术治疗患者中可缓解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使手术顺利完成,并使患者术后能够积极进行自我护理,从而加快预后,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身心得以全面恢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与行常规护理的参照组相比,行优质护理的优质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体温恢复时间、VAS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予以子宫肌瘤患者优质护理可使患者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可缓解患者疼痛,可予以临床推广及应用。